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ping
发表于 11-2 15:23:37
我也认为应该判在7.5.5,还是防护的问题。
月亮之上ISO
发表于 11-3 08:56:23
我觉得还是该判在7.5.2上,即然销售部对产品销售进行了分析统计.原因是因为运输不当造成的外壳破损占了21%,为什么不采取纠正措施呢?退货和换货是对已放行的不合格品进行的处置,但是产品在放行前是合格的啊,所以判在8.3D似乎也不太合理,请高人指教.
qman
发表于 11-3 12:43:50
大部分判标题是可以判远近的,但有个别习题中的不符合状况距离2个甚至多个条款距离都差不多,这种情况是有的,一定要分出个远进可能会误导我们的审核思路,所以这里更关注网友的智慧和思路,合理都精彩!
wxsunhao
发表于 11-4 06:53:37
我想还是判在7.5.5,产品防护比较好。如果这个问题长期存在,则必须采取纠正措施。不过现在提供的资料还不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是重复性发生的问题。如果是在正式审核中,我倒是认为判在8.5.2对企业比较合适。
longy11
发表于 11-4 08:39:53
个人比较支持判7.5.5产品防护
henryhohejun
发表于 11-4 11:01:11
遇到这样的问题,审核员除了要熟悉标准要求之外,是否有实际管理经验一下就体现出差别来了.
纵观楼上各方讨论的情况,除25楼的分析较深入之外,其他的都未充分体现过程方法.
当审核员遇到题目中说的情况时,在实际审核中,还应进一步深入审查.
第一,看是否有对包装运输的策划,若无,则可判7.5.1,
若有策划,但实际操作与策划的方案不一至,则判7.5.5,
若实际操作与策划的方案一至,但仍然出这样的问题,则要分两种情况,
销售部是否将此异常信息及时反馈给策划部门,若无,判5.5.3
若有反馈,判8.5.2.
这样一来,开出不合格,责任部门也难推卸责任,也才能更好地起到增值的效果,否则就很可能有很多争执,尤其是对出现不合格就要处罚责任部门的企业.
以上是我个人的实践经验之谈,是否符合CCAA的考试规则,我就不敢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