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改进质量管理,资源配置是关键 2015-01-29 [url=]中国认证认可[/url] . W2 z' F. H. z: \4 t+ J2 v

/ K6 G9 g6 [5 X6 B5 u导语:企业如要改进质量,必须具备既能够预防新问题的出现,又能及时解决老问题的质量管理系统。而要改进质量管理系统,资源配置是关键。合理分配资源可以在质量管理改进项目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7 k7 e! f0 `2 e4 g 4 m0 y! \) k! Y! A9 I4 ^# ]3 l
* @# D! j1 R% V 1 m+ X3 i. |* P% C) B" a G
企业如要改进质量,必须具备既能够预防新问题的出现,又能及时解决老问题的质量管理系统。对于新出现的问题,例如设备老化,客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新产品不断面世,员工流失等等,对这些问题采取防范措施是必要的。然而,即使这些防范措施非常成功,企业充其量也只能保持现有的质量水平,而不能进一步改善它。想要有所改进,企业必须具备既能够预防新问题的出现,又能够及时解决老问题的质量管理系统。
$ J1 W( K0 z9 @- R4 O W
. P1 q7 F. K9 ]# @5 J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在改进质量管理过程中,面对了形形色色的问题。长期性的问题一般来说都比较复杂,而且牵涉到各个部门,而零星出现的临时性问题就简单多了。如果临时性问题得不到解决,长期性问题就会随之而来,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成本通常会比解决临时性问题的成本高出很多。然而,长期性问题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为这些成本往往处于可以为预算所接受的水平。
4 Q+ i2 }: `" f- r- k/ g
% P- d1 S* k5 d3 s0 ]1 G2 \企业面临的问题大多数都很简单,因而往往采取诸如成立质量管理系统小组这样的办法来对付。质量管理小组在解决临时性问题方面一般都很顺利,但一旦需要主动出击防范长期性问题时,他们往往力不从心,尤其当问题很复杂时。跨部门的问题也非常棘手,因为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能很好地合作。那么,在新/旧问题面前,企业如何才能双管齐下实现质量管理提升?也许借助以下这个案例分析有利于你得出结论。
! F/ \- g% I3 Y1 _+ } " v- r4 p9 d, A. ^) e# H3 C2 Z0 c
顾此失彼的质量管理案例# e( s$ N" z5 G6 Y/ b
b2 U$ O( h# D! H/ i0 A一家大型的印刷电路生产企业意识到,如果要生存,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于是,他们采取了各种战略提高质量。尽管有很多指标都得到了改善,但企业选择产量作为衡量绩效的最佳指标。
( s0 l: N. ?7 l5 W2 _" ?% k0 @/ L 5 d" d0 q6 `2 Y9 f' b. w
管理层采纳了 “零缺陷”和“质量免费”的理念,并成功地向所有员工灌输过分依赖事后质量检测不可取的观念。但是,这家企业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要求每个人都要避免出错,并告诫他们一旦出错就要受到严惩。这种被动防范的方法也许可以将临时性问题斩草除根,但其他的问题却乘虚而入。' O9 l6 e6 L$ O9 K: O5 y
! q6 I- H- }; k& u5 ]同时,企业没有建立主动解决长期性问题的系统。随着乘虚而入的临时性问题堆积得越来越快,原有的长期性问题又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产量逐渐下降。于是,管理层任命了一个委员会(其中包括数名专职成员),把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降低质量成本的任务交给了他们。新的委员会成功地帮助企业实现了提高产量的目标,但由于临时性问题得不到处理,取得的成果得不到巩固。此后不久,一个类似的质量管理小组也遭遇了同样的结果。+ n* d1 c/ K# P
; h7 S! t7 ]: L9 Z3 H2 y
这些小组虽然在主动解决长期性问题方面发挥了作用,但企业缺乏必要的防守措施来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不久后,产品价格下降,边际利润不断减少,降低产品的质量成本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企业再次成立负责提高产量的小组。和他们的前辈一样,这个小组在提高产量方面取得了胜利。 V; t _ Q- {' I% C- t- D
8 Z |- b: e! j- H* w之前的质量管理小组逐步退出这些事务。新的管理层认为通过聚焦于统计过程控制(SPC)来提高质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企业在每个部门都配置进行统计过程控制的兼职队伍。这种办法令它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都保持了稳定的产量,比避免差错的方法起到了更好的防范作用。
# j) I, [' R7 o6 S. a+ Y7 F: T
3 b0 {8 G, p! ^) g. R这些兼职的质量控制小组可以很好地解决一般的临时性问题,但由于他们很少有时间去处理长期性问题,因此,虽然不断出现的临时性问题得到了及时处理,但是长期性问题继续恶化,最终影响了产量的进一步增长。停滞不前的产量影响了边际利润,公司再次成立由专职人员组成的小组着手解决长期性问题。这一次,公司成立了比以前更多的小组,每一个小组都由更多的专职成员组成,他们也取得了更好的成绩。1 Q& q* a1 \2 ?5 A/ }3 k; K/ s
7 i5 ~8 K- O) f, X为什么后来的措施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呢?因为有了专职的小组成员,小组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数据,并开展实验。借助方差分析、集中度分析、帕累托图、散点座标图、停工检修分析、盒状图等一系列工具,他们发现并杜绝了一些问题。例如,在随后的工序中会消除的污点没有必要花时间去清除,去离子水中缺乏缓冲剂,镀小孔时必须把气体排空等等。
9 @. U& i1 Z4 [# ` ! T3 W X3 A4 O9 N" l+ i
小组还为数千个零件度身设计生产流程,从而帮企业避免了很多其他问题。如果仅仅靠员工的零星时间,这些问题也许永远无法发现和解决。虽然几经周折,这家工厂如今还是变成了废墟,这种结局是不是本来可以避免的呢?
) d9 `! ~$ M" x: I9 M9 l1 y% H 6 M' O+ K& x( C+ o3 x, @
工厂需要非专职人员去处理随时发生的临时性问题,也需要专职人员去主动解决长期性问题。有了一支正规军,出错率与成本每年可以分别降低30%和20%。如果不是等到临急才抱佛脚,而是长期坚持兼顾两方面的战略,这个企业本来应该可以降低90%的成本和减少99%的差错,并继续存活下来。
8 u5 s% u& j# K7 s- C0 Q' @$ F $ N8 G2 U d3 ]8 B, ?
改进质量管理系统,资源配置是关键( S) b+ o: V. ]: q
! Z: }& `/ a# n! K8 d6 Z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资源配置是改进质量管理系统的关键。经过合理分配,充足的资源可以在质量管理改进项目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资源不足,则可能会连现有的质量水平都无法保证。如果一家企业缺乏充足的资源去成立一个专职的质量管理小组,它应该怎么办?
! i+ v8 L: |3 m" O& G ; I2 U2 y* f: D+ q, h2 I5 k
以下四种思路可以提供参考:
; x y5 Q. _4 G
" f# T9 ]7 f/ o: ^1、对生产线上的工人培训、掌握统计过程控制方法。这样的员工队伍对促进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但不可能指望他们解决重大问题。他们可以降低临时性问题的发生率,并帮助维护其他小组创造的成果。3 C1 E0 `: |, q/ j/ _
% L$ O6 x* _. i H1 O$ H6 {
2、确定额外的人手去解决重大问题。以三人为一组安排任务,并为每个小组确定适当的结构。1 A2 M& v5 r9 ~( M
* }/ w2 X- D+ [9 l Y6 I
3、做一个重大的决定——是否增聘人手。出色与平庸的经理人的区别就在这里了。企业里可能有人担任那些无论从短期还是长远来看都对利润影响不大的工作,相比之下,提升质量的工作对利润有着更重要的影响。
/ |! y' `/ \ \- P) ?% \5 b# i& o0 R如果连一点多余的人手都没有的话,这样的企业可能过分精简了。一个三个人的小组如果可以在六到十二个月的时间里解决一个一百万元的问题,增聘人手就是物有所值的。
( ~9 Y: _9 y) R- d0 r* \8 w8 s / C1 q# m3 M. S/ T$ ?
4、如果你的企业正在实施质量改进计划,资源配置不能过于分散。以我们讨论过的那家工厂为例,要成功改进产品质量,有三个专职人员组成的项目组显然是必不可少的。其他企业成立的小组中可能只包括两名专职成员,其中一名成员兼任小组的领导,还要负责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另一名则专门分析问题。& b k- B8 n. D9 r
3 j O) A' |) i/ l" P- y
虽然我们相信拥有两名专职成员的小组工作成效也会不错,但是,管理层在决定是否尝试只保留一名专职成员时就要谨慎一点了。一个企业如果面临十个问题,同时有十个人可以派出去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先派这十个人去解决三到五个最重大的问题,其他问题暂时搁置一边,等到那些更重要的问题解决了以后再去处理它们,这也是企业提升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解决办法。# B5 ?+ ^- p' S2 V- E% h' x, q
) E; y0 j" d" p, F信息来源网络:《中国认证认可》杂志社整理
! Q, q: S$ a# Q' J+ _* |5 N) X' Y
7 r. d3 W' Q8 w$ g
4 a: Z4 B, H* H0 |0 l6 V8 E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