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移动收藏版】油库安全知识手册 ! y7 H/ l/ q, t. Y5 Q& M* u
【第一】 消防安全1 K/ ^$ g8 H# f
火是我们经常见到和接触的,可控制的火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一时也离不开的,而失控的火,则会造成严重的物资损失和人身伤亡,因此在油库管理上,要严格控制火源,切实做好防火的工作,以确保油库安全。
- k! J& d' ]0 u 凡失去控制的燃烧并对公私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失的都是火灾。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物直接损失金额,火灾划分为三类:
! c% c5 Z. s4 k' X' j A、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火灾:
4 c+ F+ e$ G: t! S/ r2 F8 [ 死亡十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二十人以上;死亡、重伤二十人以上;爱灾五十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五十万元以上。
6 E$ `* B; R0 L" h' u B、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三人以上;重伤十人以上;死亡、重伤十人以上;受灾三十户以上;炼毁财物五万元以上。9 J3 ]) m p' k7 S
C、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2 {1 H5 W! x9 ^/ ]# I
燃烧着火,不是随便就可以发生的,它是有件的。$ i1 @) e( U) f0 Z, d# t
1、要有可燃物
& I; T+ e2 I# S5 n; s8 e5 \! a+ }: s 在油库内要控制可燃物: ①杜绝储油容器溢油。对在装卸油品操作中发生的跑、冒、滴、漏、溢油,应及时清除处理.②严禁将油污、油泥、废油等倒入下水道排放,应收集放于指定的地点,妥善处理。③油罐、库房、泵房、发油间以及油品调和车间等建筑物附近,要清除一切易燃物,如树叶、干草和杂物等。④用过的沾油棉纱、油抹布、油手套、油纸等物,应置于工作间外有盖的铁桶内,并及时清除。
! p" B) l. K: j3 h 2、要有助燃物(一般是指氧或氧化剂)) W* {+ l n2 _1 D' K7 |$ N9 O
就是要有能够帮助燃烧,但本身不能燃烧的物质,氧气就是最常见的助燃物,当无氧或缺氧时,燃烧就会停止或减弱。$ c, l' Z0 ^7 }0 u) W5 t1 w
3、着火源7 h2 v* o2 p4 \6 L4 H/ a: ]
足以把可燃物的部分或全部加热到发生燃烧所需要的温度和热量的能源叫着火热源。着火热源叫着火源。着火热源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 F+ o X- f9 }0 H% \ (1)明火,如火柴、打火机火焰、油灯火、气焊火等。
( c }- o$ m3 A4 g/ r" T' N% ] (2)电气火,如电路开开接触不良及保险丝熔断时跳火,线路短路,超负荷发热引起着火等。
$ [7 ^; ^4 L/ A, }! B1 a& _ (3)撞击、磨擦发生的火花。3 {6 }5 Q0 c: v( {2 B
(4)静电火花,如油料在管路中输送和加注时,产生的静电跳火。
( y* F0 _4 P2 v, [, u (5)雷击起火。: h+ Q' J( M O0 D5 H5 i- [ C
(6)化学反应热,包括自燃、遇火燃烧和能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物质的反应热。 F' I* U7 Q" h# L
(7)聚集日光热。( ?1 ~+ Z8 C/ c6 y7 I- M
在油库内就是要断绝火源断绝火源:①、不准携带过火柴、打火机或其他火种进入油库和油品储存区、油品收发作业区。严格控制火源流动和明火作业。②、油库内严禁烟火,修理作业必须使用明火时,一定要申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动火。③、汽车、拖拉机入库前,必须在排气管口加戴防火罩,停车后立即熄灭发动机,并严禁在库内检修车辆,也不准在作业过程中启动发动机。④、铁路机车入库时,要加挂隔离车,关闭灰箱挡板,并不得在库区清炉和在非作业区停留。⑤、油轮停靠码头说,严禁使用明火。禁止携带火源登船
' }4 `' d( D; K! n! W2 Q2 e 如果缺少以上三个条件的任何一个,火就燃烧不起来。 X2 m: c; @: w! k
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条件。由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个条件,于是也就相应产生了隔离、窒息、冷却三种灭火方法。" u7 y# {) D! @7 p* ~8 u
1、隔离法% a/ i# n& x8 h% m7 }9 v
将可燃物质与着火物隔离。
" S$ W/ o4 a, R. U' E( _; K( b 2、窒熄法, F {9 I" z& O: ], N
就是隔绝氧气(空气)或稀释空气中含氧量,使油料等着火物质在无氧或缺氧的情况下而熄灭。窒熄法灭火是目前扑来油料火灾(特别是初起火灾)的主要方法。8 M- E# a; V V3 {: a4 @& L. k
3、冷却法
8 E( ` x4 K5 w" H$ r$ Z: f 就是降低着火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终止燃烧。
4 J' s. K$ W; ^$ Z B* B. ?" L: Z 4、抑制法: G. ~- ~7 V( ?$ }4 w, T8 |5 [6 g
就是破坏燃烧过程中的游离基,而终止燃烧。. k0 `/ F& U! P1 R5 H& L
; C i. e# ~" ^( Y0 T
. J" e( U' ]% M0 {6 x& \; ~1 {# r. p% Y# |/ J5 f& f) @
【第二】 油库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 T+ z4 ]6 L" g( A* G6 q 一、油库火灾发生的原因
7 F' Y+ V0 y8 y0 P* G0 ] 火灾的形成同样要具备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即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但是促使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以致造成火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操作人员的思想不重视,麻痹大意,制度不严,管理不善,违纪操作规程外,还有其它客观原因,一般来说,油库火灾的发生有下列几种原因。
2 R+ w5 w& w# h7 D 1、不遵守防火安全制度,违反操作规程。
' W: O& p. ^0 K7 k g 2、思想麻痹。维修设备时,防备措施不当,引起油罐爆炸失火。
0 U1 @1 n5 n9 H9 A+ X( x5 T6 o+ R 3、在有油蒸气的场所使用非防爆电器、通讯设备、使用不符合技术要求的线缆及设备;安装、维护不合乎规定、设备绝缘不良、超负荷、短路、随意拉临时线路;静电接地装置、避雷设施安装、使用、维护不当而引起静电放火、遭雷电击等都会引起火灾。
9 k' c" y; N2 [ 4、缺乏知识、蛮干造成油料失火。# S8 N, v: Z& W9 E( T
5、未及时处理跑油、漏油及易燃、易爆物而引起着火爆炸。
1 m; p+ n9 m+ O, I" v 6、坏人纵火破坏。4 Y* X, y6 [! m
7、意外火灾蔓延。如周围山火的蔓延等。
0 W, U$ x- F5 L% d/ ?9 s5 G& y 除上述原因发生火灾外,浸过油的棉布、棉纱等没有按规定存放,随意放在作业区或罐区,长时间不清理,也会引起自燃,造成油库火灾。6 s4 t7 d9 c" N1 [
二、油料火灾的特点
/ H8 N( H; H' Z0 \* t4 F. i' O 液体燃料火灾,火势猛烈,火焰温度高,辐射量强。浓烟气浪大,火焰速度快,蔓延迅速,危害涉及面广,由于油料储存和油品种类不同,其火灾的特点也不同。" E/ }2 u% Y7 }: B3 b# X! [
1、爆炸后燃烧
; H# f) y% \$ f& n1 u" w. D 油罐火灾,因故先发生爆炸,然后储油罐内油品猛烈燃烧,这种情况是因为油罐内液面空间充满着大量油蒸气与空气的混合体,当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或其它点火源,就会瞬时爆炸,产生高温并加热油品,使油蒸所迅速增加,在充足的空气空间中进行猛烈的燃烧。0 C. A; ?+ S- J1 o5 ?5 S
油罐火灾先发生爆炸,对罐体其固定在罐体上灭火装置,产生极大的破坏力,造成罐盖炸开,罐顶脱离,罐体变形或破烈,使大量可燃液体流散,从而扩大燃烧范围。
& B7 I6 |$ ?( A; Q$ a* E0 ]( o 2、燃烧中爆炸! O, ?" c9 |& d! u3 G3 Q4 n
油罐发生火灾,在燃烧中发生爆炸,这种燃烧爆炸发生于以下三种情况:
% N D; Z3 M2 h, v (1)油罐液面上空间,油蒸气温度很高,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燃烧,燃烧过程中由于大量空气充入储罐内,使油蒸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在引爆条件下,就会燃烧状态瞬间发生爆炸。* v; Q1 z+ p: K8 q! x' T6 R
(2)油罐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油蒸气压力急剧增加。在超过油罐所能承受的强度极限压力时,油罐罐体就会发生爆炸。
& M- w3 e# o% q3 X T/ `" u( R (3)发生火灾的油罐,使邻近的油罐受到辐射热的影响,罐内油蒸气增加,并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气体,当其接触到蔓延的明火时,即发生爆炸。0 U) S9 b6 P) h$ y w4 n: ^1 j
3、稳定燃烧
3 f' C% B) G: U 油罐内油位较高,液面上空间空所气少,液面空间的油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到爆炸极限范围。当其遇到明火源时,只在油罐液面上进行稳定燃烧。如果在燃烧过程中,液面上外界条件变化不大,始终达不到爆炸极限范围,那么这种燃烧将会延续到油品烧完为止。% n4 B2 W6 M/ h
4、爆炸后不再燃烧: t8 F* ^6 S" O' x+ Z
5、燃烧焰起伏
* v3 u& @ p& E m 原油罐发生火灾时,燃烧过程中,火焰趋势有起有伏,火焰起时,火焰高大,火势猛烈,燃烧速度快,辐射热量强;火焰伏时,燃烧火势缩小,燃烧速度减慢,火焰矮小。这种燃烧起伏的原因,是由于原油成分内含有轻质和重质不同馏分造成的。
" h7 f7 Z& ^& x0 e* M0 Z: Y2 v 三、油库防火措施
* d( A3 n6 t2 F2 k& b) @ 油库防火的中心问题是思想重视,措施落实。
1 b; G, ~9 @$ z% |2 E 1、防火主要是控制燃烧条件,消灭和控制火源。
7 o7 g$ w3 J+ r O+ Y 即做到认真执行消防安全规定,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油库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消防组织,普及防火、灭火知识,加强消防训练与演习,使人人树立防火观念。
n/ E } [' Z. G: s 2、健全消防安全规则
# p5 S/ Z3 u7 i. O A4 ^' { 油库贮存大量的易燃物资,所以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防火安全规则和技术操作规程。+ ]1 [! ^! M) S/ A% E
3、进行防火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 s. n9 l+ N2 c" o- c8 c
坚持消防人员的值班制度,大的节假日,入冬前,开春前,要进行群众性的防火工作大检查。
6 z" C, D" o0 f 4、贯彻建筑防火规定
! A. I$ @4 _4 W6 x 在制订油库规划,进行建筑设备的检修、更新、扩建和技术改造及施工时,都要贯彻防火措施规定。" Y8 S2 R7 n9 _
5、严格控制火源/ u' |5 N1 ?: |! ]. n0 ?4 u
控制火源,是油库防火的主要方面。
0 T! Q4 \6 E9 w" V5 ] (1)严格执行进入库区工作的规定。" ^5 k! b. v6 T% w+ E8 R
(2)严格控制明火作业3 E# z1 y/ q. i% @/ a: r
(3)严防金属互相撞击产生火花。
) t3 J' e) b1 a- e; u& I (4)防止动力设备产生火星。
\& g" J T) ^% x (5)防静电放电。6 i2 L2 k! K6 }& x2 K- h% C
6、正确处理可燃物
, u' a0 H& P# g7 U' w( g" q (1)减少油蒸气的积聚8 |4 W9 D$ s/ d+ Z! i
(2)及时妥善处理其糨可燃物
( ~1 l& b- x3 K9 F/ w 如及时妥善处理沾有油料的棉纱、抹布等。# w- U, ^( G; S! d
7、保证消防设备完好可靠$ v6 P& |( O6 G8 e$ L, e9 I" P
8、注意安全用电( n7 i; {* [. p5 S
) U4 S1 m* Q, X. R0 L【第三】 防雷电和静电1 A% G& R$ K+ `8 t/ V1 z
在油品储运系统,因雷击、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已经发生多起。雷击事故多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地下原油罐,静电事故我发生在油品装车台或油罐收油过程。1 h8 b# H& w7 d7 \. f% p
雷击、静电产生的电火花都会引起油罐、罐车着火或爆炸,其危险和损失往往也是很大的。因此,熟悉雷击、静电有关知识,认清其产生原因和对储运生产与经营的危害,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防止雷击、静电工作,以消除火灾和爆炸的各种因素。5 o5 H, h; w. \! x2 s" t( s: Q
一、防止静电' O1 ]" c+ d2 E; _7 q
1、静电! Q" a# S* q8 ], d- u! l; u4 }
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相互磨擦,紧密接触或迅速剥离都会产生静电,其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有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如果该物体与大地绝缘,则电荷无法泄漏,停留在物体的内部或表面而呈相对静止状态,这种电荷就称静电。
3 ]0 y3 `) y. z. F& T; z 油品在收发、输转、灌装过程中,油品分子之间和油品与其他物质之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其电压随着摩擦的加剧而增大,如不及时导除,当电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两带电体之间调火(即静电放电)而引起油品爆炸着火。
. W$ z% J& w. n3 ?. M 静电电压越高越容易放电。电压的高低或静电电荷量大小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 u- k& j3 H4 w& v4 G* Z7 I; p ①灌油流速越快,摩擦越剧烈,产生静电电压越高。+ u+ O8 J# j# U! K4 F0 |
②空气越干燥,静电越不容易从空气中消除,电压越容易升高。, y$ n: n& @' q& A* M8 }
③油管出口与油面的距离越大,油品与空气摩擦越剧烈,油流对油面的搅动和冲击越厉害,电压就越高。
' Q( l _" _+ ?4 k; O; H6 Z, C ④管道内壁越粗糙,流经的弯头阀门越多,产生静电电压越高。油品在输转中含有水分时,比不含水分产生的电压高几倍到几十倍。0 f+ K4 G9 }, y' y p+ t
⑤非金属管道,如帆布、橡胶、石棉、水泥、塑料等管道比金属管道更容易产生静电。9 q" k/ ^! F8 _- N9 |
⑥管道上安装滤网其栅网越密,产生静电电压越高。稠毡过滤网产生的静电电压更高。. n1 K2 L/ A- z5 B2 {
⑦大气的温度较高(22-40℃),空气的相对湿度在13-24%时,极易产生静电。% ]& J8 r3 d0 o4 B
⑧在同等条件下,轻质燃料油比润滑油易产生静电。
- W; _* A5 ?$ Y" a( ]4 F n$ d 2、油品储运中的静电现象" _1 C, C& e9 U6 ^5 b
油品储运中,不论是接接卸、调合、贮存,还是输转、泵装、运输,哪一个过程的油品都始终处于流动、磨擦中。因此,静电中每个中间环节都是客观存在的,有时条件具备,一个静电火花就会使一座油罐,一个装车台,一辆油罐车或一条油轮,瞬间发生着火爆炸。认清静电其中规律,正确操作,防患于未然。对安全生产十分人利。& o2 n+ @$ j, Z4 c, N# E
(1)油品输转过程管线会产生静电油品在管线输转过程中,因磨擦会有大量静电产生。静电大小随流速增加而增大,而且和管道内壁粗糙度,管路中阀件,弯头多少有关。实践证明,当流量增加时,管线内静电电流增加值远远超过泵内静电电流增加值。
1 l6 o/ p) |8 _ i$ a (2)油品流经过滤器时会产生静为保证产品质量,有些油品如航煤,在进成品罐和出厂过程中,都要流经过滤器,这时都要产生很高静电,有时会增加10~100倍,而且不同材质的过滤器产生静电大小与不相同。8 W p* a# j2 L+ W m3 F
(3)油品灌装过程中产生静电危害性最大成品油经泵在向铁路油罐车、油罐车或油轮中装油时,都会产生静电。静电大小和装油流速,鹤管口位置高低、鹤管口形状、答官材质等有关。装油流速太快,如用大鹤管,其流速大于5m/s。就会产生万伏静电电位。高位式喷装车,因喷,磨擦也会产生很高静电,而低位液下装车则产生较小静电。
+ F* R+ s$ \% K& \1 v5 a5 f& [ 实践表明,由于油品装车产生静电引起爆炸着火的事例最为突出。$ d. G8 }* ~3 W( p; {1 N
(4)油罐收油及调合过程会产生静电
& l$ p* G/ b$ X/ O- p5 e; q9 F2 O6 Q 油罐收油时,特别是罐底有水杂,油品由于搅动,磨擦会产生静电,而且随进油时间增长直到油罐快满时,油面静电位值才达到最大值。另外,油品在经过喷嘴或风搅情况下,也会使油品产生很高静电。当油罐接地不好,罐内有异物时,极易静电打火引起油罐着火爆炸。$ s' x0 f9 x, [# c
(5)运送油品的车船运输过程也会产生静电油品装入铁路油罐车、汽车油罐车或油轮、油驳后,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油料在罐体或舱内剧烈摇晃、冲击、磨擦,也会产生很高静电。当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发生放电时,也很容易引起油气闪爆,造成车船烧毁,这种事例也履见不鲜。+ S5 x) _! e! j9 Q6 m) C* r
(6)易燃石油气体进罐及灌装时产生静电危害更大9 P4 X1 u" {6 p' [+ A& N& U+ a) b
易燃石油气体压力高,流速快,在进罐或装车、装船、装瓶过程中,由于和罐壁、胶管或油舱剧烈磨擦会产生很高静电。在设备接地不良情况下,因静电火花也极易引爆瓦斯,使设备、容器爆炸着火,所造成危害及后果十分严重。6 b8 v, C$ N4 t: _4 |
3、静电危害及其引起事故原因2 z2 ]2 y+ k. X' a# r9 _, o3 D8 W f
静电危害通常有3点:静电火花导致着火爆炸;妨碍生产,影响产品质量;危及人身安全。在油品储运过程中,静电最大危害还是导致可燃气体着火爆炸。
4 @! _- [! w9 i( R6 ~ 静电发生导致着火爆炸。通常必须具备3个条件:
! m+ U$ ^2 i. F: F3 a3 a& g(1)积聚起来的静电荷,所形成的静电场均应有足够大静电强度。
$ \: ]6 Y g4 T% ]4 v (2)静电放电时,火花能量应达到或大于周围可燃物最小着火(引燃)能量,且有合适的火花间隙。
X+ ^3 d. S3 h* P (3)在放电间隙及其周围存在着爆炸混合物,其浓度或含量已在爆炸范围 内。
4 b' J8 P5 L. | 4、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
* `7 @- V- ^& W6 k8 n 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防止并控制静电产生,二是静电产生后予以中和或导走,限制其积聚。在油品储运系统通常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 o! A& ^" T3 W1 a/ {, s7 [' O
(1)防止人体产生静电6 A$ @6 s d; j$ x5 N% D
油品储运系统大多都是易爆易爆作业区域,因此严禁穿用由化纤材料制成的衣服、围巾和手套到危险区操作,而且禁止在危险区场所脱掉衣服。禁止用化纤抹布擦试机泵或油罐容器。所有登上油罐和从事燃料油灌装作业的人员均不得穿着化纤服装(经鉴定的放静电工作服除外)。上罐人员登罐前要手扶无漆的油罐扶梯片刻,以导除人体静电。
) A# I: ]0 j% T% V& I (2)石油产品中加入防静电添加剂
7 O( F$ f- |) X2 c( u2 R* _6 A: w9 j2 P 在石油产品中加入防静电添加剂,可增加油品的导电性能和增强吸湿性能,加速静电泄漏,减少静电聚集,消除静电危害。: S8 I. b( |" \9 p6 s$ F
(3)做好设备接地,消除导体上的静电8 s( |' }7 `; s6 @ x
设备可靠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一切用于储存、输转油品的油罐、管线、装卸设备,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把静电导入地下,并应经常检查静电接地装置技术状况和测试接地电阻。油库中油罐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包括静电及安全接地)。立式油罐的接地极按油罐圆周长计,每18m一组,卧式油罐接地极应不少于二组。
' W7 d4 B+ T7 T9 U- b0 z/ w% x (4)安装静电消除器
; Y7 j, o) g4 ~2 Z! I: r8 d 静电消除器又叫静电中和器,它是消除或减少带电体电荷的装置。
c( B9 S4 G& k3 p( U# Y (5)减少静电的产生, U0 T& l- m, N0 p
A向油罐、油罐汽车、铁路槽车装油时,输油管必须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底,以减少油品的冲击和与空气的摩擦。
. K. B) L; ?2 D B在空气特别干燥、温度较高的季节,尤应注意检查接地设备,适当放慢速度,必要时可在作业场地和导静电接地极周围浇水。
F$ a3 X1 Y% I4 L$ x6 C( }( j C在输油、装油开始和装油到容器的四分之三至结束时,容易发生静电放电事故,这时应控制流速在1m/s以内。 v8 e) ^# l5 a+ Q
D船舶装油时,要使加油管出油口与油船的进油口保持金属接触状态。5 L3 e4 F9 U0 p3 H7 D
E油库内严禁向塑料桶里灌轻质燃料油,禁止在影响油库安全的区域内用塑料容器倒装轻质燃料油。
: Y/ E/ [! e6 I% G& I 5、接地装置的设置, D5 Y# [0 c- A$ ]
①接地线- l8 e: i: c0 \4 _; _- D. Z/ ?
接地线必须有良好的导电性能、适当的截面积和足够的强度。8 ?5 B& f" ^3 b0 X2 @
油罐、管线、装卸设备的接地线,常使用厚度不小于4mm、截面积不小于48mm2的扁钢;油罐汽车和油轮可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铜线或铝线;橡胶管一般用直径3-4mm的多股铜线。
/ g& ?* i% F3 z+ Z, @3 r ②接地极1 z0 p8 Q8 ^# _- U j, @. d) v) g0 S
接地极应使用直径50mm、长2.5m、管壁厚度不小于3mm的钢管,清除管子表面的铁锈和污物(不要作防腐处理),挖一个深约0.5m的坑,将接地极垂直打入坑底土中。接地极应尽量埋在湿度大、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3 w6 L+ X" o) g+ o7 A2 M5 f 接地极与接地线间的所有接点均应栓接或卡接,确保接触良好。
' j3 i) i7 K- x5 x6 d+ V# L% r 二、防雷保护1 L2 I ?% B3 s
1、雷电常识: h% D9 g/ V' O9 Q
雷电是大自然中的静电放电现象,雷云是构成雷电的基本条件,而雷云是水蒸气和强烈气流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当雷云和大地间发生强烈放电并发出强烈闪光和爆炸轰鸣声的现象,这就是闪电和雷鸣。放电时温度可达20000摄氏度。 W Y a9 @# f9 G5 l2 j& u
2、储运设备发生雷击事故原因+ y9 O+ R/ M7 K' V- i, H; Z/ y
(1)设计上有缺陷或施工不合要求。非金属罐的水泥罐壁、罐顶的内撑各部钢筋互不连接,接地设施不好) h k8 Y. k; g! Z W* p
(2)地下罐顶部复土不足50毫米。呼吸阀、量油孔、透光孔接地不好。4 N6 G( S1 @4 l# U3 z8 n5 `
(3)避雷针设计不合要求,高度不够,接地不良。
1 R9 W! V4 G* p$ c7 G! } (4)罐内存油不多,罐内空间可燃气浓度大,罐顶设施敞口不严,油气泄漏到处扩散。: [0 V5 A% }# A, @
(5)避雷设施因腐蚀、生锈损坏而失效; ?% A0 M3 l$ {5 @' g5 L
(6)油罐呼吸阀不好用,阻火器因腐蚀失效。
; S+ _. h+ f. ` 3、可燃、易燃罐区防雷设施0 m: [* b% B3 b9 C7 u+ x
防雷装置是利用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位置,把雷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泄入大地,以保护人身或建(构)筑物免受雷击。
3 }3 I2 e1 T! Z5 D# H 常见的防雷装置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和避雷器。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一般由接闪器(又称受雷器),引下线和接地体3部分组成。
" I& d* @+ a7 t5 s: ~ 对可燃、易燃流体储罐的防雷设施应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有关要求,主要包括:
3 S$ q. L1 V: M9 s( c/ c2 }( h& ?1 X (1)当罐顶钢板厚度大于或等于4毫米,且装有呼吸阀和阻火器时,可不设防雷装置。但油罐应有良好接地,接地点不小于2处,间距不大于30米,其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姆。1 r: R4 G( F' ^' |/ n
(2)当罐顶钢板厚度小于4毫米时,虽装有呼吸阀和阻火器,也应在罐顶装设避雷针,且避雷针与呼吸阀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米,保护范围高出呼吸阀不应小于2米。2 n0 z- \8 N( k4 y! M- w G
(3)浮顶油罐(包括内浮顶油罐),由于密封严密,可不设避雷装置,但浮顶与罐体间应采用两根截面积不小于25平方毫米的软铜绞线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 I) W5 H1 d" \; n( n6 X3 L ]/ [
(4)非金属易燃液体储罐,应采取独立的避雷针以防直接雷击。同是还应有防雷感应措施。避雷针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姆。; h2 B' V, o. O- {+ D$ P
(5)复土厚度大于0。5米的地下油罐,可不考虑防雷措施。但呼吸阀、量油扎、透光孔应作良好接地,接地点不少于2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 u3 M1 b3 l( K. a7 h. ?9 d* S0 d (6)易燃液体的敞开式储罐,应设独立的避雷针,其冲击电阻有大于5欧姆。
1 L: n$ ]4 L) u* D+ R( Q/ M (7)储存可燃油品的油罐,都可不装防雷装置。1 ~1 l0 S: \. X, O; O. w: Y' x
. a, |# i5 I- k
【第四】 防毒与防腐9 m% B% L- q7 C6 J7 k
一、防毒( O" C3 d0 Q1 k/ I7 h5 ^8 T
油品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因其化学结构、蒸发速度和所含添加剂性质、加入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认为基础油中的芳香烃、环烷烃毒性较大,油品中加入的各种添加剂,如抗暴剂(四乙基铅)、防锈剂、抗腐剂等都有较大的毒性。这些有毒物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侵入人体,造成人身中毒。因此,只要我们掌握各种油品的性质,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中毒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2 K, c. o' V- y0 t/ x$ m8 b
1、尽量减少油品蒸汽的吸入量
9 @4 w v# ]! Z( `9 K8 } ①油品库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风。进入轻质油库房作业前,应先打开窗口,让油品蒸汽尽量逸散后才进入库内工作。2 Q }* [6 i$ L3 H
②油罐、油箱、管线、油泵及加油设备等要保持严密不漏,如发现渗漏现象应及时维修,并彻底收集和清除漏洒的油品,避免油品产生蒸汽,加重作业区的空气污染。9 f- t- f9 }# [) k
③进入轻油罐、船舶油舱作业时,必须事先打开人孔通风,并穿戴有通风装置的防毒装备,还要配上保险带和信号绳。操作时,在罐外要有专人值班,以便随时与罐内操作人员联系,并轮换作业。
8 A) Y0 P, B6 e7 ~ ④清扫汽、煤油油罐汽车和其他小型容器的余油时,严禁工作人员进入罐内操作,在清扫其他余油必须进罐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 f& o3 o6 h+ V9 E4 k- j1 a ⑤进行轻油作业时,操作者一定要站在上风口位置,尽量减少右蒸汽吸入。
) F1 x0 A- i! q3 N5 J# K8 _ ⑥油品质量调整作业场所,要安装排风装置,以免在加热和搅拌过程中产生大量油蒸汽,危害操作人员健康。0 P+ d7 i% w: ^, J4 C, b
2、避免口腔和皮肤与油品接触
) v' U& H E; i9 M8 a$ u ①严禁用嘴吸含铅汽油或其他油品,如果必须从油箱中通过胶管将汽油抽出时,可以用橡皮球或抽吸设备去吸。
- f5 L+ I+ L8 O ②作业完毕后,要用碱水或肥皂洗手,未经洗手、洗脸、漱口不要吸烟、饮水和进食。0 W. Z7 }( A0 S& `3 z
③严禁用含铅汽油洗手、擦洗衣服、机件、灌注打火机或作喷灯燃料。
# T/ R6 P( J, c ④不要将沾有油污的工作服、手套、鞋袜带进食堂和宿舍,应放于指定的更衣室,并定期洗净。+ T/ v9 U+ U. U$ @* o
二、防腐 w( L. K! e: t" {3 T7 l
石油商品在储运过程中,由于金属腐蚀,会损坏容器、管线及设备,甚至发生漏油事故。金属腐蚀所产生的氧化产物,会增加油品机械杂质含量并加速油品氧化,影响油品质量。因此,必须重视油库金属设备的防腐工作。
% l, j" w; ~7 `5 D0 b' P8 _ ①化学腐蚀- p0 [& G7 l& L6 f* {! V/ R( v
金属容器及设备周围的无机盐类如氯化钙、氯化钠、硫酸钙等介质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能引起金属的腐蚀,这种腐蚀主要发生在与海水接触或埋设于地下的储油罐及输油管线。同时油品中含有硫化物、水分、有机酸等物质,与金属容器及管线内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也会引起腐蚀。化学腐蚀与温度、介质成分、介质浓度、介质运动速度以及金属本身的材质等因素都有关系。一般来讲,海水及油品中的硫化物、酸性物质等都有较强的腐蚀介质。
0 p$ N3 p a$ n% @4 d% v* j; T ②大气腐蚀
0 f' J4 D. P1 E- O: Y m( T! U# S 大气腐蚀是一种电化学腐蚀。暴露在大气中的金属设备表面,由于环境水分的蒸发,常有一层冷凝水,在这一薄层冷凝水形成的同时,就有一些气体(大气中的N2、O2、H2S、HCL、SO2、CO2等)溶进去,形成可导电的溶液(电解质溶液),金属和介质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金属遭到破坏。
0 Z, ?2 Y0 H6 @ 大气腐蚀的产物为棕红色的Fe(OH)2俗称铁锈。疏松的铁锈不能阻止金属与水溶液接触,所以金属表面还会继续腐蚀下去。油库的金属设备,都普遍受到大气腐蚀,其破坏性较大。
8 f* Q. I0 N& H9 n' i3 T3 s 2、涂层防腐
9 a5 m7 Q# U& t7 { ①定期在金属储油罐的内壁喷涂防腐涂层,如环氧树脂层或生漆层。
! R& ^4 s$ S8 _1 n ②定期将暴露在大气的输油管线及油泵等设备喷涂防锈漆。+ M" j1 i! }, d: n
③设置在地表的输油管线,要清除积水,防止浸泡,以免涂层剥落。
[- W- s. ` N; n; U ④油库设备中的活动金属部件,如输油管线的阀门等,要涂抹上防锈脂或润滑脂,防止水分从阀门螺杆渗入而引起腐蚀。露天阀门要安装防护罩,防止雨水冲掉防锈脂层。
6 y( q5 L4 g2 X/ s ⑤设置在码头常被溅湿的输油管线及设备,除了在表面喷涂抗腐防锈脂或黏附性较好的防护用润滑脂。% O* J* I' l5 G6 b2 t+ ~0 a8 |1 ~* H
⑥埋没在地下的输油管线及储油容器,由于直接与泥土中的水分、盐、碱类及酸性物质接触,应在外表面涂上防锈漆,再喷涂沥青防护层。
$ _$ i" G; B9 g" z$ _ 3、阴极防腐
: [. t( S: k6 Q0 | ①护屏防腐5 P0 v0 a, N5 S7 F, d+ R
护屏防腐的原理是让阳极的金属腐蚀掉,保护阴极金属材料不被腐蚀。
$ A7 {. W1 @: w 在要保护的金属油罐及输油管线的外表连接一种电位低的金属或合金(护屏材料),由于在原电池中电位低者得到防腐,作为阳极的护屏材料被腐蚀。这种方法适用于储油罐、油船及地下输油管线的防腐。一般采用护屏材料有锌、铝、镁及其合金。
+ a G) j2 g& ]( c, ` ②外加电流的阴极防腐
. b4 r, @! c! ]- I1 X G9 X, K3 Y 外加电流阴极防腐方法是把被保护的技术管线及及储油罐转化为阴极得到防腐;接电源正极的废钢材被腐蚀。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储油罐、地下管线和与海水直接接触的码头输油管线及油轮等。一般采用的阳极材料有废旧钢铁、石墨高硅铁、磁性氧化铁等,这些材料被消耗完后,随时可更换。
5 p$ |9 O! S$ q% u3 ^# O, {1 V# Z
# N) u3 |5 X3 [
k7 D5 c f* y6 O$ j) I
2 q% c$ Q9 [3 G7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