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jian000 发表于 4-1 11:44:34

换一种思路,换一个角度,继续讨论:
假如,W18玩具包装底板的材料由银灰色波纹塑料板变为天蓝色硬纸板后,出现了质量事故(顾客不满、运输过程中出现大量破损等)。
大家认为谁应为此负责?是车间主任、设计科长还是总工呢?

yuefeng_2003 发表于 4-19 10:30:48

本题应该是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中:“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
首先,换用纸板的操作与7.5.1a产品特性信息不符。
其次,该题所给的都是口头上的确认,没有形成记录性文件。应作为没有得到确认处理,没有得到批准看待。
最后,我个人认为,生产中的特殊情况很常见,应该规定相应的管理程序来处理(例,总工程师不在时,经过与总工口头沟通后,副总工代批准。)重要的是在“受控”条件下提供生产和服务。也及时受控的体现,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受控”怎么体现?

isolgq 发表于 7-5 16:58:13

此题多次考过!

blueboat 发表于 7-10 16:21:08

rml 发表于 2012-11-9 08:15
suchunping9000 你说不符合哪个条款呢 发表于 12 分钟前

前面说过。不想重复。自己看吧。


请教老师,审核过程中,沟通内容不是同样可以作为审核证据的吗?为什么此例中主任的话不能作为审核证据呢?

blueboat 发表于 7-10 17:04:21

这道题不应该判7.3.7吗?不解!!

rml 发表于 7-10 18:49:48

blueboat 发表于 7-11 08:15:20

rml 发表于 2013-7-10 18:49
任何审核中获得的信息都存在用作审核证据证据的可能。按19011,这种可能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才能成为现实— ...

这样的话,这道是应该判7.5.1了?

rml 发表于 7-11 09:33:20

blueboat 发表于 7-11 10:19:14

rml 发表于 2013-7-11 09:33
是的。本例诸多信息中,唯一既对应准则并且相互印证的信息就是包装生产未按图纸、工艺卡表述的受控条件进 ...

老师的话解释了本人刚才的一个疑问。
谢谢指点。

一剑封喉 发表于 7-11 11:39:21

rml 发表于 2013-7-11 09:33
是的。本例诸多信息中,唯一既对应准则并且相互印证的信息就是包装生产未按图纸、工艺卡表述的受控条件进 ...
车间主任的话是针对7.5.1不符合的原因解释。其中有关设计科同意代替、只是通知无法批准的信息无法证实。却证实了图纸未改。
说你扯蛋,你还狡辩。自己打自己嘴巴,还忽悠初学者。
1、车间实际的作业是未按原设计图纸规定实施,是不是可证实的审核证据?
2、图纸未改这一审核证据到了证实,是你自己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不是?
这两项联系在一起,构成对9001标准7.3.7条款“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应在实施前得到批准”的不符合。这连实习审核员都知道的事情,你这种扯蛋砖家连实习审核员都不如,还有什么资格忽悠别人???

一剑封喉 发表于 7-11 11:40:25

blueboat 发表于 2013-7-11 10:19
老师的话解释了本人刚才的一个疑问。
谢谢指点。

被别人忽悠了,还要感谢,典型的赵伟被赵本山忽悠的实例。呵呵~~

rml 发表于 7-11 11:57:44

blueboat 发表于 7-11 12:16:10

一剑封喉 发表于 2013-7-11 11:40
被别人忽悠了,还要感谢,典型的赵伟被赵本山忽悠的实例。呵呵~~
两位老师都是高手,从两位老师的帖中就能看出来。
两位老师要消消气,您们的争辩还不是为了让我们初学者更好掌握标准理解标准吗,而实际情况是,通过你们的刀锋论战,我们的确对标准的理解,尤其是对具体的某个条款,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二位老师的初衷上来说,目的已经达到了。
争论是为了明事理,争论不是为了定输赢。
二位老师彼此能有这么强劲的对手,对老师们来说也是好事,否则像栖龙潭,独孤求败,老师们就要孤独了。
二位老师喝喝茶、消消气,有机会我请客:)

blueboat 发表于 7-11 12:19:07

rml 发表于 2013-7-11 11:57
不出来丢人现眼不甘心?
照顾你的可怜的脑量,再重复一次:
1、车间实际的作业是未按原设计图纸规定实 ...

两位老师都是高手,从两位老师的帖中就能看出来。
两位老师要消消气,您们的争辩还不是为了让我们初学者更好掌握标准理解标准吗,而实际情况是,通过你们的刀锋论战,我们的确对标准的理解,尤其是对具体的某个条款,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二位老师的初衷上来说,目的已经达到了。
争论是为了明事理,争论不是为了定输赢。
二位老师彼此能有这么强劲的对手,对老师们来说也是好事,否则像栖龙潭,独孤求败,老师们就要孤独了。
二位老师喝喝茶、消消气,有机会我请客

一剑封喉 发表于 7-11 12:34:11

rml 发表于 2013-7-11 11:57
不出来丢人现眼不甘心?
照顾你的可怜的脑量,再重复一次:
1、车间实际的作业是未按原设计图纸规定实 ...审核员说“图纸和工艺卡都没显示出来”、车间主任说“图纸也没法改”不证实图纸未改,难道证实已经改了?连这都看不出来?颠三倒四、语无伦次、胡言乱语,你到底想说明什么?能把舌头捋直了再说吗?还是根本就捋不直??白痴!

rml 发表于 7-11 12:42:48

rml 发表于 7-11 12:45:54

blueboat 发表于 7-11 13:35:28

这两位,老顽童么,又干起来了
二位老师,请{:soso_e156:}{:soso_e160:}

rml 发表于 7-11 18:18:29

一剑封喉 发表于 7-11 21:06:52

没什么好忽悠了,居然连“7.3.7照样不能开在包装车间”、“缺席判定”这样扯蛋的话都扯出来了,哈哈哈哈哈哈哈:lol:lol:lol:lol:lol:lol……笑死我了……

7.3.7明确规定:“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这里的“实施”是指谁,估计这位扯蛋砖家这辈子也整不明白了……:lol:lol:lol:lol:lol:lol:lol

rml 发表于 7-11 21:19:35

一剑封喉 发表于 7-11 21:44:18

哈哈哈哈哈哈哈,混账逻辑再次精彩上演!
之所以说其混账,是因为其提出诘问:“在实施前得到批准”中控制对象是“实施”还是“批准”?扯蛋砖家之所以会这样问,是因为在其混账逻辑中,9001标准7.3.7对设计变更“在实施前得到批准”的控制对象应该是“批准”,与何时“实施”无关!按照这种混账逻辑,只要设计变更批准最终得到证实了,对设计变更的实施是在批准前实施的还是批准后实施的,无关紧要,因为“在实施前得到批准”的控制对象是“批准”,与何时“实施”无关!。
我一再强调本案例的不符合就是车间执行的设计变更在实施前没有得到批准,因为设计图纸还是原来的,车间并未获得设计变更授权人员的批准即开始实施了设计变更。

rml 发表于 7-11 21:55:24

一剑封喉 发表于 7-11 22:34:27

扯不清了,又开始玩文字颠倒翻转游戏。呵呵~~

爷没功夫跟你这种白痴扯了。撤了……:lol

rml 发表于 7-11 23:25:53

blueboat 发表于 7-12 07:36:47

rml 发表于 2013-7-11 18:18
现在你可能理解了——本例7.3.7无证据支持。

别说没证据。就算是有证据,按题目显示的这部分组织结构 ...

车间也不是7.3职能过程的主管和主要执行部门,7.3.7照样不能开在包装车间。

老师,审核人员有责任识别责任主体吗?对外审来说,审核员的审核对象是企业,至于发现的不符合项究竟是属于该企业内部的某个部门主管,审核员一定要识别吗?
我认为审核员只需要对审核证据负责,然后根据该审核证据得出的是审核结论确定是否要开不符合报告,至于这个部门需要哪个部门处理,我认为这不是审核员要解决的。

在本人做公司内审的时候,就会常有审核A部门时,发现该部门与B部门有接口的地方存在B部门的问题,这时,我照样会把不符合报告发给A部门,由其自行确定责任主体,必要时,将该不符合报告转B部门处理。

blueboat 发表于 7-12 07:58:25

rml 发表于 2013-7-11 23:25
爷?爷看你就是个兔爷。
家里给钱你不好好读书。不懂还好卖弄——学人讲逻辑,讲了半天定义不知道特性在哪 ...

我一直认为鲁迅先生在写他的小说的时候,是从来没有想过那么多后人所赋予的那些所谓的深层次分析的。
条款是等同采用国际标准,但因为语言习惯的问题,必然在阐述需要考虑表述习惯,同时,考虑标准用语的严谨性,不能太白话。

7.2.2“评审应在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前进行”改成“应在对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之后才可(我加了四个字)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 这两句话的意思真的会有天翻地覆的差别吗?我感觉意思没有本质区别。

qersh 发表于 7-12 08:06:22

该判737,设计的更改

一剑封喉 发表于 7-12 08:32:41

blueboat 发表于 2013-7-12 07:58
我一直认为鲁迅先生在写他的小说的时候,是从来没有想过那么多后人所赋予的那些所谓的深层次分析的。
条 ...

跟一个白痴讲道理,你能说清楚什么事情?

rml 发表于 7-12 09:19:53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讨论一下 这个属于哪个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