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7 D0 j' T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我国对外合作开放新格局、引领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的伟大战略构想,倡导实现与沿线各国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2015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将认证认可作为合作重点,彰显了认证认可在“五通”大平台建设中的价值。“一带一路”合作蓝图提出3年多来,认可工作发挥自身作为国际通行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的优势,切实履行“证实能力,传递信任”的使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质量技术支持。
认可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
重要质量技术基础
5 f+ B; F7 U% s- c( y5 {8 O
认可是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具备特定能力的一种第三方证明。它的核心是依据标准,证实认证机构、实验室、检验机构等合格评定机构具有特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我国对认可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授权下,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通过认可后,机构的能力得到证实,出具的证书和报告更能被政府管理部门和公众所信任。
2 n8 }/ D/ |2 H% {8 p" ~' k
认可是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组成部分,通过合格评定链条,对质量提升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05年,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首次提出“国家质量基础”的概念,将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并称为国家质量基础的三大支柱。其中,合格评定包括检验检测认证和认可。认可处于合格评定链条的顶端,在国家质量基础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对质量提升具有基础作用。认可助力质量提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促进市场经济有效运行,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动贸易便利化,以及提高社会公共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 f) P* r6 p. b4 j4 H9 V( i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构想内涵十分丰富,广泛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注重质量的各个领域。在这些广泛的领域,认可是实现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认可独特作用的发挥,对我国进一步提高质量供给、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a) n) P9 d& e+ k) B) }3 a5 P
% o% d( Q' s. ~+ M" \3 A认可是服务“一带一路”政策沟通的
有效手段
6 ]5 o7 W1 U C5 n
* @: G9 Z+ K3 l$ n$ S6 U: t) B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保证,是国家间务实合作的基础。每个国家在相关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政策,导致结果采信、互认遭遇障碍。认可制度因其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在政府监管和政策沟通中成为有效的技术手段。
' Y5 q; a$ \3 t, `
在欧盟,按照有关指令,由欧盟成员国政府主管机关负责批准承担法规性合格评定任务的技术机构,采信相关的认可作为检验检测认证能力保障的基础。在海湾地区,承担有关技术法规规定的检验检测认证任务的技术机构需获得官方指定,取得相关的认可也作为这些机构能力保障的基础。另外,东南亚国家联盟正在推进建立经济共同体,在电子电器产品协调一致监管制度中,承担相关任务的检测认证机构也须经官方指定,同样把认可作为基础。近年来,美国有关监管机构也越来越多采信利用国际互认的认可作为支持,包括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等部门,把认可作为有关检验检测认证能力保障的基础。
) k6 }. D1 a$ J3 @& h: @5 ~8 E9 L3 z
在国际合格评定方面,认可同样发挥着重要的能力保障作用。比如,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组织规定,开展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以及比对承认的各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认证机构,必须取得国际认可论坛(IAF)互认的相应认可,这是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在全球范围得到一致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持。
6 D: B& \: o T9 e- P4 N: U
认可是服务“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
有力工具
. B0 U& F% V; G% o6 e, i
3 B* s: n; ]5 h @8 `% a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在保护主义上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世界经济潮流中,世界贸易增长放缓。而认可作为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贸易便利化的促进是其非常重要的使命。
1 \ T$ x5 C. w! ~0 z3 C4 Z认可多边合作奠定互认基础。国际上的认可领域多边互认合作框架由国际认可论坛(IAF)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建立。框架的愿景是“一个标准,一次评定,全球承认”,即检测、检验、校准和认证等合格评定结果通过认可国际互认框架得到全球承认。认可委员会积极参与国际认可多边互认体系,截至目前签署了12项国际互认协议,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产品认证机构认可、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机构认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国际互认协议,检测实验室、校准实验室、医学实验室、标准物质生产者、能力验证提供者,以及检验机构认可国际互认协议。协议范围覆盖全球95个经济体的认可机构,这些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95%以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近一半的国家加入了国际认可多边互认框架。认可国际互认为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走向世界搭建了能力信任的平台。我国颁发的认证认可证书,成为多个国家市场准入的凭证。认可在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弄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Y. \5 |' V$ D2 _; q m
认可双边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双边合作协议的签署有利于双方加强在检验检测认证等领域的认可技术交流与合作,将为双方认可结果和经过认可的检验检测认证结果在多边互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采信创造更有力的条件。
. U6 i# q2 Z& B8 c4 T( n
截至目前,认可委员会与国外认可机构的双边合作协议已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的10个国家,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海湾七国和蒙古。此外,还与多个沿线国家建立了认可领域合作渠道,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巴基斯坦。双边合作加强了合格评定领域的交流,推进了双方认可事业的共同发展。比如,认可委员会与印尼签署双边协议,为我国与东盟签署《关于加强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认可中心签署双边协议后,双方合作开展了能力验证项目,促进了结果的相互采信。
1 ~& n! Y, l+ w, j% c V在国际规则制定中注入更多中国元素。认可委员会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参与国际事务的范围越来越广,话语权越来越强。2015年,认可委员会秘书长当选IAF主席,成为首次当选该国际组织最高职务的发展中国家代表。这标志着中国在运用认证认可规则促进全球贸易便利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截至目前,认可委员会共有8人、14人次担任了国际和区域组织13个选任、委任职务。大家认真履职,在国际认证认可、标准化规则的制定中注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
- z) M- J/ `7 R4 _6 B' ?
, }+ ?. N- r* w- K4 L- C
把握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着力点
1 b7 o8 h+ s1 L2 j h1 `
4 w: P: \% L2 I6 \现在,“一带一路”建设处在全面推进的关键节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走出去’初步形成规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卓有成效”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认可工作将充分发挥国际化的优势,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多边、双边互认,深化务实合作,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 `0 V2 \3 N+ q T O: {- D0 x7 s
以互认促进互联互通。国际认可互认体系对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实现便利贸易具有重要意义。认可委员会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互认体系,扩大国际互认范围,为实现一次认可、全球承认”的目标而努力。今后几年,认可委员会将推动能源管理体系、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以及人员认证机构认可的国际互认;在中国—东盟(10+1)、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框架下,深化认可多边国际互认合作;利用我国在认可国际组织中担当主席及多层次领导和专家职务的群体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相关国际事务中的协同行动,在推进互联互通中发挥更大作用。
! X5 ^& H+ O) P, }
以发展释放深层潜能。我们将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拓宽认可领域,完善技术政策,深化合作内涵。充分抓住促进贸易便利化这个突破口,推动认可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认可约束与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的联动机制,积极促进构建认证认可行业治理新秩序,加强沿线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的国际跟踪机制,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释放深层潜能。
' p5 o- i& P& E- U0 F
以合作开辟崭新前景。认可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支点国家、周边国家的认可合作,共同推动合格评定结果的互认采信,力争在互认采信方面取得新成果;还将促进“一带一路”认可国际合作向机制化、常态化发展,抓紧推动中俄、中哈等认可合作成果落地,力争输出中国认可做法,帮助友好国家发展,扩大中国认可影响。
C6 V6 ^& t! f/ z# p a4 R$ p. a, u
来源:中国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