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安 华( O* S/ {, o" r
(本文首次发表于《中国认证证可杂志》)5 j U7 _) L% D/ Q! \
自2007年6月以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已举办了四次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本文根据了解的四次笔试的部分情况和培训过程中了解的一些情况,提出一些考生需要注意的问题,仅供参考。. k1 Q0 a+ y: [1 M1 ^' s. Y+ G. z p
一、 基础知识
" d. W9 ~+ Y4 e根据《2007年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大纲》,在基础知识试题中,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理解占60%,法律法规知识占20%,环境管理专业知识占10%,个人素质方面占10%。笔者仅就前3部分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 [5 g% o! H/ t5 ]* M+ w/ |0 d! F1、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解6 Y I! P l9 d+ }" h2 h
这部分试题的分值比例很大,如果考生能准确理解GB/T 24001-2004标准(包括引言、适用范围、术语、18个要素的要求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不应丢分太多。但是,从考试的情况看,一些考生对标准并不太熟悉或理解上存在问题。# a4 \* s$ t4 T3 u/ x/ o- G
(1)判断题$ Q* c8 k& e4 o* R' l7 s, N3 A
①组织应评价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需求,并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 )( }# }! l% K% @
考点:对GB/T 24001-2004标准4.5.3要素中c)条款的理解。组织对发现的不符合应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但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组织应评价其需求。0 v6 N9 P' D4 u1 G! S8 q
②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仅适用于组织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那些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4 W& I2 i- M) `) X
考点:对GB/T 24001-2004标准第一章“范围”的理解。 “范围”中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组织确定其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那些环境因素。”' R# O- H/ \7 l, s# h3 _3 R
(2)多选题
, z; o1 {+ L3 e# I% h& `4 z- D3 a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
" o$ |$ z! H+ ], J (A)环境方针
2 W( ?* A9 r% \5 y. _ (B)目标和指标
. E' J& y) l3 @: e (C)体系所覆盖范围的描述
, l/ r, y7 w: _2 g/ B# q x. K# x (D)标准所要求的程序
: s. F+ N5 y u# s5 k1 ~6 V 考点:对GB/T24001标准中术语“程序”和4.4.4要素的理解,此题应选择(ABC)。2 `, f- j! Z6 F0 k% M$ X% i
不选择(D)的理由:术语“程序”的注1规定: “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GB/T24001标准中虽然有12个要素规定,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但除4.4.6要素的a)条款明确提到了形成文件的程序外,其他要素并没有要求形成文件化的程序,是否形成文件则由组织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自行确定,包括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
! l! z/ C: F3 _* T件和记录。" p" V7 H. s- L7 A# {, q R
(3)填空题
' a1 ~* j% n& b$ X ①组织的环境管理手册的附录包括了一份程序文件清单。该场景所适用GBFF24001-2004标准的哪个条款()。 y9 p0 }* Q- }' G) a
考点:对GB/T24001-2004标准4.4.4要素中c)条款中“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的理解。
) s; @. V! T+ C. a' \, j: g ②某汽车制造厂研发部正在研究并制定新产品中如何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的措施。该场景所适用GB/T24001-2004枋谁的哪个条款()。
4 Z8 d- X5 G' [* o& A; W考点:对GB/T24001-2004标准4.3.3要素中有关管理方案的理解。考生如果仔细阅读这句话可以得知:某汽车制造厂研发部正在制定为实现降低新产品汽车尾气排放这一目标的方法措施。6 A7 j/ L. j# w
(4)简答题5 B1 S% N3 d3 g* D8 Q8 Y
某企业的危险化学品泄漏被评为重要环境因素。请根据GB/T24001-2004标准中4.4.6条款“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的要求,识别该重要环境因素的相关运行或活动。
, V. A3 W' w% K% A+ s 考点:对GB/T24001-2004标准中4.4.6要素“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的理解。
* \6 P' T$ w9 u1 x* d% n' J组织在确定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控制需求时,应当考虑其全部运行,包括与管理职能有关的活动,如采购、销售、营销、研究和开发设计;日常运作,如生产、维护、实验分析、产品贮存等;外部过程,如产品和服务的交付。因此。识别与“危险化学品泄漏”这一重要环境因素的相关运行时,至少应包括危险化学品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和报废处置5个方面的运行。, N" a: K" ?& r6 [9 Z' ~% F
(5)案例分析及阐述题
3 A, ]- h: e4 J" ] GB/T24001:2004标准要求识别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在相关条款中提出了有关管理要求,请根据下图回答:
( g" a3 x5 Q r( ^ h2 y5 S" K供方→产品中的环境因素→消费者3 q. j% G% B- T! K8 p
①根据此图,应至少识别供方中的哪类(活动、产品、服务)环境因素?通过标准的哪个条款哪项要求进行管理?并举例说明如何管理。+ }! E. [1 d" X0 }! @
②产品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通过标准的哪个条款的哪项要求对消费者施加影响?并举例说明如何对消费者施加影响。
- h7 ^& o: i& D& U5 A 考点:对GB/T 24001-2004标准中4.4.3要素b)条款第二段和4.4.6c)条款的理解,即对影响组织产品的重要环境因素如何向供方进行控制,组织产品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在使用和报废阶段如何向消费者施加影响。6 D7 P; O1 y0 b' ?3 A
考生应根据图形给出的信息和要求回答问题,对于(1)中的第一问,应识别产品链上游即供方所提供产品中的重要环境因素。该题(1)和(2)均要求举例说明,有的考生未能举例也是失分较多的原因。% ^ i% e# ~! j) U
: C% L* E; J& s4 x9 ]3 m; O: F2.法律法规知识( N( H3 S; E& [0 ?* L1 `
这部分试题占20分,题目主要分布在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简答题,涉及的内容虽然较多,但考试大纲已给出了每部法律的具体条款,排放标准也给出了具体范围。考生在复习时,可将法律中的共性规定进行归类,以便记忆。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中都有这样的规定:必须保持防治……污染的设施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考生应抽出时间阅读并理解有关法规。
- w# U; n" R) c; w; t. w典型试题分析:/ z+ L' I. P& C; A' ^$ q: N
(1)判断题& `/ j# N8 M0 i% ^( N7 A' |
所谓“清洁生产”就是指清洁的生产过程,不包括清洁的产品或服务。 ()
6 y2 n% i P5 H/ \ b考点:对清洁生产术语的理解。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还包括清洁的产品或服务。
' T. d$ v) V- [ (2)单项选择题, x" V! m# m$ u5 N
①《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排污单位的污水应执行( )。& W. I8 V! n" a. ?9 j3 r
(A) 一级标准0 `5 T; y% W0 ^% n4 {0 n
(B) 二级标准+ W, G% v8 G4 l6 ]
(C)三级标准 ( v4 H H# d# b; D/ a% H) a
(D)根据出水受纳水域功能要求而定8 S8 f! l. a$ n; ]3 g1 Z! Y
考点: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4.1.3的规定。该标准中二类污染物指标分级的原则即4.1的规定,考生应重点掌握。
+ Z* _! d9 T/ J) g ②以下关于地方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1 t( C! {) \& S& u0 C* z. j; s2 C/ i
(A) 地方政府负责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Y) Z: f* O( L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效后,该区域内的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须执行该标准 }: e9 s0 G" q, A5 b7 t
(C)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基础标准和标准样品标准+ N3 K- G% H3 Z9 c, W
(D)地方标准中规定的所有项目,应按地方制定的监测方法标准实施监测和分析# M+ j& E) O1 w8 q' j; |0 n
考点:对于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制定原则和实施情况的理解。/ \' S2 i4 k( ?$ D' _
地方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只能制定地方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只能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进行补充制定。对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补充项目,对国家污染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只能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以上原则,此题应选择
, w) b5 R+ i z6 w (3)多项选择题
( F h8 O# x/ d1 ?/ t" ?8 P 1下列哪些属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许?( ), Y: p6 ^4 q6 W0 }8 Y7 A
(A)排污许可4 J7 N4 u8 V' e1 r4 Q% c
(B)食品卫生许可
/ U9 ^6 g: I( _- }8 z( I# |) u P (C)废物进口许可
; h- }- {4 r* c e$ m (D)建设规划许可0 u( [7 o; `; d8 w, ?5 l
考点:对环境保护行政许可项目的理解。
# b9 [( l$ B( s4 A' o 关于境保护行政许可项目,国家环保局干2004年颁发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的项目,2008年环境保护部又修改并印发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设定的由国家环保总局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及依据目录》的通知(环办[2008]16号),考生应了解其中的重要行政许可项目。
4 b6 C8 P, X @* l& o& ]0 a( p% [, z 对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行政许可项目,还应关注有关部委负责审批的资源保护类的行政许可项目,如采矿许可等。
% s! Z& Q! U: v2 m 此题应选择ACD。
! ^2 M6 q: W; `) g2 ^. A ②下列哪些物质的管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渤? ( )
+ z0 Q* u- f3 V/ v" i7 H) o1 c (A)化学分析废液9 B* i0 @8 p/ i v1 ~
(B)残存于钢瓶中的失去使用价值的一氧化碳9 j. {0 p& k: ]3 r
(C)生化污水工艺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 g7 H! x$ G* L0 Z; Q" c
(D)浇注报废的混凝土
9 i* a6 q* \; Y' Z, x0 j考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八条固体废物术语和八十九条液态废物污染防治管理要求的理解。此题的答案应为全选。% v: g% C- e! J$ O1 c' K, Z2 M
(4)简答题
7 {+ J/ w9 |1 {% o c, K( ] 简述国家环境标准分为哪几类?
5 C# P9 V) C% F 考点: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类型的理解。
: s9 U9 o: w0 a, U" t# }/ s# u# X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及其他标准六大类。但有些考生把标准的分类和分级混为一谈。
* E4 P% ~% ]5 T2 s1 p6 v
) H0 C2 h1 y5 B- V: Q3.环境管理专业知识# k1 d3 `) B) G" T# k
环境管理专业知识是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虽然仅占10分,但涉及的内容较多,如环境术语、环境科学和技术、常见场所的运行技术和环境因素,以及污染治理技术。题目主要分布在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简答题。
% b9 W) F z: _" ^这部分内容虽然题目不多,但考生相对丢分较多,其主要原因是环保知识太欠缺,部分考生的学习及工作经历与环保工作相差甚远,日常也未注意这部分知识的积累。
" I0 N$ q: S0 h7 _! v1 i% H由于环境管理专业知识涉及的方面较多,一些考生不知如何复习,认为是大海捞针。为此,笔者建议紧紧围绕笔试大纲的具体规定进行复习:5 J6 O( f0 L/ I
(1)术语:应重点掌握大纲中提到的20项内容。对于术语的获取和学习,应遵循下列原则:法律法规中的术语,如“清洁生产”的术语应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的规定; “能源”的术语应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的规定; “再生能源”的术语应来自仲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规定。对于法律法规中没有规定的术语,应阅读那些比较权威的字典或书籍,如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环境科学大辞典》、著名高校编撰的教课书或环境管理体系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在阅读这些术语时,应理解其内涵,掌握其实质。
$ F: Y; q, d( I( I- {4 X! ^0 q/ b(2)环境科学和技术:应主要掌握常见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含义及其影响,固体污染和噪声污染的来源及其影响。常见的水污染物,如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提到的污染物,尤其是一类污染物中的重金属、二类污染物中的COD、BOD、SS、动植物油、氨氮、磷酸盐等。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如国家大气综合排放标准中提到的污染物,尤其是TSP、SO2、NOx、苯、甲苯、二甲苯等。7 u. ^, f& e/ |. W6 N! Q
(3)设施、场所的运行技术和环境因素:应重点掌握常见场所(锅炉房、危险化学品仓库、污水处理站、食堂、机加工车间等)涉及到的技术和环境因素。: }; j- o) ~1 T, \
(4)污染物治理技术:大纲中仅仅涉及了废水、废气、固废、噪声的治理技术。对于这部分内容,考生应了解每一种具体方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b) m$ b3 {8 f# R
典型试题分析:- k/ Y) P3 V+ y
(1)单选题. M( T) O, u4 {7 V0 V/ y1 f5 P) a
污水三级处理所针对的主要是水中的(
2 e5 W+ }2 O g2 P' [ (A)较大悬浮物
# [! n: V% M* t8 m6 H9 { (B)营养物质和难降解的物质0 L5 J* L k! @$ T( ^0 w1 r
(C)BOD( {3 _ o+ Y8 q8 R
(D)胶体态和溶解态有机物& E" | s: Y! Y0 I
考点:对废水治理技术的基本理解。
/ O$ R! I; e0 a- L. b 有些废水中的污染物多种多样,很难使用一种方法就能够把所有的污染物完全去除。一种废水往往需要通过由几种方法组合的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才能达到要求。 R; w4 M1 v: e+ o
废水处理流程的组合,一般先去除悬浮固体(称为一级处理),然后采用生物处理法去除胶体物质及溶解态有机物(称为二级处理)。对于营养物质和难降解的物质,还需再进行深度处理(称为三级处理),一般采用化学法或物理化学的方法。3 c1 Z: y8 M/ c* b5 q( q4 A
(2)简答题
. R4 C1 C7 @- y! Y+ |7 ^ ①简述化学需氧量(COD)的概念及含义。& M' j6 O. |; J, w% {; D: V
分析:一些考生对COD的含义不清楚。COD的含义可粗略地表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COD值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污染越重。: @6 G3 h- \* {
对于COD的概念(即术语),一些考生的回答不准确,应进一步理解。# I* z. q3 k% K5 P
BOD的概念、含义以及与COD的区别,考生也应理解。
/ t$ N) N8 m. c9 e! x# g; Y' X ②简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登记表的上报单位、上报时间。3 p/ [: U" P% \" m& Z0 N- J
考点: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本理解。
. n8 T- k2 r w8 E t 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关的两个主要法律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考生只要认真阅读和理解,就应该能准确作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