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失败的十个主要原因
转载liangde123的文章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然而,在实际生产经营中,质量管理这张答卷却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出色回答。依笔者所见,其中主要原因有10个。
之一:缺少远见
远见是指洞察未来从而决定企业将要成为什么样企业的远大眼光,它能识别潜在的机会并提出目标,现实地反映了将来所能获得的利益。远见提供了企业向何处发展、企业如何制定行动计划以及企业实施计划所需要的组织结构和系统的顺序。缺少远见就导致把质量排斥在战略之外,这样企业的目标及优先顺序就不明确,质量在企业中的角色就不易被了解。要想从努力中获得成功,企业需要转变其思维方式,创造不断改进质量的环境。
之二:没有以顾客为中心
误解顾客意愿、缺少超前为顾客服务的意识,虽改进了一些工作但没有给顾客增加价值,也会导致质量管理的失败。例如,传递公司着迷于准时传递,努力把准时从42%提高到92%,然而令管理者惊讶的是公司失去了市场,原因是公司强调了时间准时却没有时间回答顾客的电话和解释产品。顾客满意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变化的目标,要想质量管理成功就必须集中精力了解顾客的期望,开发的项目要满足或超出顾客的需要。国外一家公司声称对不满意顾客提供全部赔偿,公司为此付出了代价,但收入却直线上升,员工的流动率也从117%降至50%。
之三:管理者贡献不够
调查表明,大多数质量管理活动的失败不是技术而是管理方面的原因。所有的质量管理权威都有一个共识:质量管理最大的一个障碍是质量改进中缺少上层主管的贡献。管理者的贡献意味着通过行动自上而下地沟通公司的想法,使所有员工和所有活动都集中于不断改进,这是一种实用的方法。只动嘴或公开演说不适合质量管理,管理者必须参与和质量管理有关的每一个方面工作并持续保持下去。在一项调查中70%的生产主管承认,他们的公司现在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改进顾客满意的因素上。然而他们把这些责任授权给中层管理者,因而说不清楚这些努力成功与否。试想,这样的质量管理能够成功吗?
之四:没有目的的培训
企业许多钱花费在质量管理的培训上,然而许多企业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的改进。因为太多的质量管理培训是无关紧要的。例如,员工们学习了控制图,但不知道在那里用,不久他们就忘记所学的了。可以说,没有目标、没有重点的培训实际上是一种浪费,这也是质量管理失败的一个因素。
之五:缺少成本和利益分析
许多企业既不计算质量成本,也不计算改进项目的利益,即使计算质量成本的企业也经常只计算明显看得见的成本(如担保)和容易计算的成本(如培训费),而完全忽视了有关的主要成本,如销售损失和顾客离去的无形成本。有的企业没有计算质量改进所带来的潜在的利益。例如,不了解由于顾客离去而带来的潜在销售损失等。国外研究表明:不满意的顾客会把不满意告诉22个人,而满意的顾客只将满意告诉8个人。减少顾客离去率5%可以增加利润25%~95%,增加5%顾客保留可以增加利润35%~85%。
之六:组织结构不适宜
组织结构、测量和报酬在质量管理培训、宣传中没有引起注意。如果企业还存在烦琐的官僚层次和封闭职能部门,无论多少质量管理的培训都是没有用的。在一些企业中,管理者的角色很不清楚,质量管理的责任常常被授给中层管理者,这导致了质量小组之间的权力争斗,质量小组缺少质量总体把握,结果是争论和混乱。扁平结构、放权、跨部门工作努力对质量管理的成功是必须的。成功的企业保持开放的沟通形式,发展了全过程的沟通,消除了部门间的障碍。研究表明:放权的跨部门的小组所取得的质量改进成果可以达到部门内的小组所取得成果的200%到600%。
之七:质量管理形成了自己的官僚机构
在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中,通常把质量管理授权于某质量特权人物。质量成为一个平行的过程,产生带有自己的规则,标准和报告人员的新的官僚层次和结构,无关的质量报告成为正常。这个质量特权人物逐渐张大渗透,成为花费巨大而没有结果的庞然大物。质量官僚们把自己同日常的生活隔离开来,不了解真实的情况,反而成为质量改进的障碍。
之八:缺少度量和错误的度量
缺少度量和错误的度量是导致质量管理失败的另一个原因。不恰当地度量鼓励了短期行为而损失了长期的绩效,一个部门的改进以损失另一个部门为代价。例如,选择合适的价格改进了采购部门的绩效,但给生产部门带来了极大的质量问题。企业没有参考对比就如同猎手在黑夜里打猎物,其结果只是乱打一气,偶然有结果,更可能是巨大的损失。公司需要与质量改进有关的绩效度量手段,包括过程度量和结果度量。成功的公司都是以顾客为基础度量和监测质量改进的过程。
之九:报酬和承认不够
战略目标、绩效度量和报酬或承认是支持企业质量改进的三大支柱。改变观念和模式转变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改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承认和报酬制度的影响。企业如何承认和回报员工是传递公司战略意图的主要部分。为使质量管理的努力富有成效,企业应当承认和回报
有良好绩效者,从而使质量改进成为现实。
之十:会计制度不完善
现行的会计制度对质量管理的失败负有很大的责任。它歪曲了质量成本,没有搞清楚其潜在的影响。例如,与不良产品有关的成本如担保,甚至没有被看成是质量成本;废弃,返工被看成是企业的一般管理费
补充:
中国的设计人员对生产现场的熟悉程度,让人汗颜。一个日本的总工程师(博士),其对生产现场的熟悉程度,给人的感觉就象是天天都在现场似的。这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哀。我们的产品不良,60%与设计有关。品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全数保证客户所需要的质量”,品质管理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只有客户满意的质量,才是好的质量。质量标准不能由设计部门制定,仅仅满足设计要求的产品,其质量肯定不会得到客户的认可。 好文章。。。。。。。。。{:3_51:} 质量管理在中国基本上都是失败的。 總結的不錯:victory:。。。 就是国外比较成熟的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也难跨越"质量管理"门槛. 很好的质量管理观点啊!我会把它摘到我的博客里的,如果笔者没有意见。可不可以补充点会造成质量管理失败的其它原因?除了满足所谓的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雇主绝对是我们的顾客,关注他的需要,让这个顾客满意,是质量管理8项原则之“领导作用”得以体现和发挥作用的条件,是质量管理成功的资源基础。 总结得很在理!
这是中国的现状——难于逾越的“质量管理”之门! 质量管理是我们国家致命的弱点 本人认为质量管理要解决关键的问题,即ISO9001要有活力,要有行动力,要在公司内部造成一种质量至上的气氛,多搞一些质量改进项目,要最大的老板知道和支持;全民运动才能搞好质量管理,给公司带来好处.ISO的主要工作就是怎么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看到这么多的人在讨论质量管理的失败,说明这个问题有人关心,有人关注。质量管理是手段,但许多人把它作为目的了,本末倒置,是现在的主要问题。 外面,有WTO的考验,
内部,有人力成本日渐看涨的趋势,不知里外夹功,企业老总会不会明白,质量管理才是竞争法宝。 关键是要有大质量的概念 都认为,是质量管理,只是质量!其实,现在的三体系除了成本控制还没有纳入以外,已经包括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关键是观念的改变 都认为,是质量管理,只是质量!其实,现在的三体系除了成本控制还没有纳入以外,已经包括了企业的方方面面 ...
云儿 发表于 2010-6-20 16:54 http://www.isofans.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成本没有显性纳入,但已经隐含在体系中了,质量成本,环保成本,职安成本等都是体系必须面对的。 其实中国的质量是在口头上,有那个公司老板真正的重视质量呢?质量管理人员经常是被晒在一边的,不信,你调查一下生产管理人员、设计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看看 又是“天边一片云”提供的宝贵资料!将认真拜读、领会。 第一次看见“天边一片云”提供的宝贵资料!将认真拜读、领会。 山道弯弯 发表于 2012-4-11 16: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中国的质量是在口头上,有那个公司老板真正的重视质量呢?质量管理人员经常是被晒在一边的,不信,你调 ...
我个人认为归为关键的是领导作用没有发挥。其它原因也需要考虑进去。 总结得太好了,感触颇深! 最主要的还是中国人的诚信不够. Yuefei 发表于 2010-4-20 11:48
本人认为质量管理要解决关键的问题,即ISO9001要有活力,要有行动力,要在公司内部造成一种质量至上的气氛,多 ...
ISO9001:2015版就是偏向于老板的ISO9001,让老板参与进来~ 15楼的观点是目前许多企业的现状,如果有谁做了质量管理工作,那就意味着谁都不待见你,工资不可能高,与设计员、销售员的工资不能比。 写的真好!
其实还有一个大质量和质量过剩的概念:现在很多的企业在生产中,会存在一个质量过剩的概念, 就是客户对于质量的要求不高。相反 高质量的产品,因为价格的原因,反而会没人要,造成企业会降低质量要求,从而产生市场上充斥着很多低质量的产品。这也是国家为什么质量上不去的一个原因。 高质量必然会有高成本,中国老百姓贪图便宜的心理已根深蒂固,总想花很少的钱去购买高质量的物品,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总结到位! 有很多时候,企业对质量管理也是一种无奈。那么我想问楼主,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怎么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很多企业老板对于您提到的这些问题,难道不清楚吗?可为什么还是有这样的问题?发现问题固然重要,但是发现问题,之后再去解决问题,我相信那更是难能可贵。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需要做的是遇到具体事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我是这么想的。每个国家的人,因为自身的情况不同,所以针对质量管理的方法就应该不同,就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虽然现在我也没有想到我国的质量管理怎么样去提出。但是我相信我国的质量最终有提高的那么一天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