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880|回复: 1

悦读 | 尽职无责or失职追责,两者之间如何权衡才最合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22 17: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悦读 | 尽职无责or失职追责,两者之间如何权衡才最合理
: D) ?: N8 C- I  T% D2017-08-21 fly135672 安全家HSEHOME& j0 A1 i( S/ }: o: ^7 U9 ^9 C
2 H" E  u/ Q; {. ^. K
+ d+ Z% X; f+ {' D8 S

/ ]4 f1 C* k# y
这篇文章是不是道出了很多安全人的心声呢?如何将尽职无责做到最合理化?让更多安全人有个轻松点的工作环境,这是所有安全人关心的问题!8 v# q- Q* M4 T: W: A: G: k. m+ p
" G! M% Q( u& @
这几年,我国的安全监督管理趋势是很明显的——“由松到严”、“由点到线”、“由浅到深”、“由业余到专业”。

" E1 _% N8 G+ S0 H# x9 C  Z
简单地讲,以前对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尺度把握没现在这么紧。调查处理权限在地方、甚至在单位,后来有了安监总局挂牌督办,有了重大事故提级调查等,安全监督管理随着法制建设的完善、社会进步而变得越发严格起来;
5 Q# _! @9 _5 W) T
以前出事,处理责任人一般也就限于出事的企业里。
6 Q+ e/ c6 l$ \% P# Y
比如上海市胶州路大火,开始发布的责任人就是无证电焊工,后来随着“深入调查”、舆论压力增大,才把责任追究到了区里(我讲这个事还是尽了小心的,不敢言辞随意);那次事故的社会影响力也是很大的,死亡58人,地点是在上海,而且还是世博会刚结束没多久,搞得世博会的庆功都没法进行。/ @+ f* A9 z8 S  `4 d* T3 i9 r9 x' ~

# }& |+ ~% k8 F+ Z% K. \# D
再看天津这次,当然死亡人数更多,但是现在事故调查速度、责任追究“高度”都大不一样,责任已经从以前的“点”(我举这个例子不准确,其实胶州路大火已经是“线”追究了,只不过“线”没有现在长)到“一查到顶”的“线”追究了
1 Q) D, j, L6 l
以前出事,事故的调查也就到比较明显的层面。

3 {5 ?* ~3 |' R: }+ @
比如持证、合规。但天津这次我们追到了很深的层次,比如国家消防机制、港口的机制、化学品的危害、其他城市的反思、安评和环评的追究,及至反腐的高调、突然突出(杨栋梁的突然被查),充分说明了安全事故早已不限于“四不放过”的浅显层面了。
7 s7 o- Q* m  _6 x
如今我们曝光的,不再仅仅是现在,还有历史;我们追究的,不再仅仅是现任领导,还有退休人员;我们反省的,不再仅仅是如何预防类似事故,还有机制……8 ]9 J; f- [* m/ q# ~/ X
* ^6 v% ~$ \' j3 E
甬温线事故,应该是比较容易记住的。因为这起事故发生后,现场试图“就地掩埋”出事车辆,引得舆论一片哗然。那时,我感觉某些领导的意识还处于“过去”,连“保护现场”的基本原则都不遵守,这是行政权大于法律的错误意识。
- f% M; L% F2 g/ p, E

2 S1 {. z, i$ |7 ]2 K8 V) {' m% O' @: J/ K6 f0 w, ^5 p1 j# D
, c  G% _( }+ t3 y% u0 q
后来的大事故,这种情况就基本上没有了(小的不好说)。事故出来后,因为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出现,曝光率大大提高,而我们现在的新闻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所以大家对于事故的基本处理已经比较专业了。当然,这限于领导层面,不包括这次危化品的错误扑救这种技术层面。技术上我们还是短板,这和机制有关。

1 D8 _, H! ^6 [6 Q' M" ?
这几年,“追责”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的越发明晃晃、越发锋利。“失职追责”让很多人心有惴惴、寝食难安。
- s9 T( ]( S1 n2 x! V# \$ u* q! c
. b6 ]/ V1 P" L$ o! f
+ I/ o+ J4 {! d
* C! g8 }4 f, d9 L! d! C
这个很明显,我都没必要举例说教。以前搞的定的事,现在搞不定了;以前大家为了坐得稳、升得快,拼命把“没关系”变成“有关系”,编织复杂的关系网,出事后“有关系”的也就“没关系”了。

5 y5 X5 J  K- x0 f. v
现在不行——位置再高,该有关系就有关系;是否已过去,该有关系就有关系;退不退休,该有关系就有关系……

/ ?' n% @( z% y( e7 X( l( o
以前法律这把刀有点“钝”,还有一些“缺口”,有时候在某些人看来就是“装装样子”,很多人便“肆无忌惮”起来;现在法律这把刀磨的快了,缺口没了,就开始清算了。刀一出,那落地的人头可不是“装装样子”了。
: w+ F5 ^. ]1 b) w
+ T, ^/ O* E& C
% V- M$ o$ O- V: Z2 m* @' _

# t6 L# q) F/ K/ D4 I, @
那么,以前犯过错误的,既没有后悔药可吃,更没有穿越改正的可能,如何不惴惴难安?前车之鉴,后来者如何不心存敬畏?当杨栋梁突然被查的消息传出时,多少人脊背发凉、噩梦不断?未来的工作里,怎能不常常出现这血淋淋的画面?很多人必然是“步步惊心”。
1 L6 J* e4 t- y8 n* h" e8 i7 I! \
未来,“失职追责”应当慢慢向“尽职无责”过渡。
2 s3 w9 n+ ]; F* H" i
“乱世用重典”,这个没什么错的,现在事故后的“严查严办”也让很多人感觉“大快人心”,这样想是无可厚非的,犯错担责也是法治的要求。

4 N# Q8 s' d" C
然而我们冷静的想想,这些被“调查”的领导,并非都是愚不可及或尸位素餐的;即便是现在尸位素餐的,以前的他们也不是这样的。很多人可能是某方面的专家,很多人可能曾经理想高尚、心存良善、兢兢业业、成绩斐然。然而,因为“失职追责”,他们的才能和经验也就随之一起断送了,这不也是国家的损失吗?可以希望在合理范围内,加以引导和教育,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 m% Y$ m- k# U8 S% S
$ o; P* a% W% h2 q

+ }& b6 T, a9 j3 `" R9 O0 t2 f
& a8 I" K9 d- @. Y

) h( Y! ?: N- Y$ w' ?  c, y" C* K
我这么说,并非为他们开脱,有错误就要惩罚,这个是毋庸置疑的。我只是感觉有些可惜,国家培养他们,花了那么多代价,就这样葬送了。比如说杨栋梁,大家肯定也都去看过他的介绍,可惜了那么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可惜了他对化工专业的熟悉。

1 ~3 ^. M4 r5 }; E- E9 J# N1 }5 K7 c
其实,我们应该想想,我们为什么追责,不仅仅是为了处罚犯错的人,也不仅仅是为了警示将犯错的人,还有达成“安全”这个终极目标。所以,“失职追责”是一把高悬的剑,但我们其实不希望它挥来挥去。
0 C0 Y: T1 h# W! G4 w
现在,天津的事情,“抓人”后就是铺天盖地的报道,跳楼的那一位,除了可能怕“追责”,可能与这扑面而来的信息也有点关系。但我没有看到对这件事故中“尽职无责”的报道。我感觉,“失职追责”的报道给人的是警示,如果这时候同时也有“尽职无责”的报道,那么给人的就同时还有“希望”和“鼓励”。
# R6 X$ I( s; U0 Q' |
我们的法制在逐步完善,法律的精神除了处罚有罪者,应该还有保护无罪者;除了警示的作用,应该也有正面引导。我们的工作,应该从不安全到安全过渡,应该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过渡;我们的责任,也应该在“失职追责”的同时,引导“尽职无责”,让“失职”的人越来越少,“尽职”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失职少了,尽职多了,事故少了,安全多了,所以“失职追责”才会慢慢向“尽职无责”过渡了。

$ M6 i, i4 U9 ^后记最近一直想写这个题材,但是怕写不好,更怕“犯错误”。今晚终于落笔了,但现在胆颤心惊的。诸位如果发现我写错的地方,请务必告知我,我立即改。
) b4 B9 y" Y; {! K2 X* b
我其实主要是想呼吁“尽职无责”,以使我们安全人可以在尽职尽责工作之后,不必担惊受怕被连带。
8 t. l( E" y3 A: X5 k3 {

/ R; C" [9 L- H
! P1 f8 d6 V" y, k

: U4 Q) ?7 Y: M8 `3 h7 \
发表于 8-22 21: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有道理。尽职无责、失职追责。应该这样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5-10 06: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