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414|回复: 7

审核记录如何写。

[复制链接]

27

主题

422

回帖

4841

积分

博士

积分
4841
发表于 2023-1-26 04: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写审核记录不是写给技术部的,甚至不是写给CNAS的。审核记录的最终目的还是备忘,就跟企业记录一样,最终目的还是留下一些需要留下的。4 B$ ~6 t& G) S+ ?1 l5 G7 u7 K' H, f

& E1 O. Q* Q3 [, J; j" V9 x' N现在的技术部大多数是误导审核员的。这和历史有关,就不长篇大论了,举个例子吧。6 D# f$ s, x; u) k
技术部给我开过一个销售卷子的QN,特殊过程,我回复,新版9000里没有特殊过程,特殊过程是军标的概念。
: u0 ]) f$ b$ o- p2 [, T技术部又进一步说后续不可验证的过程,我回复,得先有验证标准,再去验证,企业的验证标准是目测,是可以实现的,是不违反任何国标和行标的。4 ^  s! M8 U+ E( u/ Z& Q! [# ?
技术部说他们帮我找出一个不可验证的环节,我说没必要,我们审核员是基于风险的思维,不是风险环节我不扩展。
2 L$ i( }; @' F* ^2 e当然也有需要扩展的真正的特殊过程,技术部要求人机料法环确认,我回复,人机料法环测评是一套让你排查的逻辑,不是标准,这个过程排查后只有两个控制要素,所以企业只需要确认两个。5 Q" c: F) {* ~: I' p
话说回来,就算以前ISO抄袭军标的年代,很多特殊过程的判定也是错误的。比如焊接,有些非结构焊,甚至非质量关键点的焊接,都被一股脑的定义为特殊过程,导致全国企业跟着造假。
, k" U9 h! d/ N6 N1 }  Z& I9 _$ z# ~1 d! k/ P# f- e
现在新审核员最大的问题是被技术部给拐带成了职业造假人。  _: s7 r) \$ g5 j5 _
$ N2 T. F! I9 I2 G
其实审核思路也很简单,先识别生命周期。6 s* z5 N2 [7 `( u" g: ]$ o  q: Z
但生命周期这个概念对于很多审核员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怎么说呢,小学生可能会理解为有生命的动植物,标准扩展一下把产品也理解成有生命的,但对于长年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来说,流程何尝不是有生命的,制度何尝不是有生命的,服务也是产品的一种当然也是有生命的。。。其实生命周期可以从各个维度去理解。7 ~3 D4 n* A+ R' ~  `
然后再识别风险点,人机料法环扩展。
9 ?3 X1 P4 R9 Y4 m2 c* ]这里人机料法环多说一嘴,料不止是材料,如果你理解成材料那么又掉入老工厂的逻辑坑里了。。。比如你审服务行业的某个环节,那么这个料,就是上一环节的输入。; x  Y4 f3 p; t' O! A/ E% J  p  d

) |* m$ t2 u6 _- s5 L; [) ~$ k" y2 Z, v举几个例子吧:7 ^/ j5 Y2 W8 j. e, V% y: B
比如审核一个产品执行标准,假设这个产品有20个需要检测的地方,那么生命周期就是20+的元素,识别出几个风险点,然后扩展开审核。9 \. a1 t! {8 x1 u7 m! ?# `+ }
/ o0 M, n, c# Z8 t( p& C: t
比如远程审核,你怕企业骗你,有特种设备不报。。。那么你就去追生命周期。。。比如你从企业生产的动力源去追,有没有配电室,如果是园区接入接入口在哪里,一直追到连接设备的动力装置。当然这样企业还是有少许机会骗审核员的,不过不怕了,审核员不是天桥底下的算命瞎子,我们审到的东西足够支撑范围即可。
4 c1 Q/ k% [  t* b' ^' K" W3 n  X
比如审核8.4,很多审核员无从下手,这么说吧,一个设备它的功能的生命周期包括哪些? 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信息控制系统?主体结构?等等吧。。。找出来,识别风险点,然后抽样。
4 o/ g$ S/ h/ o: @. Q. ?; E% |0 s" ?6 u当然8.4也不要掉入老工厂的逻辑坑里,要关注输入和输出,比如企业申请的是劳务派遣的范围,就要关注劳务的来源,不要去关注什么电话电脑之类的。
8 K% L) H6 ?6 s) c9 f( E# g# d计量器具的抽样也同理。0 S" O3 b! n( a& h5 y6 Q7 k

* A/ R' f" w& C6 z% H9 c( @: L再比如,8.5.2-8.5.6条款很多审核员不会审,其实就是寻找范围,从生命周期的逻辑去寻找,
1 y% Z' i3 |  N; E( G原理虽然抽象,但也可以看做有生命的。
% r+ Y3 R! l/ T8 v1 H比如8.5.2吧,掌握原理,哪里不标记企业管理会有失控风险?有时候员工坐在那里就是标识,左手边放的是什么,右手边放的是什么,当然这只是这一过程的标识。。再比如保洁员用的抹布,颜色就是它的标识,什么颜色的去干什么。
- @! w3 r& W$ Q, K' Q. U* t9 p* K6 K8 t5 j$ k" ?3 v5 s
要说起来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就说这么多吧。0 c2 x: W3 |% U5 s( |1 t
总之审核员的记录是自己把握的。就算过去10年,把记录拿出来,谁说我哪里审核有问题,我会依据这份备忘去反驳他。
  J  `. V( J& b5 a  ?" f9 z$ ?  y

. s# W  O0 ]% d: j+ @8 U/ N* H* L6 r5 p

% f8 x5 d' Q8 F# f4 y
( z$ [8 Y2 f3 W1 i

点评

8.4审什么?不要在这里误导新手。  发表于 2023-1-28 12:59
你如果能实际展示一下8.3、8.5的实际案例的审核记录,以案例说审核记录如何写,那才更具有说服力。  发表于 2023-1-26 12:14

27

主题

422

回帖

4841

积分

博士

积分
48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6 04: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管理者 于 2023-1-26 04:45 编辑
; v9 f! i! h0 Q3 A8 k& J3 P+ V
% W; B# I; s) a9 @还有分场所,也要从各种维度的生命周期去考虑的。5 ]/ c/ @/ o) E4 K9 O4 \( I1 v" R

& e( M: h" u9 Y  n技术部报了的我可以不审,技术部没报的也可以现场添加。' I  ?) [' I5 Y- `) ^
当然前提是得有100多个企业,甚至更多的企业愿意配合你,甚至愿意追随你。
. k+ w; n# c5 e3 J4 o就包括有些总部想给过的,你可以不给过,这些不是换了机构就可以的,换了机构还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得看你的不可替代性去到哪里。
* o4 ~+ p9 p( ^2 G5 K& L1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4

回帖

1294

积分

硕士

积分
1294
发表于 2023-1-26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pan.baidu.com/s/1fM0GkDB ... F%E7%AE%A1%E7%90%86( w% Q2 ~, c6 \0 {  u
: E! [2 f$ T3 p7 k; [! i
1XKY

点评

对各篇评价很到位,言简意赅。  发表于 2023-1-27 13: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6232

回帖

2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21685
发表于 2023-1-27 13: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幼儿园 于 2023-1-27 13:25 编辑
, U% c8 Q5 P; p! ~% {' S( @+ _& B+ m6 o2 S1 z
荐读:对GB/T 19011-2021《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中风险条款的解读
0 r9 @+ e7 ^2 `% ]! Z( Q$ o1.审核原则
: h, P- u5 B- h/ _' ^9 V% _审核原则之一是基于风险的方法。基于风险的方法就是在审核过程中考虑风险和机遇的审核方法。在进行审核的策划实施审核和审核报告中都应体现基于风险的方法,通过应用基于风险的方法,可以确保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r1 n! q  g+ `. m+ O
2.审核方案的风险方法…' T" P6 U. v' z  b" y
3.实施审核的风险方法…审核组长应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来策划审核。3 @" D! X3 P$ b+ o
4.审核员能力不足的风险  C: I" r( h8 Z- q# }/ |" Y) v2 Y: e0 h
5.抽样的风险…审核本质上是一种抽样活动,抽样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存在被查验的审核证据不具代表性的风险,在进行抽样时,应考虑抽样方案的合理性和风险。/ ]" r9 h5 c; l1 [( k) a% [
6.对风险和机遇的审核( _0 V7 B2 D6 W+ a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杂志 2022年第3期
3 L% D6 C3 w2 r7 b& `
4 T& n7 ]% ^# f1 N5 w上面楼主说,“其实审核思路也很简单,先识别生命周期。…然后再识别风险点人机料法环扩展…。”1 }. \* q% ]; A( r% H! n6 Q/ g
——审核就该这么做吗?读过这文章后就可以明白,“基于风险的方法就是在审核过程中考虑风险和机遇的审核方法”。这不是你说的审核员在审核时给被审组织“识别风险点,人机料法环扩展。。。”的方法。组织这些
识别风险、制定应对措施的事应该是在策划管理体系时组织自完成的。怎么会到审核时才做呢?难道要审核员在审核现场做起咨询吗??难道你一年审100个单位,咨询40个单位就是这样弄出来的??好家伙啊?竟然还要鼓吹这种“经验”?- G& b5 x. e; h& |/ j

点评

上面帖子说,“谁说我哪里审核有问题,我会依据这份备忘去反驳他”。——那怎么没有见到反驳呢?  发表于 2023-3-24 12: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025-9-19 08: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