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2209|回复: 1

对号入座|企业管理分九段,你在哪一段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20 08: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对号入座|企业管理分九段,你在哪一段位?7 c+ e, }# N4 H2 C. G# Z: J9 ]
2016-12-19
& R+ h9 D/ M- f( F: Y9 P5 Z; H* b5 {& _, A! j
8 |# m1 i. B0 `7 u. P: G
质量君写在前面;

2 x! \6 P/ r3 K' F6 R7 ?
企业管理分段位么?

% y- x, I- |' b/ w$ B$ i2 K
没错!你没有听错!在职业的金字塔中,等级无处不在,从一段到九段都有着不同额分工职责。而职场,其实就是一个修行的大环境。所有人都是从菜鸟熬到大神。
  c$ ^; m$ }4 @+ l! G$ ~
那么企业管理中的段位是怎样分配的?
你是菜鸟还是大神?

  y- i. b9 }1 b
2 {2 t4 W) F3 M0 J' D  `6 a! \) d) ]+ S8 P  u* n. c$ {% ?
* x/ P( [- A! D; F
今天这篇文章,小编带您一探究竟!

# [6 U3 [9 r( L4 ~: r# W7 B: A
有人把企业管理像围棋手一样分成九段:
% \$ U3 ^# N$ C( b
一段:经验管理;
二段:效率管理;
三段:成本管理;
四段:质量管理…
" z' s7 f1 K8 S' T
这一、二、三、四段,我们似乎非常熟悉,不要说改革开放的20年,就是建国50多年以来,中国企业管来管去恐怕也就这4个阶段;五、六、七段,恰恰是我们中国企业近几年高度重视的三段管理;管理的最高段位则是八段——文化管理、九段——战略管理,这也是我们企业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

) n; ]" V9 S0 k4 s. v3 k8 q企业管理的:“九段”:
管理一段:经验管理  
管理二段:效率管理  
管理三段:成本管理  
管理四段:质量管理  
管理五段:人性管理  
管理六段:知识管理  
管理七段:创新管理  
管理八段:文化管理  
管理九段:战略管理
9 b9 m4 ^0 k+ t) w, {  v4 _
管理一段:经验管理
+ H3 ^' O7 T# H$ J4 W
过去,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我们到处学经验。所谓的经验就是说我过去这么干,成功了,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经验;我过去这么干,没成功,这就是一个失败的经验。经验是过去式的,固然很重要,但有一句话非常值得我们警醒:今天的灾难往往源于当年的英明决策。在变化速度加快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提出一个新的观念:今后学习的主要方向不是向过去学习,而是要向未来学习!经验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了!

6 a% l( X5 {* T/ E8 f
管理二段:效率管理

2 u5 X! ?. O( {
很多工厂都有一个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没错。但是,假设你准备向东去,却开了一辆奔弛轿车高速向西开,速度越快,则离目标越远。往往有人喜欢提出一些管理上的“响亮口号”:执行最重要!细节最重要!事实是:战略和方向错了,执行力和细节越好,死得越快!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许多家电企业有非常高的效率,但问题是这些企业并没有合理的利润。许多家电企业正因为效率过高,而导致产品积压,结果企业陷入困境。所以我们要改一个字,效率管理还不足够,我们所追求的是企业的效益而不是效率!

- Y0 z0 X/ i& Z0 G- K
管理三段:成本管理

1 D2 [0 A" H5 S8 Y
没有不重视成本的企业。中国企业的资源非常有限,但是资源浪费却十分惊人。在世界发达国家,炼一吨化肥所需要的电耗大约是60度,而在中国,是1300-1500度;中国企业与物流有关的成本约占产品总成本的30%-45%,而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与物流有关的成本只占总成本的7%-14%。企业要真正控制成本,就必须在战略导向向下进行流程、组织和价值链的优化。如果我们的企业不进行本性的变革,仅靠“量入为出”,一分钱一分钱地节省,甚至靠出售假冒伪劣产品,靠降低采购成本,这样的成本控制方式是不足以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而只能将企业引入绝境!

, ?, _7 x7 P0 y! L+ ~* J
管理四段:质量管理

! ]; U6 Y: M! I' q1 z
我们的企业一天到晚都在抓质量,但始终不能解决两个问题:

; b+ R7 M+ b5 e第一,质量的灵魂在哪里?我们有许多人不了解产品质量还有灵魂。举个例子:沃尔沃汽车的特性是安全。这就是它的灵魂,是它的品牌定位、市场定位,也是沃尔沃汽车公司,它的质量重心、研发、销售、广告宣传、人力资源统统统是以安全为核心的,所以沃尔沃推出了三点式的安全带、防侧重的气垫、整体性的汽车结构等等,最近又推出了适合孕妇的最安全的汽车。还有,法拉利的质量灵魂是速度,海飞丝的质量灵魂是去头屑。
( Q+ g" Y) Q9 R, M
第二,产品质量是如何做出来的?曾经有一家日本公司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一线管理的质量。但如何做一线管理的培训呢?该公司进行了深入的自我检讨:产品设计有问题吗?没有;工艺有问题吗?没有;零部件有问题吗?也没有,那为什么不能实现产品“零缺陷”?问题的关键在哪里?结论非常清晰:是人的问题!既然产品质量就是由人来控制的,员工的素质就决定了产品的品质。没有满意的员工,就不会有满意的产品和客户!
9 B& a; `6 ?+ d5 w7 L! \! h
所以,我们去一些企业参观时,不是去参观摆满奖杯的荣誉室、事先整理过的车间,而是看3个地方就够了——厕所、食堂、员工宿舍。这3个地方完全可以体现一家企业管理的基本情况。
% x6 K6 s" V6 e% z5 w6 S2 t
管理五段:人性管理
4 U7 g+ V: v' C' ^) D$ K; ?
有人认为人是最难管的,也是最复杂的。其实,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诠释对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解决的就是两大问题:
2 G5 C4 M7 Y9 h0 D) q) r
第一,是能力问题——能不能干;
第二,是愿力问题——是不是愿意干。
- k5 q7 q7 B0 O: P' m; q, T( A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人的管理问题就基本解决了。解决之道就是要先解决愿力问题,然后解决能力问题。          

1 p4 x, \/ ^% N, o9 N  @  f
案例:某外资企业在其本土有一系列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非常行之有效。但其在中国的企业效率却只有本土企业的26%。外方认为这是由于中国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太低造成的。他们用了很多方法试图提高中国员工的能力,但成效甚微。究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忽略了中国员工的愿力问题和文化冲突问题。

; i/ {" L/ \" H" n' c( d! s7 g
管理六段:知识管理

- d8 [8 h' A7 ?
现在很多中国企业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公司的关键员工一旦跳槽,就会把公司的技术、图纸、重要客户,甚至资金都带走。所以很多企业的老总总结说:“这年头人心大大的坏了。”但我们却很少反思,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经常出现在中国企业,而跨国公司、世界级优秀企业却很少出现呢?因此,根本原因并不是人心的好坏问题,而是我们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老化了。其中包括在知识管理方面,我们的企业做得太差。
) o% ~# _- R! U5 r' l" y% g+ A8 [5 d6 B
许多企业往往把眼睛盯在固定资产上,而对企业真正的知识的管理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却很少关注。这是我们中国企业与国际级企业的根本差距之一。换句话说,企业的无形资产往往存在员工的脑子里,而不是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成为企业真正的财富,结果只能随着员工的离去而被带走。这是当前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对知识的管理,应该说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级的优秀企业了。
) D" d2 |6 W/ S9 X* |3 u
管理七段:创新管理

! m0 S# [5 C1 J  |1 O/ z
在以变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创新已经成为最时髦的名词,所以很多人愿意把自己打扮成创新者、改革派,很少有人敢于承认自己是一个守旧的人、一个不肯创新的人。但大量的事实证明,我们许多的企业往往是打着创新的旗号,实际上却在加自己的灭亡。很多企业往往是在走下坡路的情况下开始创新的,第一年的创新是以人为本,第二年的创新是科技领先,第三年的创新是服务第一……但到底应创新什么,最后连企业自己都弄不明白了。% W- f" s4 r$ _) Q
8 b5 K5 K+ N% \' F9 u0 b
案例:中国某家企业的电视机产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在中国绝对第一的竞争优势。2000年,该企业开始创新,生产空调,但在空调生产出来后,它的电视产品的市场地位急速下滑;2002年该企业继续创新,开始研制摩托车,在摩托车生产出来后发现空调产品也不行了;2004年又开始创新,转向汽车生产,但我看它的摩托车产品也快不行了。这样的创新越快,企业就越面临失败的危险。( L5 Q! [/ ?' F+ U' G1 U8 F" X; Q

% J" {+ ~% U; s/ g0 n
当前众多中国企业面临的困境是:不创新是死,创新则死得更快!这些企业并不十分清楚什么应该创新,什么不应该创新。我认为,企业在全面创新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文化内涵、企业的使用与愿景、企业的品质等是不能随意创新的。这些企业在10年、20年、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不断积累形成的事物是不能轻易被改变、被破坏的。
- N  ^. t9 F, f6 y( n- `5 y+ L
管理八段:文化管理

1 M9 g$ A0 h) [# r( ~
什么是企业文化?许多公司做了大量的广告、CI设计,企业形象包装得非常好,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们有了企业文化。我认为,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就是文化。一句话,企业生存的方式就是企业的文化。
, ?. [4 ^5 H6 Q& C8 g8 V9 S2 `, e/ k' w
案例:某公司的一位经理曾对我说,他的公司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公司突出的企业文化就是“以人为本”。正说着,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响了,是该经理的上司打来的。于是,他在电话里对上司越来越显得毕恭毕敬。这时,正好他的一位下属来请示工作,事情十分紧急,该经理一边接上司的电话说“是,是”,一边斥责下属说“去,去”。这位经理以人为本了吗?恐怕只是以他的上司为本。/ G* H( `% Q+ J4 k% M1 E

' N$ l4 F* U; L+ M
所以,企业文化不是用嘴巴说一说就有的,也不是把口号、标语挂在墙上就形成的,它实际上应融入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员工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所透出的,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3 Y4 p1 I- E' P1 |" X2 H4 X

% S1 H) @9 w- h+ n
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在支持什么,不支持什么,这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
0 H; I5 O& w! R' e2 m- J" H企业文化一般可以分成4个层次:
3 {) n, c  G# T2 A: y. h% \
1表层文化。  
: u* c9 W, `+ L# z0 A" g. H
表层文化是企业的视觉形象,例如企业的徽标、信纸、信封、员工的服装等,可以让人从视觉上判断企业的形象。

$ X. y: z  }1 G8 @' t8 {
2浅层文化。  
0 s# R/ w. L9 D$ e
浅层文化是一个企业对员工言行的规范,例如如何走路、说话、待人接物等,言行的规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
& E' ]) l) Z6 v& f6 X3 C
3中层文化。  
5 S4 v" `3 E6 P
中层文化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运行状况、效果和效率的结合。

7 U! k4 K  t$ _: v1 _: }/ x; X
4深层文化。  

5 k1 H5 l# i7 ~
深层文化恰恰是企业的魅力,表现为愿景、价值观、品牌的内涵等所有深层的东西。
5 R, M; S. G+ y! \$ e, s" o
% O/ f6 l9 i" |& ~0 B! J9 G( R
许多企业仅仅在表层文化和浅层文化上做文章——在企业视觉形象和员工言行上下功夫,但这是绝对不够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中层文化以及深层文化。
# @) U% D* |" j) K; x
管理九段: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目前我们中国企业比较薄弱的一个管理环节,也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环节。我可以举一个例子,20多年前,我们大部分人认为日本最聪明,美国人太傻。原因是美国领先于世界的电子技术、微型集成电路技术,却被日本人拿去赚了太多的钱。但今天再来回顾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会出一身冷汗。因为20年前日本在说“我能不能把美国人发明的技术来赚钱”时,美国人正拿着这项技术说“这个东西能不能统治世界经济”!这就是2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和日本的科技、国力差距的根源所在,这也就是战略管理的巨大能量!0 N& n1 `% `3 z6 C/ V1 C! N, u, D
  
又例如,麦当劳快餐店进入中国已经很多年,许多中国人已经很熟产麦当劳以及它的产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麦当劳进入中国第一家店、卖第一个汉堡包之前它在干什么?它在中国河北的农村种了整整9年的土豆!没有清晰的战略意图和定位,麦当劳绝对不会有这眼光和行动。
2 D  c% e8 l2 B( W+ |& e( L4 y  
像以上这些案例,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出一身冷汗,就会感受到中国企业和世界优秀企业的差距。所以,管理最高的段位就是战略管理。
# h8 \6 N+ B* W$ V$ B' _
来源:网络

( r# K; v& c1 ?  P! ^0 F
/ x- E" k8 Z2 o
发表于 12-20 10: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说得很靠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8-4 10: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