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年花生】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简称内审)的实施是监视和测量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内审的着眼点在于发现问题,并致力于内部改进。内审通常分为策划、实施、整改与验收三个阶段,下面简单谈谈我的理解。
+ j' I9 R$ u# H- O1 t$ ~ |
1 内审的策划
内审的策划是非常关键的,一次内审是否成功在于策划是否适宜。内审策划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X! x7 t+ Z4 L1 k" V
9 L/ I: v) Y$ j4 t. p
1.1 内审的时间内审时间一定要挑选在实验室比较不忙的时候,这样内审才能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否则审核方、被审核方都抽不出时间,大家只好草草了事,忙正事去了。有时候我们千方百计地争取领导的重视,但是策划的时间不对,领导忙得焦头烂额哪有时间到你的首次会议上吼两句呢?管理评审也是同样的道理。/ V4 m7 u; R# u. J! `
5 R+ x2 |2 w: i* r内审时间定在什么时候比较合适呢?各个实验室有各自的特点,还是因人而异。有的是月初有空、有的是月末,有的是月中,有的平时都很忙要年初或年底,这需要质量负责人去留心观察。
5 O9 {1 _3 z8 n5 S$ n: _ N, r5 z# e2 Y
1.2 成立内审组通常是质量负责人担任内审组长。大实验室人多比较好办,小实验室通常就质量负责人1个,即是审核组长又是审核员,这种情况下就连审核实施计划也比较难安排了。8 ~0 d1 I5 C6 L! C+ X$ w1 ~6 ]
5 i" `8 Z% b; j/ U0 S
1.3 制定实施计划内审的实施计划主要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审核日程安排、审核员分工等信息。- v& {1 N* v9 y0 E: a2 s* ^
6 x% z* P `: z审核员分工如何分工?谁审谁?对于大实验室包含几个检测领域的比较好安排,如甲领域的内审员审核乙领域,乙领域的内审员审核甲领域;对于小实验室没几个人的就比较麻烦了,通常是质量负责人审技术部分,质量部分由实验室主管审核质量负责人。
$ y. a/ D9 e0 S/ j d, V3 o6 E2 q i1 B7 B. h5 F7 I" y
怎么审?审核计划可按科室或过程或要素来编写,大实验室侧重按部门审核,小实验室侧重按过程审核,个人不建议按要素审核,因为按要素审核整个审核过程不够连贯。这部分计划好了,后面编制检查表才有方向。2 X# a P( C% a! ]4 m
" ?6 r, c4 ^+ L8 s如下图:按过程审核可以从客户委托按正顺序审核到发布报告,也可以先抽查报告再反顺序倒推到客户委托;按科室审核需要先识别出每个科室涉及到的过程,再按过程进行审核。* o. i- d, ^$ Z6 Y& y2 L
. f' w* f+ z! G) Q
, l0 F U/ k: O" t% [
: C# \8 s- l9 o
7 |2 x$ f& K/ E7 ?8 k1 `+ c
1.4 编制检查表这是重点。检查表写得好,审核员就比较容易入手,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多少审核经验的人。对于初次做内审,审核组长应指导内审员编制检查表,审核检查表;对于做过内审的,也应适当修改检查表,突出此次内审的重点。
; P) K5 _0 O0 i* |- |9 \+ T
( K$ i/ s: i, \如何编制检查表?
审核的四要点:过程是否识别,职责是否明确,要求是否实施,结果是否有效。编制检查表可以以这四点结合各种抽样手法(详见2.2)进行扩展编写,检查表应有可操作性,检查项目要具体,检查方法要实用,如抽什么样,数量多少,通过问什么问题,观察什么获取证据等。例如:5.10结果报告(报告过程)的审核
' c$ l4 ~' X$ Z+ n0 G9 ^( k2 w" t+ ?$ m% C9 K9 `* ]3 [ ^0 }1 x% @
【过程是否识别,职责是否明确。】
6 `/ Z* ]6 R7 I/ D, L5 L; ya)查报告控制程序是否符合认可准则要求,是否包含了必要的要求;通过交谈了解报告编制人员、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员是否明确各自的职责,是否熟悉程序文件的要求。+ l; H1 `: c+ W; Y/ V6 l
0 ~: ^' {( {: W# N) ~9 E【抽样】0 _* g* z3 q) b0 t
b)分类抽查5-10份检测报告(包含4.7-4.12的审核涉及的检测报告1-3份,如:涉及不符合的、客户报怨投诉的、更改补测的;包含尽可能多的检测项目的报告1-3份;涉及分包的、报告更改的、补测的、新开项目的检测报告1-3份;也可现场抽查正在进行的检测报告1-3份。)
6 m4 z- ?# _9 E e0 N6 H; s$ E5 h0 u( d2 V
【要求是否实施,结果是否有效。】4 X7 h# J9 i E
c)核对1-3份报告是否包含5.10.2和程序文件要求的信息?相关信息是否清晰明确、易于理解?
- A- t/ {0 f9 q6 v) Y& _d)对于面向内部客户的报告简化的信息是否便于获取?抽查1-3个简化信息的获取方式。
! _5 X0 h& I3 R" o. J6 z# xe)是否还包含5.10.3.1描述的信息,相关信息是否清晰、明确?涉及分包、偏离是否有明确标示?8 v$ P1 ]3 ^9 e# J
f)包含意见和解释的是否清晰、明确?意见和解释的依据是否文件化?查相应的文件。' @/ @6 s" n% l" u1 ]1 @3 _
g)涉及分包的是否清晰地标明?是否保存分包方的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均可),查1-3份分包方的检测报告。
; ]/ F9 s- p" H( c |h)使用LIMS发布报告如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是否对系统进行适当的验证?! Z* Z* q6 ^! a4 i: d" W3 A
i)报告的模版是否标准化?是否对模版进行适当审核?格式是否易于理解?
1 J3 Q) \: u8 G1 D3 @! l3 dj)报告修改是以何种方式实行的?查1-3份修改的报告是否有唯一性标识,并注明所替代的原件?[2]
8 s. i# y: @0 [; K
' b% D/ P1 E! ~
1.5 发布内审通知审核组长提前1周发布内审通知和内审实施计划;提前通知被审方的目的是使被审方做好充分准备,在内审前对照体系文件自查整改,以利于推动内部改进,和审核双方的协调配合。+ w& W# l& D" [- a5 x& D" f6 p2 ?
- w* `1 i% c* @+ @3 K
2 内审的实施
2.1 首次会议内审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与内审员、实验室关键岗位人员介绍审核计划、审核内容及方法;
首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协调审核双方,推动内审的进展,可以简单的方式开展。
8 ]4 h) u5 W6 M' ~7 {* g- O( s# }
2.2 现场审核a)进入审核现场。内审员根据内部审核检查表逐一进行检查,将收集到的客观证据记录在检查表中;
5 A$ C" Z/ C F$ J+ W8 U
8 n8 c+ }; e( G- C4 C9 ]5 Xb)内审员应注重客观证据的收集,收集方式有多种:与被审方人员交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和核对、对实际活动及结果的验证、数据的统计分析、盲样测试、内部比对等;6 e4 d, d( i) I j4 [; a& X
% Q W, ^7 g [( d# Lc)审核收集的是客观证据,而不是不符合项,内审员要做到随机抽样检查,信任所抽取的样本,不要一味地查找不符合,以免让被审方觉得你是在找茬;当发现不符合项时,才应适当增加检查的深度,以获得更全面、更确凿的客观证据;
5 U. K W: q. P) o* o0 u3 H
: c9 @ B5 q* A; z& Z- O Q四种抽样方法介绍:
4 x% x5 A$ o0 V+ ~+ L! }3 ~1 a8 y1 q* A F3 D" J2 `6 p8 L
①随机抽样——指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相同的。
. {. T. e# T' Q6 T# ^, U方法:先编顺序号,再用抽签(或抓阄),或查随机数值表,或用计算机随机数发生器产生。
% ?6 C/ b! D6 E8 M) \1 s1 J2 ~优点:抽样误差小
/ d( z; A2 y c9 Y缺点:抽样难度最大,很难做到真正的随机;如要做到真正的随机,则抽样手续比较繁琐。9 O1 G: Q* i) O; k+ f9 F" G
0 e1 c3 A6 o" S& E
②系统抽样——将批中产品按某种次序排列,随机抽取一个初始单元,然后按一次规则确定其他样本中的产品。
4 G7 i, `- b8 n$ k. j
6 |9 Q/ {; m. n. l; ~ A7 Q例如:等距抽样(如尾号是5的报告:05,15,25……;如每月5、15、25日出具的报告);
: x( G6 q* ^9 k3 a$ I- y. @优点:操作简便,实施时不易出差错,审核中常用
m+ U+ s' }+ [缺点:当总体发生周期性变化,抽样间隔与这周期相吻合时,会得到一个偏倚很厉害样本,不宜使用- ^' S1 V" o" }. h) I2 o5 v
+ I, \4 c6 p9 N5 B+ Z③分层抽样——也叫类型抽样。它是从一个可以分成几个子总体(或称为层)的总体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样品(个体)的方法。
/ Y+ [2 s0 ~) J3 ]7 n: g4 D/ w% t3 C* k' y( [
例如:新手、熟练检测员;男检测员、女检测员;
; a3 ~; s: |4 g6 t7 v0 s优点: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好,抽样误差比较小
- q* B1 I0 p& L5 k# c& \" V缺点:抽样手续比随机抽样还要繁琐。常用于产品质量验收。
' K) E; d$ w& F- }- F: p1 } U1 o# j) {) z, s5 z; c& w
④整群抽样——又叫集团抽样。这种方法是将总体分成许多群,每个群由个体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然后随机抽取若干群,并由这些群中的所有个体组成样本。
) z1 Z8 [( {, R, n u" V; M例如:某实验室A科室、B科室、C科室等$ _( ]6 y0 c+ J" d& f
优点:抽样实施方便5 g! ?6 C" J; A3 o' C% t+ g
缺点:由于样本只来自个别几个群体,而不能均匀地分布在总体中,因而代表性差,抽样误差大。常用于工序控制中。
! K( P: ?! U. x- n1 r2 K' A( i1 B* S$ ~: A4 I
d)审核时应及时将审核发现(特别是不符合项)与受审核方沟通,得到被审方的理解和对事实的确认;若双方意见不一,就需要提交内审组长协商处理;
3 `5 u5 t# E) p# `; i/ Y+ _1 Z( ]& U0 j2 D
e)到审核结束为止,尚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审核发现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审核员根据经验认为某方面需引起被审方的注意,可以将审核发现列为观察项,以便被审方进一步调查和改进。
3 I2 M+ U( z3 V/ D. ~% L+ s! O- [4 Q
2.3 不符合项报告a)对于审核发现的问题(观察/不符合/缺陷),要与被审方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得到其确认,再出具不符合项报告。
$ L6 k2 P' V) c% U9 m9 r
6 ?6 h) N! ]6 `: rb)不符合报告应明确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具体人员、文件、记录编号、设备名称等等,应具体陈述事实,避免猜测、夸大不符合事实,不能用模糊、形容、夸张的语言描述;: c# }5 R3 q" }$ M6 w
1 t: S- c8 G/ ]" X, P2 z/ h
c)编制不符合项报告时,要查找不符合的根本原因,对不符合的类型、严重程度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向被审方建议应采取的纠正措施以及后续的验证方法;
6 Q1 Y' R3 H; d8 z" R8 f
不符合的类型从性质上可分为三类:
①体系(文件)性不符合:指体系文件与有关法律法规、认可准则、合同要求不符合;/ ]0 n1 |1 z4 ~- X& R5 u% F( M
②实施性不符合:指体系文件符合要求,但未按文件要求执行;
& Y6 ` L7 X9 q0 \/ o- }5 O③效果性不符合:指体系文件符合要求,也按要求执行了,但由于执行不够认真,或由于某些偶发原因而使效果未能达到规定的结果。
$ ~( R& t# p& \7 n: b' b2.4 末次会议a)现场审核结束,内审组组长应在末次会议前组织内审组成员讨论,对审核发现作汇总讨论,评价被审方工作中的优缺点,给出审核结论;
9 t5 W3 U# ~* {5 M1 V$ S
1 L6 Y6 P( l3 _7 v" Q# q8 B0 e5 sb)内审组组长主持召开末次会议,介绍审核总体情况,与被审方讨论不符合项和观察项,征求被审方的意见,沟通整改期限,并确认;
3 ^; Y( B- L+ v! W; Q0 y& w8 f1 Q1 `. G# \4 \6 h
c)内审组组长报告审核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并确定内审报告发布时间。
' C, ?: z* R( q6 E$ `
) }0 j4 d8 u; e9 I( p9 \6 r
2.5 内审报告的编制内审组组长编制内部审核报告,提交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审批。
内审报告应包括:
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日期;
被审核方及代表、内审组成员;
审核情况简介;
发现的不符合项/观察项;
审核结论;审
核报告的发放范围等。
3 整改与跟踪验证
对审核提出的问题不仅应按不符合项报告要求采取纠正措施,还应对纠正措施的执行和效果进行跟踪和验证,以实现内部审核的闭环管理。
& q* y; \3 ^. G3 s4 ]+ o只有当所有不符合项得到验证后,一次内部审核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结束。在下一次内部审核中,对纠正措施的效果还要进行复查评价。
* u. Q0 `9 `# } c5 q6 P- ?, z3 q+ I; Q) w% @
4 总结
内审是一门技术活,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这就需要内审员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审核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内审这项工作,确确实实地发挥内审的作用,提升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