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针对某帖提出的:, p T6 P2 F0 P0 G% w
“很想知道“涉及交付前检验的不合格(没有检验或未保存检验记录等)一律是严重不合格,但进货、制程的话,则可以定性为一般不合格”的判定准则在哪里?这里“交付前检验”不知是不是指最终产品检验?如果是的话,是不是忘了检验后放合格证也是严重不合格?进货检不说检出 不合格可以退货,审核员审到的是检验活动的合格与否,是不是没有任何授权的情况胡乱放行,甚至人为漏检放行甚至有意放行质量严重不合格的进货或中间产品导致严重后果的也只判一般不合格……,这真的不好理解。如果有这方面的准则话,请提供一个学习机会。”# `8 t+ l$ |6 R% o3 {
- f% U& ]& [4 O
" I% Z ~( H6 S/ |; [0 F7 L( S. I
解释如下:' J# q. k- {: g: m1 S$ e" F6 A5 j
1、“是不是检验后放合格证也是严重不合格?”——这是7.5.3标识问题,和8.2.4无关。
; C( O4 _& v$ E- ?7 C8 Y: h0 r& w" I$ M
2、对不符合项的分级,19011确实只谈到了可以分级,但没有明确给出分级的准则。
, x, m* O& S' ^/ @$ U( }所以IATF在编制TS的认可规则认识到这一点,其10.0的术语“严重不合格”就给出了3种分级的准则。
& T4 x# s6 i- ]7 x& B而其中的第二条,则正是我判定的准则。% g- n, O+ ^9 v0 ], S3 g
7 u( ]) `- T5 A# S3、另外我也想问一下上过审核员培训课程的人,是否现在的审核技能培训课程,培训老师都不讲不符合项的分级(性质)了?
/ n" D" m& f1 S2 D1 n4 t' ~4 |- L
6 G- ^; X! _) @% ]3 R8 T! w2 I& ^
% \* G% {' R# b; F6 J4 A$ ?5 E4 R. {
* c8 {; G$ Z) p3 x% P1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