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第三方医学检测驶入高铁速度的黄金赛道/ L4 c2 u' O! e' X$ Y/ V
2017-01-17 中国认证认可9 ]) m. P, A+ ]# Y6 G: e
$ s* r9 {8 Z, W, V3 U
6 c+ O8 q: Z9 T由于具有国家医改大政的强力支撑,未来五年医疗领域将是民营企业投资的黄金领域,而公立医院检验业务的转移和集中,将使得第三方检验驶上高铁速度的黄金赛道。
% h2 v; N8 S- X0 ]$ }* C4 y- H* j. z( N. I @& C2 R$ }7 P5 v
在中国来说,能取得飞速发展的行业,最核心的基础必定是国退民进,国有企业将原本庞大的市场让给民营企业,在原有市场转移的基础上通过新模式、新技术获得增量市场。阿里巴巴的成功,其实是有两次变革,一次是国有商业退出,民营商业崛起,再一次是线下分散商业转为线上平台商业,没有第一次,根本没有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的成功绝大部分因素来源于抓住了中国特定的历史机遇。7 t. q- p: h8 \) }/ n$ Z
K+ K; f. ]7 F$ _4 N 第三方检验从火车变身为高铁,从一条新闻,就可以看出,基层医院的第三方检验的推动已经是强势进行:
/ F6 F# r# t- {; T- Z- O$ ? ) y$ `1 X! Y2 J) y6 \ h
近日,一条名为“桐庐县内三家医院的检验科被卖给了私人老板”的微博在医疗界热传。' |/ a ~3 u% b- L' A$ q% C; f
6 d2 u/ D, l. h: H* T7 L2 s8 p 1月11日,桐庐县中医药检验科贴出了一则致患者的告知书,内容显示:“由于桐庐县卫计局擅自将桐庐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县中医药检验科和县妇幼保健医院检验科贱卖给私人老板,故三家检验科人员集体到县政府维权。若有不便,敬请谅解。”这封告知书的最后,还留下了咨询电话。
' H j- m+ s; ~# D& k. S
- n" K; N) ?& ^5 y3 A 公开资料显示,桐庐县中医院为县直属全民事业单位,成立于1981年,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其余涉及到的桐庐县让人们医院和县妇幼保健医院也均为公立医院。
1 N2 N8 S* P2 X% t
* h* y2 }) h5 V, }! U4 [ 而据一名当地的知情人士透露,“不是什么卖给私人老板,是政府为了整合资源要建个检验中心。”5 I* ?( w+ t% N5 P# y
8 R4 _5 j+ u, Q. h. j, h
历史的车轮从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改革也不会因为一部分人的利益而退缩,一哭二闹三上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年的国企改革,无数的职工下岗,但也造就了一群先富起来的人,那些希望躲在国有体制的羽翼下,享受安逸的医技人员,肯定不是优秀的技术人员,真正优秀的技术人员在民营体制下更能凸现价值。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每个区的基层医院检验整体外包给第三方检验已经是普遍现象,集中检验的优势自然很明显,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设备重复投资、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q- @& p- N5 m8 T( j
3 O' X0 O. O7 H: t
医改的方向早就是很明确的,基本就是欧美的模式:) l6 U% K8 H7 ?% R* \! w6 ^
1 \$ s$ g/ `" j! C( H$ {% ]* | 少数公立区域性医疗中心,多数家庭医生和诊所,医药分离,医检分离,鼓励民营,商业保险。- J7 z# k* S5 D) c. I
4 p+ Z* k% v8 e' C8 W r% x
医改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医生和医院的阻力,仅仅医药分离一项,在上海十几年也没有实现,医检分离的政策让很多资本杀进第三方检验,最后发现公立医院太强势,第三方检验的市场份额始终做不大。但现在看来,国家是要动真格的了。
* S1 e, Y: J3 F8 D# E5 H; o : k% {8 T9 N* O0 `$ p" ]
先从政策层面来看,基本都已经出台:
" i/ r4 M6 l+ q) M. d" N" P
& N1 P' z1 O+ f+ S/ e$ V; F0 F1 A 从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公立医院去编制化、支持医生多点执业、鼓励发展家庭医生、医生开诊所不构成非法行医等一系列政策就是在推动和鼓励医生走出体制,走向社会。5 r8 l! A4 \5 |( Y
' e' q+ Z3 j" H! @2 X 支持第三方检验中心、第三方病理中心和第三方影像中心的政策就更多了,最近就出台了很多细则,包括血透中心都将成为独立法人。( h- O5 p" p0 g
6 }, n! d+ k$ W5 G4 b( v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的政策也非常明确,包括央企背景的华润和国药对公立医院的改制,背后都是国家意志,民营医疗数量已经超越公立,但市场份额和公立医院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 v* B5 z2 Z# I+ f! p m - Q7 c' P- k( i T& E
鼓励商业保险现在也已经开始,上海:明年起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购买商业保险。
# N# E8 w5 C: {* C! ]* ]
$ e% p1 t; c0 H, l 集中开火医药回扣,医药分离已经箭在弦上。9 T, l# ~5 n$ u# u7 o/ u3 E
9 V, |5 w- V v9 M' H8 k9 }
把所有这些串起来,医改意图和坚强的意志已经十分明显:肢解公立医院大而全的功能,剥离检查、药品,让公立医院减少腐败的土壤,回归医疗的本质,弱化医院招牌,强化医生个人IP,分散行医,分散就医,降低成本,减轻医保负担。
5 b* F3 y; Z& ]# E
4 M6 q" o# T' m8 h 由于国内第三方检验的能力还不够充分,对于三甲医院,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自身实力已经很强,它们的存量市场短期内不会转移,第三方检验暂时只能获取基因检测等特检项目的增量市场,但一二线城市基层社区医院和三四线城市普通医院的区域检验中心建设将会大规模全面铺开,这是阻挡不了的潮流。& U; x3 u9 x: Q: Y1 }
$ L4 F/ Z' j) C" W& C' C
作为接受方的第三方检验企业,既有自身的优势,也还存在很大的短板。# r& z! t \; ^- d! y' |' W
) v$ [- o* {( E3 T- H# o# w 优势:/ w; r# {3 a! C3 L& g
( d' `) y, X8 C0 {- {2 q- y4 Y) x& M 一、质量体系完善,国内的第三方检验,金域检验、迪安诊断、达安基因、艾迪康、兰卫、千麦博米乐、裕隆、华测艾普等都是按照ISO15189质量体系建设运行,很多企业不仅通过了ISO15189认证,而且通过了CAP认证。从管理能力和质量体系来说,除了部分顶尖的三甲医院检验科之外,已经占据绝对优势。! v+ c( e( z, ]+ U8 G
9 D$ L4 F! ]9 J! {, f( m 二、成本优势,由于集中采购、集约化检验,第三方检验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向政府、医院和患者提供服务。& e$ P% X; }% R6 A, \7 B6 b
: j6 w' H9 m/ u$ k
三、设备优势,这一点在基因检测领域更为突出,由于有强大的资本支撑,第三方检验在设备上的投入都很舍得,其目标是追赶国际水平,测序领域最新最好的设备都是第三方检测公司购买使用。
! g' r1 E: X, D3 J i" X& z/ L
/ n3 a% q" v: t5 \2 s 短板:( F I4 i8 W0 F( B& J2 {1 @
) {. m4 L6 ?- y
核心的短板其实就一条,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相比三甲医院博士硕士,普遍的高学历人才,目前第三方检验的从业人员,尤其是普检领域整体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一点既有成本因素,更多的则是优秀人才不愿离开体制。在新兴的基因检测领域,这一点则完全相反,第三方基因检测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行业顶尖人才,甚至是顶尖科学家。
1 p9 Q5 u% M. K5 |1 A$ s$ r- b
( v7 y4 v7 {. @3 ? 目前中国整体的医学检验市场在2500亿左右,未来五年第三方检验的市场份额将会从不足5%,只有百亿的水平,发展为年均超过20%的增速,五年后有望超过300亿的总体份额,尤其是像金域检验这样的龙头,2015年收入为23亿,2016年预计超过30亿,增速已达到30%,而随着第三方检验更为强有力的推广,未来五年增速会更快,年均增幅会超过40%。
+ N% S# H( ?- t( D5 B7 G
- j4 P: u2 I1 @( N& `0 J 作为技术领先的第三方基因检测企业,服务的对象则主要是三级医院,但基因检测的市场并不大,企业数量众多,相关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市场竞争,一部分企业会在基因检测细分领域做强,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会朝向生命科技全产业链发展,华大基因、乐土精准医疗、中源协和以及博奥生物等都有这个潜力,也有可能部分企业通过扩项进入普检领域,成为综合检验品牌,贝瑞和康未来可能改名为贝瑞检验也不是没有可能。
) f; q' l$ U+ R ; w6 t7 I; h4 M! x$ y1 x0 _
总之,未来五年是第三方检验的黄金时代,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提高管理和质量水平,积极布局,最终达到美日欧第三方检验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形也不是没有可能。
) {! d2 f, E, M. `, [$ B来源:基因谷 ' t4 ~3 C5 P; y% Q' j/ `0 T
- \/ S9 R) f! @4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