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2042|回复: 0

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大集锦 少犯错误多出成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0 08: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 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大集锦 少犯错误多出成果
  • 仪器信息网 2015/3/16 18:02:00 点击 5645 次/ [9 X* i$ b! Z+ A" \2 |
     导读固体试剂通常放在广口瓶中,便于伸入药匙或镊子取出固体;液体试剂为便于倾倒,并防止挥发,通常要存放在细口瓶中。还有哪些实验室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来学习一下吧,少犯错误多出成果。         ; g0 X  {0 h$ ^7 L; ?) p4 ?7 \
  •           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9 _( ~9 L+ k$ y% I; M8 X9 G! j4 |. n  o
              一般规律:固体试剂通常放在广口瓶中,便于伸入药匙或镊子取出固体;液体试剂为便于倾倒,并防止挥发,通常要存放在细口瓶中。有些试剂由于具有特殊的性质,易与周围环境(包括容器)发生作用,需要特殊的贮存方法。可归纳如下:
    $ V- m* z. o; A" Z2 p8 R3 t, q          1.需要密封保存的物质
    " ~% s+ b( |" d. g( t, [7 {4 _          (l)易挥发的物质需密封于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如浓硝酸、浓盐酸、氨水、卤素
    1 k' v/ d+ k! T+ S; W. w          水溶液、液溴等。尤其是液溴,要“水封”后密封保存。
    + e0 }- ^: g2 r0 Q          (2)易风化的物质和易吸水的物质需密封贮存。如CaCl2,浓H2SO4、变色硅胶、CaO、Na2CO3·l0H2O、固体NaOH等。易水解的物质如氮化镁等,更需要严格密封。
    . o. ]: c  [  v/ L. q/ \          (3)易吸收空气中的CO2的物质需密封保存,如NaOH溶液、Na2O2、石灰水、Ca(C1O)2(漂白粉)、水玻璃(Na2SiO3溶液)等。" h/ y& ^/ l3 ~: Q, k
              (4)易被空气中O2氧化的物质需密封保存,如亚铁盐、亚硫酸盐等。 其中,白磷由于极易氧化引起自燃,故大量白磷严格密封,少量白磷可浸在冷水中保存,切割白磷也应在水面下进行(防止在空气中切割时,白磷与小刀摩擦引发燃烧)。而Na、K由于易跟水反应,不能保存在水中,而是保存在煤油中,金属锂则由于密度小于煤油,密封于石蜡中。
    2 {. o; o! B$ P3 y' A0 S          2.需要避光的物质
    5 x) @% ?; B3 I          因光照或受热而变质的物质需用棕色瓶且密封保存,如HNO3、硝酸盐、H2O2、溴水、氯水等;AgCl、AgBr及某些有机物(如苯胺)等极易感光的物质要用黑纸(布)包裹后,置于暗室里保存。: P9 L, J' q' ?; f4 b* b: Y
      3.易与普通玻璃仪器发生作用的物质- T: i) |% }6 G6 W3 B! Q' h
        NaOH等碱性物质不能用玻璃塞(因生成Na2SiO3而粘结);强酸、氯水、溴水、KMnO4、有机溶剂等能腐蚀橡胶,故不能使用橡皮塞;氢氟酸(HF)不能用玻璃瓶盛放。2 I6 G' H, [( \: A' I2 P
              4.某些溶液在配制或保存时,为防止氧化、水解,需要加入相应的物质。 如: FeSO4溶液,需要加入铁钉(防氧化)和稀硫酸(防水解);SnCl2溶液需要加入锡粒(防氧化)和稀盐酸(防水解)。
    ) D6 Z$ V! F+ A0 S$ P' i5 [+ f( _          5.有些溶液由于极易氧化,不适宜长期保存,需现用现制。如氢硫酸(H2S溶液)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物质具有多重性质,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其保存方法。如硝酸,既有挥发性(密封),又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置棕色瓶中),还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
    1 g7 L5 }" k" Q& F# T          实验过程中的危险与防治
    0 h1 ?* q/ i2 k+ l8 X0 ^          1.实验安全
    5 S" \+ U$ J8 {          ●防止火灾
    4 q- X$ }, n* c3 `& x! r6 p5 [% n. c          化学药品中有很多是易燃物,在使用时若不注意可能酿成火灾。所以,对易燃物:① 必须妥善保管,放在专柜中,远离火源。易燃品、强氧化剂、钾、钠、钙等强还原剂要妥善保管;② 使用易挥发可燃物,如乙醇、乙醚、汽油等应防止蒸气逸散,添加易燃品一定要远离火源;③ 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严格操作规程和仪器选用,如蒸馏时要用冷凝器等;④ 易燃物质用后若有剩余,决不能随意丢弃,如残留的金属钠应用乙醇处理,白磷应放在冷水中浸泡等。 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注意:① 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② 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③ 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④ 灯壶内的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2/3等。" T" Z  T6 M' y
      ●灭火
    ! s( f8 g4 [. b. n) K4 I% q6 v3 L  T          如果不慎在实验室发生火灾,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 防止火势扩展:移走可燃物,切断电源,停止通风。② 扑灭火源:酒精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用湿布、石棉或沙子盖灭,火势大可以用灭火器扑灭。小范围的有机物、钾、钠、白磷等化学物质着火可用沙盖灭。③ 常用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范围见下表:
    " }* ^$ ?: p7 y/ M1 I6 p; V* y# V; `7 T  `
              扑救化学火灾注意事项:* T, m& c0 @/ B. d0 b$ h. y1 h
              ① 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PCl3、PCl5、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磷化钙等,它们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氧气等将引起更大火灾。
    ( F9 }. t% i6 e+ E% Q( `          ② 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二硫化碳等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f0 T4 Z; q$ V8 u! v7 ^: t2 ?4 P          ③ 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扑救,以防爆炸。
    % l" F; Z2 d  V! l  G  ●防止爆炸2 z/ \; p, U6 m: s& Q  W8 |" i
              各种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点燃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特别是氢气,在点燃氢气或加热与氢气反应的物质前,都必须检验其纯度。
    - C! q6 F: Z5 L. F9 J          ●防止倒吸引起爆裂* g) w2 I3 i! o, e: y0 n
              加热制备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溶液中的实验,要防止因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反应容器内。玻璃的膨胀系数比较小,冷热不均会造成玻璃容器爆裂,甚至溅伤实验人员。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加热尽可能均匀;② 在反应容器后加一个安全瓶;③ 用倒扣漏斗等方法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④ 实验结束前先从溶液中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o3 {: g/ j" l
      ●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L1 ]9 o1 a# C1 E& h, [
              有毒气体如Cl2、HCl、H2S、SO2、NO2等酸性气体,用强碱溶液吸收(通常用浓NaOH溶液);CO、H2、气态烃和其他可燃性气体,点燃除掉;NO先与足量空气混合后再通入碱溶液中;NH3用硫酸吸收;制备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Q) `1 [& {# {
              ●防止暴沸. g/ q* U4 }! Z
              加热有机物时,由于它们的沸点一般比较低,一旦温度过高,液体局部过热,会形成暴沸现象,反应溶液甚至冲开橡皮塞溅伤实验者,所以,在反应容器中要放一些碎瓷片或沸石。: L( f; l5 T0 A" @
              ●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操作# f5 I6 @/ d6 A' E+ D: C$ ^, Z# l
              药品用量要尽可能少,如金属钾与水反应,钾的用量控制为绿豆般大小。用量过大,反应十分激烈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烧瓶内反应溶液的体积一般不宜超过瓶容积的一半,以防冲出瓶外。加热应控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特别是有机反应,如酯的制备要用小火加热等。易燃试剂在实验时远离热源;取用试剂后及时塞好瓶塞;稀释浓硫酸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闻气体的气味时要用手轻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等。
    ' q7 b2 S& t) [$ y+ ]          2.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 P  \; S8 j; g7 r! {4 l          ●创伤急救
    4 S, E1 s4 n/ H" {' Z9 x$ E          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3 B) \$ }) F# M; l% e" O3 b, a- Z3 r          ●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H" F) X8 K3 c& U& \
              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 D1 G' [7 j  _* k( W          ●眼睛的化学灼伤/ A+ q4 d9 F" l, @) c/ ?4 y. J9 m' g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E. }$ F4 c. q2 k* d
              ●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2 q, H6 a* p( _) e; G
              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液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如果是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2 W; `; R# G) \* ]* i
              ●其他化学灼伤的急救* l) a# }8 ^, b/ a4 @
              溴:用1体积氨水+1体积松节油+10体积乙醇混合处理。 磷:先用5%的CuSO4溶液洗,再用1 g/L的KMnO4溶液湿敷。 苯酚:先用大量水洗,再用乙醇擦洗,最后用肥皂水、清水洗涤。
    5 d$ x# I( t- R9 j1 ^          3.妥善处理实验后的废液和废渣. H: m1 D$ S6 L3 \; O: \; ]
              化学实验的废液大多数是有害或有毒的,不能直接排到下水管道中,可先分类用废液缸收集储存,以后再集中处理。但一些能相互反应产生有毒物质的废液不能随意混合,如强氧化剂与盐酸、硫化物、易燃物,硝酸盐和硫酸,有机物与过氧化物,磷和强碱(产生PH3),亚硝酸盐和强酸(产生HNO2),MnO2、KMnO4、KClO3等不能与浓盐酸混合;挥发性酸与不挥发性酸等。
    , J9 J- O5 C9 g2 v5 C! h( [6 x          4. 常见废液的处理方法见下表:
    7 N' p: e8 u% b4 Z6 E2 F; `+ c3 A/ \! J. a. a! z
              固体残渣往往有一些重金属盐,对水体和土壤会造成污染,要处理(一般变成难溶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后集中掩埋。汞不慎撒落地面时,要先用硫黄覆盖,使其化合为硫化汞后扫除并妥善掩埋。用剩下的钠、钾、白磷等易燃物,氧化剂KMnO4、KClO3、Na2O2等,易挥发的有机物等不可随便丢弃,防止着火事件发生。有毒物质用剩后不可随意乱扔。/ H" d, }; Q& G: i- C4 i
    : k& y- i4 k1 C3 ~; b- D) R0 I" G

- C  ~' }/ M" X0 K4 e+ D#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025-9-19 23: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