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核员在审核最高管理层时,了解到公司今年制定了节电5%的环境目标,审核员询问该目标的实现情况,管理者代表说:“公司的用电量一直很高,为了节能降耗,今年就制订了这个目标,为此,我们多次对员工进行了培训,但到目前11月底用电量只降低了3%,从公司目前的用电情况来看,也很难达到这个目标。”
+ _! m/ i& d0 \! Z2 z; E% g9 \4.3.3 b' O& H; f0 C! i6 w: V
.审核员从化学品库出来,看见在不远处堆放着一些塑料桶,且有少量液体流出,便问陪同的仓库管理员:“那是什么?”管理员说:“那是些废弃的化学品。”审核员问:“由谁负责管理?”管理员说:“我只负责管理库房内有用的化学品,废弃的不归我管,好象应由行政管理部负责。”审核员到行政管理部询问,部长说: “废弃的化学品不由我们部门处理,应该由工程管理部负责。”审核员追踪到工程管理部,工程管理部部长说:“我也不清楚由谁负责。”. b7 w0 k$ w$ ^- P* c
4.4.1
) i; J9 j% c$ H- N' R `7 |4.审核员在工程管理部审核,发现由于生产工艺变更,出现了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和技术与变更后的生产工艺不匹配而导致经处理后的生产污水仍不能达标的现象。因此公司针对“生产污水排放”这一重要环境因素,制定了“生产污水达标排放”的环境目标以及具体的环境指标。在编号为QL-2006-03的“生产污水排放管理方案”中写明“......2006年6月安排工程师王利和杨平到美国ZIPO公司学习化工污水处理技术1个月,费用约六万美元......”。审核员询问该方案的实施情况,工程管理部部长说:“本来是准备派他们去学习的,但后来由于改扩建污水处理站,资金方面比较紧张,所以此方案的这部分规定没能实施。”: k9 n5 r8 S: e# p3 }9 O; D
4.3.3
% a0 e# T6 R2 C& M# Z: Z% C% ^7 e审核员在污水处理站审核,审核员查现场污水排放监控记录发现废水的酸碱度变化幅度很大,PH值在4-11之间。审核员问:“PH值应执行的标准是多少?” 工作人员说:“不清楚,作业指导书中只规定调节PH时的加碱量要求,没有规定PH值的控制数值”。审核员查看编号为WSCL-02的《废水处理作业指导书》上规定:“……加入液体烧碱2升以调节PH值……”,该作业指导书上确实没有规定PH值的控制数值。4.4.6b
$ I% A- G7 j2 Y" G+ l" k+ P' U某食品加工企业,负责环境管理体系策划和总体实施的总务部提供的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监测报告显示连续两次污水排放COD超标,审核员到公司内污水处理站现场发现,内部监测记录显示污水处理后COD均未超标,因此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 _, D# a1 f8 x% [& y9 @8 T4.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