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2286|回复: 1

300条干货奉送丨从容应对中石油HSE体系审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29 17: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300条干货奉送丨从容应对中石油HSE体系审核                      2015-04-28                                                 [url=]健康安全环保小助手[/url]
& _* Z7 d8 e% a. _) n: _$ S6 m$ F# y" v( u# }$ N

6 U8 n% q6 C; `5 w
要素
工作内容
   审核常见问题项
5.1
HSE管理小组会议
1、会议未按频次要求开展;
4 h/ i: Q- z1 I2、连续月度的会议内容无衔接性;
3 L5 H9 ^- o0 ^# Z* T3、部门正职未亲自主持召开会议;1 N. W) k0 X8 C+ d9 c" u
4、伪造签到记录,签到记录不全;
- j: d9 [. V4 g3 r. g& `/ |; ~5、采用的会议记录表式不正确;
& ~* B# ?, w* \- U9 Q6 r* q6、会议无安全经验分享环节;
) z  p% k: |2 s4 i1 m7、会议记录体现的决策内容未落实;! c  v& @% ]6 b! N! J3 a3 H  z
8、会议决策未传达到相关项目或岗位;) J2 ]: a  v' \2 _6 i" }1 L  s
9、会议缺席人员无相关说明;
# X2 n! T9 X, {) m+ K0 D10、最近召开的HSE会议内容(含安全经验分享)与会人员不清楚。
HSE理念宣贯(含HSE方针)
1、宣贯记录不全,存在遗漏属地或项目;- V* g( L# Z8 o; k& x. G% j
2、宣贯效果不佳,未对宣贯效果进行考证,员工不知晓或不熟悉宣贯内容;
. [$ w2 S5 V( |! E2 Y# F3、无宣贯培训材料或宣贯内容不全面;
/ n# {, L: n* U- z4、非正职亲自宣贯,采用其他领导宣贯替代等。
安全观察与沟通
1、未制定安全观察与沟通计划;. t2 M! y! D  U7 F" }; C* u
2、计划未覆盖部门所辖属地或关键装置;
' s0 \- N- q) o2 c3、实施人未按计划实施或未实施;9 I* ~2 d; i; Q" \$ I: @
4、实施人不知晓“六步法”;. X7 w# _' h" G9 p; z0 n' c1 C$ K
5、安全观察与沟通未按计划或文件频次要求开展;
/ P+ U* S  C' L4 g6、不安全行为项和不安全行为项无具体描述;
' o+ V/ J0 g( t7、未定期上报HSE管理部门开展数据统计分析;; Z7 L& u. \4 `5 \& r
8、单人单独开展观察与沟通;. A/ F0 Q  o4 {- p. W$ c" \
9、被观察人姓名被写入沟通表;
; U: A, O4 T$ j7 `  e# U8 z6 t10、启用表式不正确。
个人行动计划
1、行动计划未包含4项必备行为;& t, k% K) e' z6 Z7 @- C
2、个人不知晓自己的行动计划内容;  B+ X6 }; ]" f" D- ^4 [
3、个人不知晓行动计划制定的步骤;
. G* T) I- e, w- q$ f4 c( P+ |4、行动计划未在属地内进行公示;: s7 l& i6 Z! K: z* }- i
5、个人未定期与上级主管就行动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沟通;+ \* L& e  g" A- C  Q, Y, X
6、行动计划应保留追溯记录的未予以保留;
8 g1 ~% t+ f7 i- D3 r7、所有属地主管个人行动计划的内容均一致。
安全联系点到位
1、联系点未目视化;) X' z+ S% R: U5 w: ]  k
2、联系人到位检查记录不齐全;
4 U+ c5 q5 p6 a& g5 A0 J* j3 g3、联系点责任人不知晓联系人的到位频次;
' H8 ?. q: J" f, [- w8 G4 z. P4、基层单位级领导未开展联系点到位活动;2 V" v) v9 ~& R5 Z7 q. ]  `
5、关键生产装置与要害部位到位检查表记录填写不规范。
! E$ _( c) C7 l6 E1 o6、联系人发现的问题联系点责任人未予以整改或回复。
领导检查与审核
1、各部门编制的现场检查表不具备针对性;8 s: L6 R4 v) y& x8 W4 K) X- X" p5 M
2、检查表内容仅限于办公区域,对作业现场、重点要害部位无相应的检查内容和要求;
. i" T# z  b' q  y: G# M3、现场检查表未形成文件进行控制管理;
3 E4 q( a& m7 {( v+ y4、部门现场检查的属地对象不明确,直线责任未体现;
  l  o! U7 l2 V+ I5、检查出的问题无整改验证记录。
5.3.1
集中危害因素辨识
1、未组织开展集中危害因素辨识活动;
) q$ J# d4 R% I0 h* _2、集中危害因素辨识不全面,未包含过去、现场、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下的危害因素;
* A% J# G: N# v; \- L1 \3、不知晓危害因素采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6 e! t( S# W& i, S! D1 M4、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偏离较大;
6 q  J( q" c6 ?5、部门未对危害因素评价清单向员工进行宣贯、告知;
6 j' ?4 L! @! w" T) v6、未根据危害因素评价结果明确部门重要风险管理对象;# U6 f/ M% z7 l3 a) {2 P* f
7、依据危害因素评价清单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未予以落实;6 d1 s. b  c  [3 |( z" d! g
8、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辨识;2 K; J! O" e- P* \
9、辨识的危害因素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联。
随机危害因素辨识(隐患报告)
1、上报的隐患无整改责任人,上报部门未对其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 J$ d3 W' t5 @
2、部门未上报隐患但却存在隐患;
. v% b9 i0 ~( e+ N( n& i8 _0 j- w& y3、员工不知晓公司隐患奖励的有关政策或制度;# u, n& e$ @. w- X, x8 W, m
4、部门未对公司隐患奖励机制进行宣贯传达;
( T# h2 q# J; x2 R( T7 k* T& @5、隐患未录入信息系统。
5.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收集、适用性、有效性评审、摘录
1、未收集上级单位下发的适用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和相应文本;
8 E  h. L8 a8 G% J' p2、未对上级单位下发的适用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和相应文本根据部门业务实际进行匹配删减、增加;9 q, q4 t4 t$ a6 h' {0 A
3、收集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过期、作废或不适用;: T1 p2 o9 [. W
4、与业务相关的HSE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未收集;. H, U7 t8 M, v/ O) X/ Z
5、未对适用性条款进行摘录或摘录不全面。
5.3.3
目标指标的建立与分解
1、直线人员不知晓责任目标大致内容;
; X1 _/ t6 N" Y1 \! k5 K3 ]( L2、不知晓责任书约定的事故等级分类及定义;3 t# \+ N3 r) q7 z
3、责任书签订后未进行过程考核;
) t( D4 B9 f; i2 I' E. |0 G! |4、绩效考核的内容与责任书约定的内容不一致;
  [7 d- J4 y3 y, L4 u8 z( B$ g0 W9 P5、责任书的内容与业务相关性低,责任书指标约定不清晰,不具备可操作性;; X6 P- w/ R  q/ g2 z4 n  \7 Q
6、考核人与被考核人未确认签字,未明确下一步改进方向或要求;, \6 ^$ k9 ?4 I( A& q
7、绩效考核结果未兑现。
5.3.4
管理方案的策划
1、HSE作业计划书未经上一级主管审批;
5 F# [( B4 |1 Q" B7 c$ ]3 I4 `2、HSE作业计划书的完成情况未定期跟踪;) \) B5 R1 X6 ]( Z
3、HSE作业计划书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重大偏差;
+ s6 h( L5 Y; F  ]1 _9 Y( J4、特殊作业活动(含高危及非常规)未编制具体的管理方案;& `. \! R& y6 H/ G2 ?7 p! p# b3 L
5、管理方案未约定相应的责任人、资源配备和完成期限;
7 [7 @6 k) Y7 C) [, B+ s' C) R6、管理方案的执行结果无相关验证材料;
3 s- T0 n# t. }0 v+ f! w3 D7、管理方案未经审批。
5.4.1
组织机构、职责
1、未建立直线管理层级结构图;% l9 @5 T) W. u9 s5 y* B/ D
2、直线管理层级结构图混乱,直线关系不明确;
2 j% ?' s9 d# I3、未依据直线管理层级结构图进行属地划分,未落实属地责任人;
& U) X. O: o+ O5 `4、各岗职责不明确或不清晰,未包含属地职责;
" ^0 k: L! ?- n: \; K' k$ P5、属地划分存在交叉、错位、空位等现象。
5.4.3
资源
1、未根据风险控制所需的HSE资源建立配备计划并上报相关部门获批;( e" Z$ N6 i- P9 d2 i0 s
2、实际的HSE资源配备与计划偏差较大;
) a( K  t6 f3 l. K2 i2 f- c$ ~  e3、资源配备不足以满足风险管控需要;
4 a7 u8 R( z8 L+ `' d, N4、未明确HSE资源配置具体要求;8 _( f" ?: t9 `# e$ X0 t
5、HSE资源配备是否满足要求未进行定期分析。
5.4.4
能力评价
1、无相应的岗位能力评价标准;
3 @( h9 k4 g9 v: b! Q+ x/ x2、未按岗位能力评价程序实施评价;0 n% u+ ^, R' {
3、能力评价记录反映的情况与员工实际情况不一致;* [2 V+ K* f9 h1 ^/ x) r' G# N) v& P
4、能力评价不合格人员未进行相应的跟踪处置;# L& x; [7 N2 d
5、员工不知晓能力评价结果。
培训
1、培训计划未经负责人审批;
% `# h3 K' e8 y6 ?* h2、未获取培训所需的相应资源;
, l7 O$ k5 m. N3、未根据能力评价不合格制定相应的培训项目;
9 Y/ p5 Q1 T6 j1 Q4、培训内容覆盖不全面;
' F; K! `& B8 @9 M5、培训记录缺失;8 j! ]" d9 y% s8 P$ q
6、培训课件缺失;
0 ?2 u* U  l2 |3 o6 U  s2 Y7、培训未进行考核,培训效果差;
+ E; ^* j  o6 S* W- {& {0 Z6 Y  z8、无相应的培训总结;, a/ @$ C2 W5 i9 E9 t) u1 c
9、未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建立培训矩阵。
5.4.5
信息管理
1、重要HSE信息未进行有效传达和记录;
8 N- P/ u& @5 r. _2、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传达失效或过期信息;
, u- X8 D9 |$ a1 m# `5 t! _5 e; ?: s3、重要信息未得到有效处理或反馈;
0 s3 u2 n1 Y0 q3 N4、工会、HSE联系会议的合理化建议未得到解决;
5.4.6
文件
1、文件无发文部门负责人的签发记录;
* S/ q3 D1 ~* t; J+ ~# G) o2、文件内容与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上级文件)存在偏差或不符;
  B2 [0 ?' G1 `3、文件未及时传达到相关组织或岗位;
2 P8 j, g7 k( P$ P- I4、失效或过期文件仍在使用;/ L  [" r9 v2 @+ c/ n
5、文件的形成无过程追溯材料(如会议纪要、声像资料等)。
5.4.7
文件控制
1、受控文件清单中包含的文件不齐全,或存在失效文件;
" A3 h( z& U9 S4 _; K; a' q. k2、受控文件未明确具体的受控对象;6 u) \' e) M& b6 _4 d: H
3、文件的主控方与被控方混淆;* J$ w  ^+ z1 a
4、受控文件的发放无相应记录;
4 P0 J0 q3 r* ?9 H$ V, X5、受控文件不能体现唯一性、重要性,无相应的受控标识;! F$ V9 \$ [( `. \
6、收件文未保留或保留失效、变更的受控文件;! F2 d2 W" O* n2 A5 o( B
7、受控文件的变更未及时传达给变更岗位或组织;# V# c7 f5 ^, u+ J
8、未将电子版的受控版本转换成不能修改的PDF\CAJ\图片等格式;
5.5.1
设备设施完整有效性
1、未对包含HSE风险(如办公区的复印打印传真、饮水机、碎纸机、投影仪、个人充电器、插座、实验服务器等)或防控HSE风险(如灭火器、消防栓、应急照明、应急指示、防火门、防护卷帘、紧急报警开关等)的设备设施进行登记;. v1 `2 L8 H/ _% `% T+ T9 f
2、未明确设备设施登记表的完整有效性检查频次和检查要求;: @, w/ P- ~9 d" ~; X
3、设备设施存在缺陷,未及时上报隐患整改或进行待修、停用等标识;. A+ R7 Y* h5 O( d
4、关键的HSE设备设施无责任人标识;
+ o) U) w# ?/ ^% O4 {5、设备设施的采购未对HSE指标特性进行考虑,收集合格证、检测证等信息 ;
" y" d6 p* J7 w' z9 c- ?, c% T" G9 n6、劳保、工器具未按要求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5.5.2
承包方与供应方管理
1、对工程类(或存在较大HSE风险的)承包方或大型设备及HSE设备供应商未在合同中提出专门的、明确的HSE约束条款;
9 C) T& |% x+ b% a2、HSE合同未与主合同同时签署或在主合同中未提及HSE的相关内容,未明确双方HSE责任和义务;
! S; X) A3 j; e( R7 x1 Z+ \- U3、未与存在HSE法律风险影响的承包方或供应方签订合同;
6 A5 @6 l2 y) o: |; }4、承包方或供应方伪造资质准入;
9 W* Z# a. n, j' D5、工程承包方(或大型设备及HSE设备供应商)进场未对其资质进行验收;
7 r7 \! m; n4 z6 A: ~0 Q6、未对工程承包方(或大型设备及HSE设备供应商)的劳保、工器具、材料进行验收;- T( G, t# A4 {, K/ X& t
7、未对工程承包方(或大型设备及HSE设备供应商)员工进行入场教育和安全交底;
- p6 B2 c; Q! e7 P# `! }$ D% M; d8、未定期对工程承包方(或大型设备及HSE设备供应商)开展HSE检查;
0 J9 G6 P8 a9 P2 t; {( a" B$ X9、未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对工程承包方(或大型设备及HSE设备供应商)HSE行为进行管控;( c: |& y0 f, L8 Q
10、未对工程承包方(或大型设备及HSE设备供应商)进行HSE的专项评价提供给公司供方的职能部门参考。
5.5.3
顾客与产品管理
1、未在顾客满意度调查表中包含HSE相关的内容;. f  C9 G5 g/ v; t6 i# e- ^* \+ g
2、为顾客提供的产品未进行相关的HSE风险提示并目视化;, j  Z6 M5 `, X2 q2 Y
3、顾客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或投诉未及时进行处置和反馈。
5.5.4
社区和公共关系管理
1、未辨识明确与组织具有HSE影响关系的外部相关方,并建立清单;" Q! U; l# o$ x/ }4 G
2、外部相关方HSE信息的获取不及时或无专人进行管理;5 w+ P5 ]* h) G8 o, h
3、未对相关方的HSE意见进行传达和处置;
5 I) \  Y, h. x/ _4、遭遇重大HSE投诉或由外部相关方导致的异常、紧急事件时时无相关的处置流程。
5.5.5
作业许可
1、不知晓大票、小票的基本概念(未辨识潜在的动火、高处、临电、吊装、受限等作业活动);
  k* z6 m/ L! t5 W' I2、未辨识明确属地内可能涉及的作业许可类型,掌握相关管理方法;
9 ~8 |: `% j0 E; o, O$ X3、作业许可票过期未进行延期或重新开具;0 ]: m- }, J0 v9 z- D3 W& D
4、作业许可审批由非直线人员(如HSE管理人员)签字;
5 o# X9 s* f: |) M5、作业许可未进行相关的工作安全分析和作业方案交底;* e. H3 H$ d! F, r4 S
6、未保留相应的作业许可票。
5.5.6办公环境
1、未明确办公区域安全责任,并传达给所有员工;
6 {+ |" ]# J; u: e2 w9 n8 O2、未针对办公区安全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宣传安全政策促进员工参与;
) P% v$ ^0 v! L% h3、高层建筑员工未配备应急毛巾、疏散通道未配备应急手电;
+ e0 y' A5 U$ @3 M3 ?2 u4、HSE培训中未包含办公区域安全的相关内容;
1、办公区的相关设计、改造及其竣工验收资料缺失;; T% J; c6 t" `2 g! C2 P
2、照明亮度不足或照明灯具损坏未及时报修;
! S6 ^5 I4 Y$ o6 ^% ?) m+ T3、照明灯具未定期由物业进行清洁、维护;: ^. H. w/ r; @( j
4、办公区域受噪声影响;- `& P' X8 H. [0 e( a# Q
5、未定期对办公区域的通风和空调系统进行检查和清扫。
1、无关人员随意进出办公区等;
7 n2 t) p# u; \$ j+ r5 d) ]2、在办公区奔跑,未尽量靠右侧行走;* {& j) g' y9 H% u3 S' q
3、上下楼梯未扶扶手,多台阶跨越;" P4 G$ f1 `( v& K5 e% M4 R
4、办公区嬉戏喧哗投掷物品;) W* t. ?2 I, P, p" V
5、工作期间或工作日午间饮酒;
- ^0 H( |# s" e  H+ M( V  s8 P0 I6、非吸烟区吸烟;
$ j! M5 v) _; C+ N7、不知晓安全设施(含消防设施)的位置与用法;
0 w' g. s) Z8 r' L8、不知晓所在区域的就近逃生通道与紧急出口位置。
1、员工工作空间狭小,通道堆放杂物;" X  h  k& ^! V/ R# G5 b4 o" {
2、地毯不平或地板湿滑,铺设的地毯软不稳固;! ]4 o& v' [: v9 w9 \
3、地板、地毯未定期清洗;
! t( q6 y6 F! Y% j7 z. N4、地毯未做阻燃处理;% ~9 ?' E: b2 a  p" t. d0 N3 N
5、长期被移动式重物碾压;$ D" m7 g; G' F, V5 u5 g7 D+ M
6、不得在天花板、灯具上粘贴装饰物;
* f3 U& z3 \2 x& o7、墙上随意钉钉。
1、电工维护人员未取得有效特种作业证;
# ~& t& H! ^; J2、电梯未定期进行维护和年检,并悬挂检测合格证;
9 y+ X! @/ j* I1 v* e; |3、电梯内打闹或吸烟;. D6 s* _" G0 Q! p- s$ j! \9 a
4、电梯门人为使其处于长期开放状态;
1、下班离开时未关闭用电器电源开关;& T8 Y4 n4 i; ]
2、强电线缆破损、附近存放可燃物、或与金属管路绑扎;; f* d. h/ J7 S' q8 m" S8 Z3 }% o
3、地线布设的电缆无相应标识;* G* T( i1 x. \- F8 S1 `1 ^
4、个人充电设施长期插接在插座上不拔;
5 u: B/ _+ E( M# S2 I* _8 M5、使用的插座超出其额定负载的80%;
8 U$ Q8 {$ L) H& w) Y6、插座直接放置在地面或桌面(未离地面或办公桌面一定的高度);, f, j* ]9 W3 ~: B+ @7 T4 G2 ?
7、停用或待修设备未进行目视化标识。
1、在光滑的地板上使用带轮且无制动的办公椅;
, c1 ?, U7 L* @2、办公时未五点着地;
7 C( ^% r& V- y0 H& r3、尖锐物(小刀、铅笔、剪刀等)未朝下放置,桌面、文具盒、设备等尖锐棱角凸出;5 T% ]3 m7 J6 ^1 b4 Y
4、办公区内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品,或临时使用危险品未报HSE部门备案;: f5 X% [* G1 @* U# k# M; L
5、打印复印区域通风不良,硒鼓墨盒等未使用以旧换新;
9 P5 h1 E! Z( ^1 C" `; Y3 ~$ d# X) ~2 r6、新装修的办公区未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并进行相关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置。
1、办公区配备的灭火器不满足数量或型号要求;* V+ g' D7 N7 J) w7 [5 y/ p2 N% _
2、员工不知晓灭火器配置位置、使用方法;
8 U& e' |. L  L9 f7 m# s/ E* G& D3、灭火器损坏或失效未及时维修更换,灭火器遮挡或取用不便;+ m2 }% e- s+ s) P/ `
4、员工不知晓所在办公室的就近应急逃生通道或路线;7 j7 n% j+ \$ S1 g: B: ~& |
5、应急通道的应急照明缺失;
8 K, c- p7 {6 D: e* d8 J! f; W6、应急通道摆放杂物或通道堵塞;7 d% m: F0 _4 Y' b& v+ N. s" p) M* u
7、员工不知晓应急报警方式;* [; U( E4 g& w4 S$ M# r
8、办公区未配备急救设施或药品,管理人员不知晓应急设施和药品的使用方法;/ |" d. `* C( p$ i" w/ N
9、办公区临时改造未提前考虑是否涉及应急、安全监测设施的拆除、破坏;. u# C+ N; \9 n
10、消防设施和器材未定期进行年检。
5.5.7
变更管理
1、对于业务、设备、工艺、环境、关键岗位人员等新增风险未开展变更管理,保留相关记录;. S9 M* i& J: w
2、文件变更后仍保留变更前的版本;
" f3 M2 m" |, v& c: z9 v: q3、文件变更未具体说明其变更形式。
5.5.8
应急管理
1、不知晓应急预案的分类(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岗位应急程序);
! ]( M' @& e/ m1 I2、不知晓应急演练的分类(全面演练、功能演练、桌面演练);9 Q, q1 W8 D+ D! l4 Q. X
3、应急演练缺失计划或未按计划实施;5 C$ |6 {3 V; @, V6 ~6 M, Z* E
4、未对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分析演练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求改进;
8 x& [8 u  p5 B7 Z" b5 q5、未建立应急人员“一案一卡”;, h3 v' c/ X, Z$ P4 b  j
6、缺失岗位应急程序;5 Y5 \3 f1 A" |7 A6 V  L4 r7 t
7、未对应急物资建立台账,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9 `# w3 q% i. p' M8、应急物资不足或存在缺陷未及时补充和完善。
5.6.1
绩效管理、监测管理
1、未定期开展层级检查;, c  S6 ?' z2 `
2、现场检查表涵盖的检查内容项存在明显的缺失;
+ t5 I9 U) n- u/ n; J3、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未与属地责任人充分沟通并监督其整改(属地责任人未签字);( A; [0 ]2 x' X' X% ~. X6 S% |
4、现场检查表未形成文件;
( K3 r$ Y7 D5 k* N7 q5 W5、重复性问题未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有效的整改及预防措施;
1 s% `3 ]0 H6 O9 v7 u: K% }6、设备(如配电室、配电箱及其漏电保护器、烟感探测器等)工作状态未进行定期监测;
* P) e8 ]0 E. Q7 S% E7、员工未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职业健康危害场所未进行定期监测,职业健康危害岗位未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5 l8 v* H9 w4 \! R8、未对安全计量设备(电子秤、温湿度计、噪声仪等)进行校准;/ ~" Z, e. D+ f& F9 a
9、未对办公区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未对机房噪声震动进行监测。
5.6.2
合规性评价
1、合规性评价输入材料(适用性法规条款、体系运行记录等)缺失;. K2 ^. F+ n# W$ a
2、合规性评价未留存过程记录(如会议记录、会议签到等);
! M5 I$ M9 X( B! H# ?1 v3、合规性评价发现的不符合未及时进行整改;& `$ x0 I) G9 O# E
4、合规性评价启用的表式不正确。
5.6.3
不符合处置
1、内审不符合通知单未由审核双方负责人签字确认;
; e7 R" z% R+ @8 l2、不符合项原因分析未追溯到根本原因,重复出现上次发生的不符合项;; j  C8 p* }9 I8 e/ ?
3、未在限期内完成对不符合及问题清单的整改。
5.6.4
事故事件管理
1、不知晓事故等级划分(特大、重大、较大、一般ABC);
: a) x. S* G& T1 `2、不知晓事件分类(轻微伤害、轻微经济损失、未遂事件);' }0 \# `; o0 z6 @; S
3、不知晓事故报告、事件报告的时限要求与信息系统录入要求;
& y6 J! ^  {. q7 \9 Z5 h9 H1 s4、事件未进行调查分析,建立调查报告;+ Q0 _3 u( t  h7 F7 g4 s7 f% F/ M
5、未对集团内的事故及时分享传达,未对事件(调查报告)在公司范围内分享;
" B8 w, k- G0 _: l6、对事故处置、调查流程不知晓(四不放过);2 Z. @; v+ v& T; @1 D
7、对发生事故、事件超出责任性或控制性指标的部门未落实处分或处罚规定。
5.6.5
记录管理
1、未建立HSE体系运行记录清单;
* t/ O% U" z& ]0 q8 u2、记录清单中未确定该项记录的保存期限、保管责任人等;  ~3 w* m8 B3 c5 B
3、重要记录销毁未建立销毁登记表;
  j5 r+ [4 F4 E- f" T4、记录可追溯性低。
5.6.6
内部审核
1、未建立内审计划,内审分组存在利益相关性;/ P8 J) V6 z) P" }' j: r
2、未按内审计划完成所有要素的审核,内审未保留原始审核记录;" B% s1 ~8 Z) @% D# a
3、内审过程发现的问题、不符合要素划分不正确;
& |4 Y# t0 m7 p# r- Y. d4、内审员未经过统一培训,不具备内审资质;' R+ Y- v. ?7 c# A: ~- R1 B
5、未发布内审报告,或内审报告未经管代审批,未传达至所有员工;9 r; H) r2 ^2 ^: D
6、责任部门未针对内审发现的问题、不符合未按要求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
5.7
管理评审或回顾与总结
1、正职未亲自组织开展回顾与总结工作;
  \8 S% b- r# ~5 v- D2、回顾与总结中持续改进的建议或要求未在下一年度予以落实;
& p4 R& B0 m' C2 e1 ~3、未保留回顾与总结的相关会议记录、输入材料(清单)、输出报告等内容;  K* B" D' W2 @
4、未向上级主管报名报备存档;9 c% Z5 l( w  v4 a% {0 D3 W) ]2 j; K& [& }
5、回顾与总结的内容与实际HSE工作存在重大偏差。
& x$ a4 I1 i3 k  o- }3 N

3 m' B; _: a  S- @2 ]  N

18

主题

192

回帖

5882

积分

博士

积分
5882
发表于 4-29 18: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还是有心人做的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7-17 22: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