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质量感悟】 6则质量小故事,瞬间升华你的觉悟 2015-07-05 [url=]中国认证认可[/url]
5 W, D5 b+ T( C2 s( j& V: I v, V: w! ?2 `: v- j, H" u
[size=1em]故事1扁鹊的医术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8 K0 o$ o' @% s( f( W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1 Z: ?% \3 C# n8 H5 k7 L! A%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5 |2 x$ O% g* t' l& n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 H9 S$ K5 U3 U, M/ @( r0 m8 f
/ T5 c6 K5 ?& w) R; @领悟:
0 g# v, A1 M. ] k. [. z5 t' t1、以上的“病”可以理解为“质量事故”。能将质量事故在“病”情发作之前就进行消除,才是“善之善者也”。' y6 E, `" I5 m+ W: @4 O
2、预防质量事故,要从“小病”做起。也就是要防患于未然。
* |* l0 i# V: B6 s# ^( ~7 a. A3、对于成功处理已发质量事故的人要进行奖励,同时,更要对预防质量事故的人和行为进行奖励。
3 | C/ j& `9 x( C6 o# x4、质量主管需要不断地以此事例培训和说服老板。/ g1 s# R4 b" O$ e5 K9 k
+ U7 w' g$ c' N
5 p. Z4 U% `9 z, S& L[size=1em]故事2提醒自我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墙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但是他人依然故我。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缍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4 H: h# x# R5 r. y% [
1 V* s7 ?' g4 ~" E领悟:& G- V9 }2 ~ d
1、提醒别人容易,提醒自己有时难。* R; I/ h: W1 Y6 m) g
2、快要倒的墙,它始终是要倒的,不要存任何侥幸的心理。7 a } c! Z+ |. U- x
3、做质量工作也是一样。要时时警惕质量管理中的风险,不仅时时提醒别人,也要时时警示自己。同时,对风险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改善,并消除,而且要有危机感,尽快解决。不然,一旦风险爆发了,伤及的不仅是公司,也会伤及自己。
# m+ h7 l/ X+ @5 ^- w' M( X) U. `* R) g$ }' d% {
6 x$ Z4 d4 w! @! }+ ~3 X
[size=1em]故事3袋鼠与笼子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 s1 C, |& d% z. \7 l" y8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V& t8 e: M6 ?6 f! B. G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g' p0 Y+ Q: P7 B2 j
3 r* X* q1 x/ e+ j! v3 f% b
领悟:( k1 _+ b. ~. e
1、这是一个典型的本末倒置的例子。他们不是去消除根源-“关门”,而是去加高“笼子”。
2 E3 q1 @6 ~8 m% L$ E7 W0 w$ H2、在作质量问题调查的时候,如果不找到问题的根源,那么,永远无法消除这些质量问题。同时,还将造成企业成本的升高--“加高笼子”。
3 p1 O5 P$ j1 a9 x0 k3、所以,作为质量人,我们要经常拷问我们自己:“我们的袋鼠笼子关好了吗?”: \% n/ h& X1 k8 Y
9 F! A& F7 y0 d+ ^- x+ T; [" l* _! t7 u. q8 G: a
[size=1em]故事4救人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 K8 r6 e% Z9 V4 W
. W5 z8 |5 w' W! Z# Z: g领悟:
) j# k5 }5 [4 ~6 X; Q4 l% f1、助人者,助己也。
9 C3 ?6 Q6 C$ I2、帮助生产部门解决质量问题,实际上帮助了质量部门自己。8 d$ S7 }4 _3 F
3、不要老是抱怨生产部门或其它部门不支持质量工作,多想想怎么帮助他们消除产品不良吧。2 U, t2 D+ v$ n c8 Z
h7 I- l1 z4 N; |/ w1 W: k4 Q# m: C
[size=1em]故事5老木匠的房子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d$ ~( s% n1 u* Q& F8 H- `3 o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 U$ g4 l) f& e“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 f/ I- Q# W1 o& D5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4 M, A% @) s# f* }- N0 g+ \
: o: u* S$ f a. W A, L! Y
领悟:
1 j7 ?% t5 u0 |: E1 [' ~5 `6 ~1、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9 C6 W) ~: P0 t- P( @ u
2、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
5 w: `& t/ Y3 v, S3、我们做质量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呢?
/ `* y4 y: b- x
5 r1 A+ @7 R9 x
1 ~7 B% C6 T7 @% g2 A[size=1em]故事6曲突徙薪有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4 q! `" Z7 E' _! p$ Z* A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有位客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 {; e, R$ _, W%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Q2 ?3 k4 j6 s9 l- b( a `
, d6 [0 v* F- p3 P C1 Z& U, d/ l+ ?领悟:- c g( N+ n9 C# v
1、预防重于救防火。客人告诉主人需要“曲突”和“徙薪”,其实就是告诉主人需要预防火灾的出现,因为“直突”和“薪”是产生火灾的重大隐患。只有去除火灾的根源,才能预防火灾的出现。+ `# d2 o7 x8 u( H
2、现在很多企业,就像故事中的主人一样,不重视预防问题的出现,而是重用那些“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即救火之人。这是企业老板或高管的短视。作为质量人,需要不断向老板宣贯这些道理,不防从此故事开始。
! x3 v0 o, o& m y; T3、如果只注重救火,而不采取措施预防火灾,不采取“曲突徙薪”的措施,那么火灾是肯定要发生的,而且经常发生,那么你就整天忙于救火了。目前暂时的安定只是火灾的前奏。
& V9 I$ v4 Z& n3 c" i4、质量人要以此为戒,不仅需要提出预防措施,而且要更进一步地跟踪改善措施的有效完成。同时,要善于不断地向老板或高管进言,他们终究会明白“曲突徙薪”的道理的,并且会请你去“喝酒”的。. b: H: o* s" j
, c- n7 K" o( [& F( \$ s
0 I2 q' H' B: w. [* y
来源:网络
) L6 W/ g' F5 X% C+ y6 q' B5 X6 I8 ]
& L! x3 ^/ C; v l* B0 C2 o" @5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