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培训必备】专家妙论安全生产,真是字字珠玑! , e7 t! w% }$ v0 b; c* X
安全也是生产力。十几年前我刚提出这一观点时,有的人说我胡说八道。说,搞安全就是增加投入,加大成本,哪里有什么生产力!现在大家逐渐不这么看了。我们研究的结论是,仅仅从经济意义上讲,安全生产对企业的贡献率是1.5-7%。
, C$ ^& g* B E- a- Q 我国的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占GNP的2.5%。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两个三峡工程。安全的投入产出比是1:6,在安全生产投入1元钱,就会少损失6元钱。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的倍比系数是:1:4至1:>100。 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是系统设计时增加1分的安全性=制造时的10倍安全性=应用时的1000倍安全性。 这些年来,我国的安全观念已发生了六大变化:( S; ]* D9 P% L7 N8 |$ D
宿命论变成了本质论,发生事故不是命该如此,而是因为有某种本质上的不安全因素。
i' c b" A/ y: N1 S6 a. C' o: ^ 革命精神变成了科学精神,不能以发扬革命精神的名义蛮干。
' P6 N! P- J5 w+ v( r- n; m 财产优先变成了生命优先,以前遇到事故要求员工舍命保护国家财产,现在以人为本,把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 g8 y) ~8 B* P$ d 安全常识变成了安全科学,只讲安全常识远远不能保证安全生产。
5 @+ [; t/ n9 E0 P( a ? 敏感安全变成了注重安全价值,安全的价值远远大于安全的成本。
9 x8 _( s( P$ V- V; G4 B4 o单纯经济效益观变成了综合效益观,讲安全时不再只是单纯算经济帐。 安全生产上有一条法则叫“墨菲法则”。“墨菲法则”认为:可能发生的都会发生。任何侥幸心理都是不可取的,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才是预防事故的有效途径。/ ]. m6 t3 ^7 I& K- l$ W% ~- H
安全生产上还有一条法则叫“海恩法则”——1:29:300:1000。什么意思呢?就是说,1次死亡或重伤事故,是在29次小事故的基础上发生的;29次小事故的发生,是在300次未遂事故的基础上发生的;300次未遂事故,是由1000个隐患造成的。. h `8 m8 l, I
因此,隐患是大敌,从查找隐患、消除隐患入手,你就可能成功。 为了“万一”的事故,应付出“一万”的努力。少闯红灯一千次,你就可能多活一辈子。5 m2 e' c- C1 T7 b* q
我自己也提出了一条法则,有人戏称“罗氏法则”,那就是:1:5:∞。1元钱的安全投入,创造5元钱的经济效益,创造无穷大的生命效益。生命是无价的,企业少死一个人,就是管理者在积德啊!重庆开县井喷事故赔了20亿元,你在安全投入上能省多少钱? 在安全投入与措施上,“亏了才好,其实不亏。”短期内看是亏,长期来看你就赚大了。5 Z) |8 W2 R* {! S5 q1 I5 z; \( t
民航是高风险行业。有一任民航局长干了10年,才掉了1架飞机。继任的局长一上任就提出要大打效益翻身仗,结果呢?干了10年,掉了5架飞机。可见,企业的发展战略对安全有根本性的影响。 做企业一定要有HSE成本。成本没有价值重要,效率没有效益重要,影响效率不一定影响效益。) Z/ e. G# g1 a' Q
安全会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不要总以为搞安全是不得不背的包袱。
2 L. {; Z7 c/ ?/ e% B0 \+ q" E 人们说这儿是基础那儿是基础,对企业安全而言,班组长的素质才是基础的基础。比如在钻井队,油井、设备、员工,三条命都攥在“兵头将尾”班组长手上,不抓好班组长的素质行吗?不给班组长相应的待遇合理吗?
( h3 E" I3 z, I; W. H根据调查,不掉飞机时坐飞机买保险的人只有30%左右;飞机一出事,买保险的马上上升到70%左右。其实,这种现象表明大多数人不懂得安全生产的规律,事故是安全的动力。掉了飞机后去坐飞机才是最安全的,因为那是航空公司抓安全抓得最切切实实的时候。 对待安全事故,大多数企业的行为逃不脱两条法则。! ?6 e3 {% S9 h' ?! N q$ [
一条是“四角法则”。比如一张桌子,价值一千元。现在发生事故了,桌子的四个角被烧掉了一个角,企业在报损失的时候往往只报这张桌子价值的四分之一,即二百五十元,但烧掉了一个角的桌子不就废了吗?损失应报一千才对。
! S& J# ?* s/ W一条是“99法则”。意思和“四角法则”差不多,企业总想把事故造成的损失报小一点。比如明明损失了100元钱,哪怕少报1元钱,报成99元也好。 安全生产的价值包含社会价值、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安全是企业员工最大的福利。违章就是缺德,无异于谋财害命。本质安全不仅指设备、生产条件等“物”的本质安全,更指“人”的本质安全。“人”的本质安全包含他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情感。0 X' q1 J0 d6 N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人祸,“物”的因素难道不是“人”的行为间接造成的吗?, c% C8 I8 t) C+ g v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况说:“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救、戒是搞好安全生产的真谛,但防为上策,救为中策,戒为下策。” 沉思是最高明的学习方法,模仿是最容易的学习方法,经历是最痛苦的学习方法。
2 g" N, @2 ?( O& l1 C0 e 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客观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2 n8 K& O j- v; D) R9 H
什么是事故?傻瓜都知道。但为什么会发生事故呢?很多人都不知道。
! o5 R' G& |# [4 Q7 W+ P 事故就是能量的不正常作用。因此,一切预防措施,都要围绕能量去琢磨。: x$ m3 ?2 t& R% F0 i
安全管理经历了3个阶段: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8 [0 z$ B4 N2 u2 l
安全的文化管理有四个特征——
' z1 L d/ [& w- Y! ?# F 1、确立安全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并获得员工的认同。煤炭行业已明确提出,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其他行业往往有几个“第一”。
/ ?$ L! [& S. t- `$ ` 2、管理的重点从行为层次转到观念层次。5 C3 S! w T" m5 x9 W7 _) W- I
3、管理的方式从监督型转变为育才型。每个员工都是安全员,每个员工都要变成重安全、懂安全、会安全的“安全人”,而不是“亡命之徒”。. m! I9 K' r: h7 p2 L% i
4、硬管理与软管理巧妙结合。 安全管理模式已经由事后管理型、缺陷管理型发展到风险管理型。
# I4 l& W* N) O+ J' k" A' C 什么是风险?
9 R# i4 A( D0 |2 a+ E% U* m 风险=概率(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 G2 T: a9 M' A8 S1 n5 C
同样是放液化气储罐,气罐的大小不同、新旧不同,气罐离居民的远近不同,气罐周围居民的密度不同,它的风险大小就不同,因为这些因素带来的事故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都不同。$ i: L3 k6 r! w4 ` S# S
这就像女孩找对象,风险大不大,要看男孩是不是太有钱,是不是太帅。有钱是好事,太有钱就会增加“出事”的可能性,而且后果很严重。
7 n. h0 k$ A. h6 V3 B9 V$ y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还要注意“组合风险”这一概念。两个低风险的小问题碰到一起,就可能构成一个大风险。比如开车,路比较滑是一个小风险,酒后驾车是一个小风险,但路滑加酒后驾车就组合成了一个大风险。 生命是“上帝”给予我们的,但保护生命只能靠我们自己。
4 Z; `" O' U9 r 安全是手段,也是目的。安全是“1”,位子、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儿子……都是“1”后面的“0”。没有“1”,“0”都没有意义;有了“1”,“0”对你才有价值。当然,光有“1”没有“0”也是不行的。+ g+ g) w# ^$ {* G& \
4 e r/ ~9 M1 A, ?) P) Y$ {* w7 K* y. O& v
2 g2 Q+ b P b+ c6 c( f
( j" N. L' g/ ?2 n!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