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员工为什么要跟你干? 史玉柱带团队的10条经典逻辑 2015-03-10 [url=]健康安全环保小助手[/url]4 |* Z/ W$ v. U {8 H. J. B; u
% B' ?* x( k1 n& A7 m口号:努力改善企业安全管理、营造社会安全氛围、提高全民安全素养!
+ O3 K. c. ?+ h9 y8 F: X; q从巨人汉卡到巨人大厦,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史玉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创业者之一。他曾是莘莘学子万分敬仰的创业天才,也曾是无数企业家引以为戒的失败典型。但无论是在高峰还是低谷,他都有一批无比忠诚的员工,陪伴着他东山再起,哪怕是发不出工资的时候也不离不弃。在人才流动率居高不下的今天,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史玉柱到底是如何带队伍的?
6 V7 F- ^8 d/ u% L
6 a" f0 W9 ~1 X! A: o
. U6 s! G5 P M5 H' c一、创业初期,股权不能分散: ^, @/ Y' O3 W4 G d; T7 @6 ]
& J0 \: O# r, a& f; }/ F3 Z& i
民营企业,创业初期,股权一定不能分散。到一定规模之后,可以股权分散,尤其上市之后,股权更应该要分散。但是,中国的民族特性决定了,早期的时候,在创业初期的时候,不能搞像五个哥们儿,每个人1/5的股份——这种公司十有九是要出事的。内部会斗争,只要情况一好转,如果公司小的时候、没赚钱的时候,大家都很好,如果一赚钱了,内部就很容易分裂。1 H% y" t# m8 c3 `4 q8 o ^
1 ?" c0 d* P7 a% }0 ^9 G X二、团队对领导人也有考验
3 h* G% J# s; N; O% S4 ^& H/ L
# v7 e# e$ v0 u4 ~8 v一个团队好不好,首先作为核心人物你的老板做得正不正,你做得不正,这个团队肯定会散掉。首先他们会观察你:
1 I8 v) N* n: m2 d( V: A7 H& E& Z
( m! }5 e/ R# i, k7 }1 w第一你是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你大不大度,如果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一有风吹草动,他们肯定就会离你而去。# m1 g: U$ L* V: A; a8 s9 K) A. X
% D8 N; p7 [$ Z3 R; G! v% [5 m第二点你对人真不真诚,你对你的部下真不真诚。如果你对你的部下内心不真诚,你会在你的言行上表现出来。" L/ R) R# o$ C+ f" J: u
" u/ R' j; ~( e) m: f- N
我自我感觉,我的缺点很多,但我对我的部下很真诚,这样彼此容易建立一种信任。
4 \; X+ ~2 c0 L' O7 {9 F9 T9 O6 L$ U! Z. `2 P
三、弄明白员工为什么要跟你干
. l7 d: A4 T% Z- s
9 s6 c0 i+ c+ q3 l: H$ _作为我就要琢磨员工,他为什么要跟着我干?感情有时候有不可替代性,除了感情因素之外,他跟着你干主要追求什么?要仔细罗列,能罗列出几十点,但我认为其中两点是最重要的:第一点收入,他个人是否改善,这个过去可能我们羞于启齿,包括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老是用事业心、企业文化想去淡化这个,事实上是不对的。
+ l6 ~8 K% S2 S, `6 K& F& y: c3 W
7 h; x2 [; D7 f w' J我觉得作为一个老板心里要明白是不是大声实事求是说出来,他凭什么跟着我干,就是为了钱。' w9 M) V; R2 W, @
$ J+ g) [; a( K$ d为了钱这是很正当的,我跟你干,我要获得一个好的收入,我要改善我的生活,我要提高我的生活质量。既然非常正当,就可以放在桌面上去说,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应该满足他,他作出多少贡献你就应该给他多少报酬,所以上级对下级一定不能抠。员工该拿的钱一定要给他拿,除了正常该拿的钱之外,如果他有贡献的话你还是要给特殊的收益,这是第一点。% K" s3 O1 m! k0 y; a7 R
, ?" _, z# u9 y" [2 |% |! ^ w: y. p) V第二个追求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个跟之前我说的事业心相关,他总是想个人的价值实现得到上级、同事以及同行的认可,你就要创造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个条件,你要给他搭舞台。! }2 ?4 E, f8 O; K! y4 t; T- Y+ k
; U, P( `, V& k四、不用空降部队2 K! V6 B7 A3 ?2 F1 l! f# P
+ }- s( o5 p; ~
外面哪个人是个MBA毕业的,是个海归,这个人有多大本事,然后聘来做总经理,这种事我们不做。不是说他没有本事,而是中国很多企业的特点造成的。
8 K$ U9 ?7 t* u3 z' R' y7 F, ?) v3 X2 `% R
现在回过头来看,过去十年之内,至少五年前吧,凡是用这种方式引入的,中国的企业成功概率非常小。
5 f/ Z, B, g; _9 R; }) f' B s+ N. L* q t1 j
为什么会失败呢?固然他有可能很有本事,但是有没有本事是相对的。比如一个外科医生,在他的手术室里面,他是个人才,他跑到商店里面,要当促销人员,他可能还不如一个小学毕业的。他就不是一个人才了,他这个人才是相对的。
) c4 B: ^9 x) j* t! i5 b# W' |0 Y; ^5 C6 g& x: f* U7 l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其他的企业里面,是个人才,那只能说在那个特定环境下,是个人才。换了个环境,你就不一定是人才。& @! K2 ^# r' \: j; r
( p" S) p/ j# @: R3 C
再一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你已经积聚一个队伍了,这个人即使是个人才,但是原来的队伍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会接纳他的。你老总、董事长再怎么扶他,只要中层干部抵制他,只要内心里每个人稍微抵制点,他工作都展开不了。你再有本事,只要大家抵制你,你也没办法。但是你也不可能引进一个大海归,就把所有过去的人通通都换掉,也不可能。
4 `/ h8 w* z' M/ ]$ Q2 W- Y& ~3 [6 i! e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呢,现在外面知名度高的说是人才的,实际上有很多也不一定是真人才。因为是真人才的人啊,往往是不爱说话。实际上,真正的人才很少说这句话——“我很能干”。. ~8 {& A8 h4 C" N, w8 \$ K9 \
. t3 e! m( N% r2 c: f6 @& m- f我看我过去用过的人里面,真正能干的人很少说我的水平高,我怎么样,凡是直接就说我的水平很高的人,最后来看,没有一个是人才,因为他都满足了嘛。
) L6 k1 i Y& k# H5 h4 V' A8 Y/ @0 B& e( O% k1 T& l% C
五、选人标准:又红又专1 B& `% b1 B5 C R6 W
- v! u9 r, X' T9 a/ B红,指人品好;专,指他的业务好。其实这个是两方面的,其实任何一个团队,你在周围找人,都是能找到合适的人的,又红又专的人都是能找到的。. T# A4 e* u2 ~; M
f9 r& ^& d9 g: W9 @$ B0 J$ v
红,我想稍微有一点经验的人,其实他的人品早期还是能看出来的;专,其实很大部分跟培养有关。你如果给他放那个位置,却不授权给他,那他永远专不了。你要把他放在那个位置上,还要授权给他,然后就培养他。/ i( V3 N. P- e3 E" I2 ^
, ~" @7 e2 K, k: @/ `9 x当然我有一个特点,其实我挺保守的。一般关键岗位用人,我都是用跟我10年以上的人,像刘伟都已经跟我快20年了。几个关键岗位的人,跟随我差不多都在15年以上。这种人,能力你肯定了解了,跟你3年你就已经很清楚了,红的问题自然解决了。! X, J E$ _- x* ]' F1 J j, Z0 _
7 i7 P- o3 S6 t% _/ [% a: r, D
六、对干部充分授权7 ]) z/ q0 {! b3 u; U% X# g$ F
( e( w: }: ?8 j
让最了解情况的人有决策权。像巨人不管是在高峰还是在低谷的时候,没有出现一个叛徒。发不出工资的时候都没出一个叛徒,我觉得这与我们这条有关。
* m0 S- h' {$ _$ D! H2 N8 b7 s3 C; d- Z/ N n
真正的巨人干部没有出来说过对巨人不利的话的,这与这些干部得到充分授权有相当关系。充分授权不光是为了这一点,另外一点,公司工作效率会提高,一个企业在人数不变的情况下,作出的贡献更高。
) l$ v, G" h# o( R
9 w! z8 y0 D l9 D3 r+ b# X% }过去我们管全国市场,月销售额在三四千万的时候,总部有300多人从事管理。现在一年有10多亿的销售额,我们总部真正实行管理的全部人员只有十几个,但是管得也非常好,但每个人他都有权力。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他又有权力,又拿两个人工资,所以他也开心,效率又高。7 v% m. ^1 d, R& C: E
1 U) ]: ^$ W: f& c9 [& @* d7 ^
七、要允许下面的人犯错误
$ k' ?0 S+ O. s3 U; D6 I5 W# j' b. ` S: o8 c# n2 A
用人,他可能是70分,我可能是90分,我授权的时候,我就要忍受这个20分的差距。必须忍受,我也能忍受。比如我前面说的保健酒,我看到就不行。这个做是能做,但是我总觉得,最后这块的利润对公司的贡献,比脑白金会小很多。
; S" b. J2 x1 U% B1 u6 ]3 E! r8 V/ D6 Y* l1 j
虽然我觉得不行,但是决策权在他们。最后他们就做了,当然也不能说是失败的,但是也不能说是成功,所以他们自己后来也觉得我当时的提示是对的。
8 T; I" v* C7 d0 S
1 b9 S# n9 |9 \* G- w) w( S' `' y/ i但交一次学费不就好了吗?下次就不这么干了。
4 W1 ~/ H7 c+ E/ b2 |5 v" p' L3 j" i. i
八、多引进战术人才,少引进战略人才7 g# m: |4 C4 A" @* d- B# E9 x
- m0 p8 p2 u- a3 W7 g# ]企业制定战略的人不需要很多,如果一个企业制定战略的人太多,就会整天在一起夸夸其谈。制定战略的人是谁呢?就是公司董事长,他定的。然后他负责到处打听消息,开拓知识面;如去读书,今天跑这个经济学家去听,明天跑那个企业家去交流;然后身边再安排几个顾问或高层人员,进行培养。我曾经培养过很多战略人才,但后来都离开了。 |! r7 A* y/ |3 u& J( L
. ^5 X# d! B8 y: G往往水平不高的人自封为战略家,因为那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办法证实的。而战术问题是,你做得出来就是做得出,你做不出来就是不会做。+ h4 I" R/ a& s- P7 H7 A' V
5 W- P8 X5 e8 ]; X九、只认功劳不认苦劳# d5 Y- E+ m+ F- J
- @1 `. @: v( G/ E5 q& k
苦劳对一个企业是没有任何贡献的,它不会带来任何利润。但是中国的文化里面呢,这个传统就经常说,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所以你要把这句话明确地提出来,我们企业只认功劳不认苦劳,把它灌输下去,大家一旦认可之后,这样企业的效率自然就会高。
4 ~0 |1 o8 e+ Z: o9 J) s+ y' N7 q+ }/ o" N: y
十、做不到不要说,说了一定要做到; h I1 Y- Y3 W$ H. g9 n% b" E
5 `7 Z* y5 x1 s: G& ]这是我们中国不少人的陋习,喜欢拍胸脯,喜欢说大话,尤其是下级对上级说大话,也有上级对下级说大话。在这样的气氛下,这个企业的上下级之间就没有信任,不信任,时间长了必然会是这样。这一条我是跟柳传志学的。( p4 L$ Z! a5 M$ d# ]
) c) g3 [ R1 c/ r3 N
一旦你把这个文化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来,作为口号来提,每次下级跟上级拍胸脯的时候,报下个月我要完成多少销售任务的时候,他会慎重,我们情愿他少报一点,但是你报了多少就一定要完成。所以这样,一个公司下对上,上对下,一旦这个氛围建立好之后,这个氛围也是很健康的。
) I6 A0 K$ ^2 N+ {- X+ r+ G" s8 _) a; n& Y
& L4 v1 d" d) b6 ]& Q来源:网络: s/ ^, R- f+ J3 c- v6 b. G f' V/ P8 ^
7 v& k$ n3 X% ?) B; q* E8 h1 s, \% d# ~, i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