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检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安全形势选择进行,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一定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现场,认真检查。一名合格的安监人员首先要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并要精通安全检查“五必查”。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安全生产“五必查”的内容吧。
/ q6 D3 t. h+ K$ a( w' W: z: s
, K" H. p E/ X( n/ @7 e& R1 y2 R! J; |0 g3 L$ T9 G
一查企业领导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o2 b6 b* ^- R. v5 w8 D
% J( U h: o5 j: ~7 L1 _" H8 E 通过对现场环境及各种会议记录的检查,看企业领导是否做到“五落实五到位”,是否将“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不能只听基层人员的汇报,而不到现场实地查看。" @. a* a' f% S
- x }- b; D c8 E* ]- C- w* n
( z7 I: r( q# J; C n* I& b
; ^) x g: c# @" @二查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 F5 R8 H* g+ h- ^( X/ e9 {9 e
" I4 O! n. X9 t- l, P- h5 E! T7 N- C
通过现场察看员工劳保用品使用是否规范、操作行为是否正确,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员工安全意识是否到位。要重点检查一些老员工作业行为方面是否存在经验主义的意识、检查新员工是否存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蛮干现象。
9 A8 |9 |$ J' \' d8 v
, v8 d( Q' D/ {- p9 F/ k
, O9 _4 Y' h" ?% K
& ]! _2 U& \# p
三查安全防护设施是否规范、到位
# o; V1 z/ R2 Y, ?9 ?* \; \4 A+ a
% s5 s' e7 B7 S7 _ 安全防护设施(如爬梯、走台、栏杆等)是否到位,应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设施之一。这不仅要求检查人员要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还要求检查人员必须到生产现场,深入到每个岗位,仔细地进行检查。防护设施的工艺设计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防护装置是否完备可靠,生产场所是否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各种表计是否完好无缺、指示准确,物料输送管道的法兰罩是否规范、标准等等,事无巨细,都需要检查人放下架子,到各岗位上走一走,到设备旁看一看,才能检查出这些事故隐患。9 V1 A q! G; h+ P5 {
9 R3 t6 o, g4 ]6 Y0 Z3 @
) H' s( F* O9 r2 o2 b4 S" u, f. Y- w& x
四查易被人忽视的死角7 }! \7 U( ^( H9 w5 r+ x6 ]8 y
7 q4 [- ^7 @' N8 J* F
现场的工作环境、安全通道、安全标识及曾发生过事故的部位,往往是每次安全检查的重点,也是该部门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最注意的地方。但对现场环境中的一些死角或未发生过事故的地方,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是现场安全检查较为薄弱的环节,也成为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故突发部位。因此,要全面保证企业的生产安全,就应当不留死角地开展安全检查,要重点对那些不引人注意或未伤过人的部位进行检查。
+ ^4 U5 r3 G7 c8 }' i! j
( A6 u4 D5 B y b& z5 k2 D
; N8 C6 w0 l$ q9 i8 b4 w' H+ t# h, r# c; R, E: y0 h' A! J7 P
五查管理的漏洞,查制度的落实
; {" v. C. E: }/ l! W$ Z: \! S5 M* l3 u
" V+ X" y; _. a8 d; [. j2 \ 管理出现漏洞,制度落实不到位,是酿成事故的主要因素。要检查各基层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检查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各级岗位责任制、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是否做到专款专用,领导干部是否有违章指挥现象,操作人员是否存在随意违章的现象,劳保用品是否能保质、保量及时发放到员工手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