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129|回复: 0

由“三违”现象浅谈心理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17 15: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由“三违”现象浅谈心理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 i# k, X1 R: T' @7 l冷v刺转自会心不远
2 L  g! |3 r7 u5 x
阅61转352012-03-12

+ P. b8 B$ ^8 Q1 P) E
" y  t& Y2 `7 x8 D! o7 o7 E
[url=]收藏[/url]
$ S  G6 c  {0 S6 Y' l9 r7 \+ v9 [' Q
$ {- t7 V6 L% J

! Q' u' H  ?. b0 @) S" N  由“三违”现象浅谈心理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7 N/ [3 x# V/ }+ I; V由“三违”现象浅谈心理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 h6 O# z+ Z  [
摘要:在煤矿安全上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才能抓住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人及其心理,才能使安全工作做到有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达到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真正把安全生产纳入到科学的轨道。; W9 J" D# A2 A, P+ ^
关键词:三违 安全生产管理 心理学) ~/ d& M2 h  E, k8 S
1 “三违”现象概述
. }! d) {! F( |, V9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成为长期的井下行为的积淀,存在于较多员工的工作过程中,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它不仅伤害自己、而且伤害别人,甚至被别人所伤害。严重影响着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究其原因,人们常常将其概括为“图省事、闯大胆、碰侥幸”。实践证明,“三违”是一种过错:首先,它要遭受制度、章程的制裁;其次,要受到良心亦即“本我”的谴责;第三,可能要出现事故,使身体遭受痛苦,甚至可能要丢掉生命。
4 b# Z% g2 o8 a7 i* Y9 {$ N( p2 关于“三违”的思想分析' K1 r  q! d$ g' g
多年来,煤矿工人脏、苦、累、险已成为人们的思维定势。对井下工作的危险性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恐惧感。不少人由恐惧产生了宿命意识:该死该活由天定。一个人出了事故,一些人认为是该着,不出事故认为命大,于是自己的安全,不是从工程质量、操作规程上把握,因为那样要付出巨大的劳动。于是更多的“三违”者为了能使这种“图、闯、碰”的行为合理化,找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于是就导致了“特权假设”的出现。* ]( g3 f# G% K: @& M9 u* l
工人在“三违”过程中,会呈现的一种满足自我、躲避超我的心理状态。例如:一个空顶工作者想的是:今天不会冒顶的,因为顶板好,危险与灾祸是以前和别人的事,我可能是个例外。这就是“自我”对“超我”的合理化,一种心理安慰。正如事实表明的,这种安慰在很多情况下是获得成功的,“但偶然的情况下也会失败。进一步分析下去,我们会看到,在“假设”前提下,“三违”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令人讨厌,“三违”者常常会获得如下的快乐体验。; J$ o( d6 c1 f# e5 l" k% q* |
(1) 破坏的愉悦感。“三违”虽然不是犯罪,但违章也是一种破坏,破坏的过程又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这正如尼采所说:破坏的愉悦。特别是工人把规程不再视为自己的保护神而是把它当成管理者制裁自己的锁链时,破坏这种规定,就成了一种愉悦。0 _$ R4 c3 s& W# f
(2) 冒险的快乐感。冒险并不象人们想像的那样可怕,相反则是一种英雄主义的体现。它具有挑战性刺激性。一次冒险成功,心理上就会获得一种满足。“三违”无疑是冒险,既有受难的危险,也有受罚的危险,但一旦克服了这危险,取得了成功,由于本能需求和环境之间的紧张兴奋关系得到解除,“本我”就感到一种满足和快乐。  W7 d1 M1 x1 K1 W
(3) 出众的英雄感。一次给生产和效益带来较高的回报,给同伴、工友带来省去很多麻烦的“三违”,会使周围同伴们产生尊敬,这种行为不仅不会被指责,而且常常被视为是经验丰富、勇敢机智的表现。2 d5 X4 I$ ]$ m% ~
(4) 成功的满足感。在多数情况下,“三违”是一种轻柔甜蜜。它是一个很大系数之内的一种享受,一种愉悦,一种沾光的满足。
- m& f5 y* @) b: G! E9 v以上这些感觉,是唯心的一种思维方法,这种假设一旦被无情的客观规律所剥夺,灾难就会临到“三违”者的头上。
1 P( E: [& E" H/ q# a$ _* j: B众所周知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过程就是指人——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状态——人的反复循环,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因素。安全管理就是要着重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自由度极大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煤矿发生事故,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发的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必须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员工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那么就以“三违”为例谈谈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9 _5 U* I5 ~' R9 u
3 消除“三违”中的心理学应用+ a/ h* t0 X/ x4 R& r. z( N1 m
(1) 引导员工从狭隘的“自我”中超越出来。必须让员工认识到要自觉遵章守纪,把安全教育真正溶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与员工的情感波动相结合,变成员工的理性认识,使全体员工切实认识到安全是自己的事,健康权、生命权是做人最基本的权力,从内心深处解决支配错误行为的思想倾向。并引导员工充分认识煤矿生产的艰苦性,要不断发扬煤矿工人吃苦耐劳的传统劳动美德,才是煤矿工人应有的素质。 (2) 消除三违中的“假设”。要对各类“三违”进行严格规训和追究,触及“三违”人员的痛处,从员工个人的角度出发,对员工进行安全评价,分析过去、现在和将来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并切实抓好安全奖罚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提高员工遵守奖罚制度的自觉性。例如:强化目标的吸引力。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整顿”、“无事故季”、“安全生产月”活动。按工种不同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对个人提出“安全标兵”“煤海之星”等。值得一提的是推行的目标一定要有强度,对员工要产生吸引力,使人产生积极的、强烈的反应和情感。(3) 不断提高群体保安意识。用群体保安的力量抵制“三违”个体获得的快乐体验,构筑起自下而上安全责任互联、安全行为互保、安全风险共担、安全利益共享的统一体。例如开展“安全家庭”、“安全帮教”活动,家属对矿工要做到“敲安全钟、吹安全风”、“亲友提安全希望”等,对矿工安全动机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效应。
( x" E/ N0 ]6 K  J当然矿工有不同的个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工作中决不能凭想象去改变矿工的个性。但是,我们却有必要引导矿工的个性去适应和服从这个总目标,在安全管理上应发挥人的个性。因此,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 M* C  X: }1 s9 B3 d2 ~* k——根据矿工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矿工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在处理安全与人的关系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在方法上要讲究,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性格的作用,做好各项工作。( p4 f" X6 U9 F. k0 D
——根据性格倾向上的优劣,引导到有利于安全工作的轨道上来。这就要求管理者摸透每个矿工的性格,哪些是内向型的?哪些是外向型的?哪些是冷静的?哪些是急躁的?最好让工作岗位与性格协调起来。比如看守工、电工等,最好安排沉着冷静的职工担任。
# W0 z" Y  {! G: [3 O——根据性格的相对稳定性,我们管理者要有耐心,因势利导,不要激化矛盾。比如对急躁和有冒险性格的人,不要简单的批评,要让他们干自己适当的工作,随时提醒他们遵守安全规程,以利于他们发挥热情和积极性。- A, P' m1 W7 g. n, [7 W' m5 E
矿工安全心理和安全态度的形成,不是自发产生的,可以说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是人,人又有心理活动,因此,在煤矿安全上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才能抓住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人及其心理,才能使安全工作做到有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达到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真正把安全生产纳入到科学的轨道。

8 v5 _% ~- t9 W- m  s# C! K7 I5 O# f5 N$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5-10 10: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