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22. 可接受风险是已降至组织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8 s+ m) z! i9 u; L/ z(T )23. 不同组织可采用不同的可接受风险准则。) T8 r" z& n3 V! h( \! z
(F ) 24. 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大的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一定大于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小的危险源的风险程
- w1 c# V) `" ^* b7 U, \度。* I' O0 \7 {, ~0 E3 U* k$ T
(F )25. 只要组织的风险降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下,即可认为是可接受风险。* }. R; J. g- o- H$ o) o
(T )26. 可接受风险包括在自然状态下无须控制或无法控制也不违反法律法规、方针目标要求的风# h: ^; a$ `6 |9 |
险。& {; S9 ~' y' A( U& k. j1 S
(F )27. 可接受的风险是考虑组织的多数员工可以容许的风险。$ g& w0 @: q9 a+ `; _% y8 }, L. J
(F )28. 危险源的风险处于可接受状态,说明危险源已经没有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了。; S4 Q0 ^6 m& U' \3 ^+ a
(F )29. 只要对危险源采取了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控制措施,危险源的风险就达到了可接受。% w5 a6 {6 { n3 e9 J0 U
(F )30. 在小型企业中,审核过程“独立性”意味着审核方只能来自组织外部。! U+ a9 k0 V8 S2 ^: A
(T )31. 很多情况下,审核的独立性可以通过与被审核活动之间无责任关系来证实。+ S/ x) R$ T- n3 i+ B# H+ e- ]
(F )32. 持续改进一定要在组织的每个方面均有体现0 B" s* o, q# I9 Y
(T )33. 一个不符合可以有若干个原因,但根本原因只有一个。2 Q) j$ i. Y4 g% X
(T )34. 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不符合的第二次发生。
8 f9 `2 L, s7 t" c(F )35. 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共同点都是针对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的“原因”的措施。
. M0 z1 d A1 f& I6 n$ D(T )36. 文件是由信息及其承载媒体共同组合成的。
1 T# j& M7 U8 f9 x(T )37. 危险源是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R$ }" l8 t5 G* o0 n" z2 g5 w
(F )38. 根据危险源的定义,列出“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是为了在危险源辨识时对危险源. I( S' v8 e6 h2 [2 ^5 J* S
进行分类。
6 U- L/ B+ ^" }. y! `6 l! |(F )39. 根据危险源的定义,列出“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是为了在危险源辨识时用来圈定
; i2 S/ h( Q6 q5 W危险源的概念范围的。3 T! A( G8 s6 `+ j( s
(T )40. 根据危险源的定义,增加了“行为,或其组合”两词组,意味着危险源中除原来的“根源危
0 Y6 p/ j9 c) v! S0 K险源”、“状态危险源”外,又增加了“行为危险源”或“组合危险源”。1 c) ?. u% U/ A
(T )41.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实质是具有能量物质或能量载体的能量单元。
/ d" j: S& Q- z9 G(F )42. 在危险源辨识时,管理因素一点儿也不应该列入识别范围,应该在风险评价时加以考虑。$ \4 d9 y8 M! g- ?# A4 J' _
(F )43. 在危险源辨识时,管理因素不可避免地会被识别出来,但不必求全,在风险评价时继续识别9 w0 E% d4 X+ m* m; W# x2 h
也可以。
* y5 d3 @2 a" }9 |' B(F )44. 在危险源辨识时,应该区分清楚“开动的汽车”是属于“根源”还是“状态”等此类问题。5 B/ g! V6 R C' J) I2 z
(T )45. 在危险源辨识时,应该先辨识能量物质或能量载体危险源,然后,围绕每一类具体的危险源
( }" h A! D* J3 y) x识别导致其能量意外释放的诱发因素危险源。
( I, X& h {4 {: A, Z% @(F )46. 在识别导致其能量意外释放的诱发因素危险源时,必须包括考虑“管理因素”。
% A5 u; E/ R) ^/ }1 o; P+ y(F )47. 在识别导致其能量意外释放的诱发因素危险源时,丝毫不能考虑“管理因素”。
3 M; g. Y* e: l' j( G" V(F )48. 危险源分“根源危险源”、“状态危险源”、“行为危险源”。
' ^' f& y5 `7 t(F )49. 仿照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环境因素”,OHSMS也要评价出“重要危险源”或“重大危险源”。
9 [8 K! `* W6 I p, r, q(T )50. 危险源辨识包括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和确定其特性两部分内容。
, l4 S; O" O0 \) P( N(F )51. GB/T28001标准要求,要对组织的危险源实施分级管理。
3 i& \0 I6 C6 L: X& |(T )52. 我国安全生产法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是有其特定含义的,每个组织都存在这样的重大危险0 {! D' R8 Q$ O3 |$ j3 B7 B2 i! t; s
源。7 V* f/ L& I. k8 A9 t8 ?# j
(F )53. GB/T28001标准明确要求,组织要识别危险源,在此基础上要确定出重大危险源。
7 ^; u' o: ~# P2 S, X- Y% o! r( Q(F )54. 依据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如果组织采用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那么可确定一个量值,凡是危# i5 M0 ?* n8 k7 I% ~" a) G
险源风险数量超过这个量值,就可确定为重大危险源,这需要组织重点关注。
$ r# v! {" ~9 I/ t, j i(F )55. 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大的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一定大于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小的危险源的风险程
( f" q/ {2 T7 \度。 u5 A m+ Z* q% e7 }
(T?)56. 任何侥幸、麻痹、偷懒、逞能、莽撞、心急、烦躁、赌气、自满、好奇的心理都可能成为安5 `- A/ I% R: m% I6 g- L8 Q
全隐患。* a. `" U0 G; K# y3 b9 m
(F )57. 识别和表述了“爆炸”、“火灾”,而不用进一步识别和表述导致“爆炸”、“火灾”的根# z3 ]+ ^- C% J, b. F" g: v; c6 y
源,就可以控制住两者带来的风险。
' O8 H( N* M3 d S(T )58. GB/T 28001—2011标准中所述健康损害就指人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
/ L8 t; f4 j* p" F% d(T )59. 健康损害的定义中“引起”意指诱发的、导致的含义
$ y) Y& P9 A8 Y r(F )60. 健康损害的定义中“加重”意指原先没病,后在工作中不良状态恶化了的含义。
) ~0 C* V6 v" U8 x' L. ]1 w(F )61. 只要没造成死亡、健康损害、人身伤害,就不构成事故,也未成为事件。
, [6 O, ^) L6 P4 ]* z(T )62. 某高速旋转的砂轮碎片突然飞出,幸好未伤及操作者,我们可把它认为发生了一次“事件”。) [ \2 c: c& a$ O$ D% p2 U( y) r
(T ) 63. 事故是一种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G) k" o0 }7 C1 v
(T ) 64. 未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通常叫“未遂事件”,在英文中有时也称为“nEArmiss”( \" Q, I5 Y' X
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事件。
7 ~' g8 |7 o6 b) n5 d- h" l6 ^(T )65. 从事故致因因素的角度看,隐患和危险源是有本质区别的。) {. q- p- a# F6 ?, o( f
(T ) 66. 事故是随机事件,所以我们可通过求得危险源在某种控制状态下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概率的
p8 M$ y* B- a+ I2 w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 i) W0 J" {. A4 Q8 V- R(T )67. 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出现应是构成了隐患。- C! p8 x0 ?' I8 M5 }; a
( F)68. 所有的危险源都会构成隐患。
9 T- {+ W8 z1 |& K( U" _% G, g1 ^(T )69.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一个可能意外释放能量的能量单元可视作危险源。
$ k! Z$ _; ?, m9 _8 J( p(F )70. GB/T 28001—2011 标准中测量必须包括测量组织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1 j7 U0 b! n2 R7 x+ U8 A' a% c0 _9 E(T )71. 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 g# d7 p% T* C& x, U( T)72. 一个潜在不符合可以有若干个原因,但根本原因只有一个。' N% o7 @5 C* b: U
(F )73. 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不符合的第一次发生。
' y4 P# P" V+ R$ G$ B* G; w( T)74. 风险是由危险源导致的,两者是因果关系
4 G8 a% g8 J4 s' q$ M, A4 ]( F)75. 风险评价过程的输出就是评估出危险源的风险程度。0 s0 Z0 r8 g; G! \+ C. O! E& s
( T)76. 风险评价也可称之为对危险源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价。
+ M' d. a' e/ Y# N- I& O( t( T)77. 在风险评价过程中,一定要判定风险的可接受性。
2 |9 n) s% m& }6 _- R4 e9 E( F)78. 可能导致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大的危险源所产生的风险程度,一定大于可能导致事故后果严0 K% [& S9 o) M. M/ L
重程度小的危险源所产生的风险程度。
7 L# _8 S( O3 W1 m(T )79. 系统安全工程方法强调通过风险评价确定危险源在某种控制状态下的安全性。" K e$ A6 O1 e
(T )80. 安全和危险都是相对的。: m6 V4 I. f% T3 {3 _
(T )81. 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满足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就已将危险源控制在了相对安全的状态。
: q {+ ?" I0 I8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