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把握不准的题
34、审核员在销售部查看上季度产品销售统计分析报表,看到有许多顾客要求退、换货的纪录,退换数量占了全部销售产品的21%,报表中写明的原因分析是运输不当造成的外壳破损。审核员问:“对这种情况是如何处理的?”销售部长说:“这不是我们的责任,发货时产品的外壳都是好的,产品都是合格的,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火车和汽车的野蛮运输造成的,我们也没有办法,只能退换或修理。”是判7.5.5还是判4.1(没有选择合适的外包方) 请指教! 8.3可能比较好,对交付后出现的不合格品应采取适宜的措施 7.5.5 组织应在产品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对其提供防护,以保持符合要求 7.5.5和8.3似乎都可以,真望有高手指点一下,我们拿不准 7.5.5,判这个最符合要求 8.3可能不合适,因为已经对交付后出现的不合格品采取了措施“退换或修理”。如果破损情况过去一直存在应判7.5.5。如果是上个季度才出现的应判8.5.2 判8.3“对交付后出现的不合格品应采取适宜的措施”缺乏审核证据;
注意,分析产生不符合的原因不是审核员的职责!
3楼的意见是合适的,该案例不符合7.5.5 “组织应在产品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对其提供防护,以保持符合要求”的控制要求。
销售部长强调了造成产品外壳破损的客观原因,但组织应从产品的防护设计(如包装改进)、运输供方的合理选择及控制、运输方式的调整等主观方面持续改进质量管理。 判7.4.1可以不?没有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外包方) 判7.4.1可以不?没有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外包方)
KYP 发表于 2009-6-14 17:21 http://www.isofans.com/images/common/back.gif
支持你作出这样判断的审核证据何在? 这题是产品交付时的防护问题,还是判7.5.5. 应判8.5.2,应制定纠正措施,消除不合格的原因 应判8.5.2,应制定纠正措施,消除不合格的原因
景凤云 发表于 2009-6-14 19:06 http://www.isofans.com/images/common/back.gif
支持你作出这样判断的审核证据何在?
按照你的思路,任何不符合都可以判在8.5.2喽,呵呵~~ 支持判7.4.1审核证据是:"销售部长说:“这不是我们的责任,发货时产品的外壳都是好的,产品都是合格的,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火车和汽车的野蛮运输造成的," 支持判7.4.1审核证据是:"报表中写明的原因分析是运输不当造成的外壳破损。" 支持判7.5.5 应该判7.5.5产品防护,不管是谁的责任,总归是产品防护做的不好,企业纠正时再找原因 支持判7.4.1审核证据是:"销售部长说:“这不是我们的责任,发货时产品的外壳都是好的,产品都是合格的,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火车和汽车的野蛮运输造成的,"
KYP 发表于 2009-6-14 21:55 http://www.isofans.com/images/common/back.gif
支持判7.4.1审核证据是:"报表中写明的原因分析是运输不当造成的外壳破损。"
KYP 发表于 2009-6-14 21:57 http://www.isofans.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并不是“没有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外包方)”的审核证据,而是不符合7.5.5 “组织应在产品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对其提供防护,以保持符合要求”的控制要求的审核证据,这里对产品提供防护是由组织的运输供方提供的服务,供方失控,责任由组织承担。 应该判8.5.2。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了,为什么不采取措施解决呢?改进包装或改换运输工具都是可行的纠正措施。如果你是审核员,你给企业的建议是什么?自己想吧。 应该判8.5.2。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了,为什么不采取措施解决呢?改进包装或改换运输工具都是可行的纠正措施。如果你是审核员,你给企业的建议是什么?自己想吧。
少语 发表于 2009-6-15 22:04 http://www.isofans.com/images/common/back.gif
从内审的角度来讲,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但从第三方认证审核的角度来讲,不太合适。审核员的职责不包括给出改进建议。 判別標準條款有一原則:就近不就遠;
7.5.5 个人认为应判7.5.5 7.4.1是采购呀 7.5.5 组织应在产品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对其提供防护 我的意见是:判定哪个标准似乎都有些合理,关键我们要看判哪个标准条款上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做为审核来讲给企业提供增值服务,降低相应的风险。从讨论看,首先4.1条款应该不妥,因为如果识别为对外包方的选择出现问题,08版的标准中要求对外包活动的过程进行控制,显然企业是做不了运输过程控制的.无法改善; 其次如果判标在7.4.1道理同上,供应商的能力高不一定代表最终有合格的产品,所以即使选择了能力好的供应商,也可能出现同样的结果;再次如果判标在8.3条款,标准在此条款更多的是强调采取措施,即纠正层面上.对于企业来讲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同样问题再发生,实际从题目也看出来同样的问题履禁不止;第四判标在7.5.5,我也是在这个条款上忧郁了,的确如果再细分析,如果是产品包装出现问题,企业应改进产品外包装,加强防护措施,确保运输安全,如果是运输单位提供服务不合格,则提出更换运输服务的供应商,这就出现了两中截然不同的对策要求,所以判在7.5.5上有些牵强.第五盼标在8.5.2,标准则强调分析不合格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且"评审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从题目上看企业虽然采取了纠正,也似乎采取了纠正措施,但从有效性和是否真正采取了纠正措施是一个大的问号,所以从增值和改善角度,我个人意见是8.5.2条款.望讨论. ,从就近不就远的角度,还是判7.5.5比较好;判7.4.1,不是太合适。 从就近不就远的角度,还是判7.5.5比较好;判7.4.1,不是太合适。 8楼答的很好,怎么有人给搞到7.4.1去了。 仔细考虑了大家的意见,个人认为,作为考试,只要你的条款判定与不符合事实描述内容可以对应,判7.5.5和8.5.2都可以得分。
判7.5.5的不符合事实:针对上季度产品销售统计分析报表上退换数量占了全部销售产品的21%,报表中写明的原因分析是运输不当造成的外壳破损。销售部长说:“这不是我们的责任,发货时产品的外壳都是好的,产品都是合格的,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火车和汽车的野蛮运输造成的,我们也没有办法,只能退换或修理。”
判8.5.2的不符合事实:上季度产品销售统计分析报表上退换数量占了全部销售产品的21%,报表中写明的原因分析是运输不当造成的外壳破损。审核员问:“对这种情况是如何处理的?”销售部长说:“这不是我们的责任,发货时产品的外壳都是好的,产品都是合格的,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火车和汽车的野蛮运输造成的,我们也没有办法,只能退换或修理。” 8.5.2......... 7.5.5 组织应在产品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对其提供防护,以保持符合要求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