|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从新浪网站发现来源于 2011年12月21日 《商界》杂志,执行,本刊记者 李 楠 任忠君写的这篇文章。# y+ @) Y' P+ C( C
仔细拜读后,感到写得是何等的好哦!' `/ V8 l( `6 n, T+ A# L
笔者通过大量的事实,纰漏了目前国内“认证”怪圈和“潜规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亟待环保的“污泥凼”!作者有许多观点和看法是读者想说但未能说出的。心灵碰撞后,急切地推荐给ISOIANS的朋友一睹。 您是怎样面对认证的“潜规则”在这个“污泥凼”中游的“泳”? " Z+ w. T. u2 j# v* I: A# h
据我的经验(包括现在),实施认证审核活动时,审核员往往是这场圈钱“游戏”中最底层的被“绑架”的游戏者。遇到一个买证、卖证的游戏,是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进,会冒违反审核规则的风险;退,会担派出机构的封杀和被认证组织谩骂的风险。审核员是“耗子转风箱----两头受气”包。于是,为了生存,审核员可能不得不违背良心,违背准则的实施审核活动,在这个“污泥凼”中被“绑架”着“游戏”,得到微薄得不能再微薄的薪水(一般达不到整个圈钱游戏总收益的10%),丧失着最珍贵的人格,还得承担因此不规范而游戏组织者绝不会承担的诸多风险!。。。
9 h; M0 ^' O ^' s2 | 我们啥时候才能喝到一口未被污染的清水??' m* `* @/ A0 g* n( H% \7 b6 J
9 A( `4 [2 e( E 以下是全文:! J) g" c% l+ e5 ?
( J4 r9 q; P, m) d9 P P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