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394|回复: 0

医生说出了良心话丨随便输液是变相的谋杀,每年害了多少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16 18: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医生说出了良心话丨随便输液是变相的谋杀,每年害了多少人!!!
0 E& M) b9 R" t0 E$ r* C+ M3 b* R2015-12-15
1 G, b9 q8 p8 U) Q& y- j8 f' q! g2 L3 W) |( W8 E

8 V! B) V* Q) w  D0 f. d0 T
专家:
武汉同济医院药学部主任 杜光
北京安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朱光发
湖南省儿童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蒋志平

3 k* j4 i7 p! Q$ ~
生病了,发烧了,不舒服了,就去输液!这是很多人的做法啊,相信在很多人的成长记忆中,都曾被大人带着去输液的经历。哪怕你现在有了孩子,你也再用这个方式对待你的孩子。殊不知,这是一种非常无知的行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谋杀!
; Z& M6 x( P7 `& G

9 s7 E% m( b- Y1瓶药液中有20万个微粒
, \$ c, I$ ?; L
输入体内的药液看起来干净透明,其实暗藏无数风险,然而,95%以上的人对此毫不知情。实际上,输液瓶中的微粒一直是注射液如影随形的“忠实伴侣”。 你会发现,注射液瓶内的玻璃碎屑如碳酸饮料的气泡一样飞旋。6 x8 ?6 b" n. f0 f) L# d5 a
) t# r5 k3 G# ~" k2 ]# S- P
输液时,这些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如果大量不溶性微粒特别是石棉微粒进入人体,还能引起肺癌和白血病。
8 x, }8 Y6 A( l- d( b  ]
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 i, y6 G& @# }, O' Y, A  D7 J) A
在2010年北京某医院对“吊瓶”的抽检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据此计算,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

* G- ^  a8 q/ m
▲1瓶药液中有20万个微粒
$ J0 a' M/ y$ j
为什么注射液中会有这么多颗粒呢?因为在注射液的生产、储存、运输、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几乎都有可能被不溶性微粒污染。
一是注射液的生产工艺中带来的:如药物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碳黑颗粒,包装带来的塑料颗粒等;

7 P# Q) L8 n& X, C6 H, a
二是注射液的配置中带来的:如输液器穿刺胶塞带来的橡胶微粒,切割安瓿时产生的玻璃碎屑被负压吸入药液内等;
$ S: ~2 i" y' \! b
三是环境因素:空气流动会使尘埃、纤维和细菌,通过进气管进入药液。这些原因有些是可以避免或减少,但有些是难以避免的。
7 }! b; R/ {, ~2 X
你想想,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长期输液,特别是现在输液器上有过滤网结构的并不多,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毛细血管中,越积越多就会损坏血管。
3 h$ W7 c( G% _3 E* e5 }
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因为需要刺破血管并往血管里输入并不属于血管里的东西。
  u" Z$ i" e) T( ]2 p* m1 |
每年几十万人死于输液8 `; Y- }4 D# X" ?! y! N; t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而我国已成了重灾区。 
9 c9 }$ ~0 V( ^3 I8 K* Y$ H5 ]. e5 H* }
' G1 z! _/ {  g
▲医院里大批输液患者

; A" p( V+ ]5 q3 p# l7 {' N
输液过多过快将引起急性心衰,长期输液将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对健康带来严重不良影响。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这些都将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严重的恶果!

  L) z+ b+ r! q  j2 _! N
如果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因液体污染引起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为此每年全国都有不少人付出生命。

. H; t, J0 F( ^) [4 ^6 _0 m
临床中还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吊瓶”中如合用7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如果“搭配”不当,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迅速发生化学性沉淀,甚至出现中毒反应。

5 p: y7 P# a! C0 E) o什么病人才需要输液?  i% E$ w, V5 P4 |. U
第一类是病情的确较重,为了在短时间内让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减少消化道吸收以及肝脏代谢所消耗的时间,但病情稳定后可以改为口服。
1 B, d& `/ o6 K* N7 F, D; B0 B
第二类药物吸收效果差,只能用静脉输液才能达到有效浓度。
9 p* h, j% ^! u/ I8 O
第三类是吸收功能障碍或者昏迷,有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
切记!如果你不是这三类人,你还是别那么主动要输液了!不要总要求医生给输液,不能说都需要输液,也不能说都不需要,应由医生进行判断,患者要做的就是配合医生。

! q+ k5 c/ K% o& a& E
- t$ W( K6 h- ^5 g
真相:六类呼吸道疾病不需要输液
3 Q, u* S* P" `+ ~, M+ l, i& a* Q- r! K
# K( g  k  K) M4 Q$ S% z
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这是医生的普遍治疗原则。然而,很多不需要输液的患者总是主动要求医生给输液。其实,呼吸科门诊常见的:
! I5 m" l/ G* Z1 ~( m* J8 W
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
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咳嗽
轻度到中度慢性阻碍性肺疾病
哮喘急性发作
这六类疾病,多数患者通常是不需要输液的。比如长期咳嗽的患者,输液老不见好,这是因为咳嗽不是细菌感染引起,而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等引起,此时采取其他方法治疗反而见效快。
/ N: i) X2 S- b% F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已经是世界公认的用药原则,然而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当回事!

. A8 A& p8 K& s% a1 R
在这个效率至上的国度,当一个医生只有3~4分钟的时间给一个孩子诊病,最保险的方法显然就是随大流的注射;很多家长的健康素养也决定了他们认为给孩子输液才是对孩子的重视;还有药品营销的问题等等。

' F- G8 y  t( q' ~4 D
即便每天都要苦口婆心地劝告家长“不要急着给孩子输液”,我也知道,这并不能免除这些孩子将来还要遭受输液或者注射,也不能完全阻止更多的家长继续执著于输液。

( a0 v# h2 l1 @( h6 e
转自--健康时报
2 U( M  u9 l- n) q

# ]1 m1 {- ^9 ]2 K
& t, {3 X. C7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7-17 10: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