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3738|回复: 1

改革 | 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28 20: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改革 | 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F* l9 j/ D. m7 t. I6 A6 d- v" J+ {# S
2017-03-28 , s) z& \$ x/ V2 O
6 Q+ O' x& T. J: B: [* [, h
当下,各地掀起了执法体制改革,有的将工商、质检“二合一”,有的将工商、质检、食药部门“三合一”,有的甚至将安监也合并进来成“四合一”。工商食药质监“三合一”体制改革中,存在哪些问题,有何对策?

  a+ S( B8 v* m0 W( e# v2 u3 l+ Y; S' E
原标题:蚌埠市工商质监食药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4 x* _- G3 v9 T8 c0 o
本人1994年11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工商所市场监管一线、区分局股室、市局人事部门工作过。在人事部门连续工作14年半,经历了三轮机构改革,执笔了三轮改革的“三定方案”,对市场监管体制机制给予了一定的关注。本轮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以来,针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反思和研究。

& \7 f! n/ d& v; s% L1 T
安徽省委、省政府于2013年底对全省市场监管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按省委、省政府部署,2014年1月,我市对全市工商、质监、食药监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2015年1月,市委、市政府将市本级的工商、质监合并为工商质监局。市级层面分设了工商质监局、食药监局;县区层面,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局合一。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精简了机构,整合了职能,延伸了监管触角,明确了监管责任,降低了监管成本。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亟需引起各级的重视。
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体制改革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对食品药品监管和市场监督管理模式的探索,也是精简机构整合职能的积极探索。成效毋庸置疑。

0 I. G. A0 T5 \& m4 t2 ]* }" L% o
(一)精简了监管机构。改革前,区、县一级要分设工商、质监、食药监三个工作部门;改革后,只需要设一个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减少了区、县一级政府的机构设置。

, a" V  {' @4 H! r
(二)整合了监管职能。改革前,原食药监部门承担餐饮的监管,工商部门承担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质监部门承担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将工商、质监、食药监、食安办的职能整合在一个部门,减少了职能交叉、推诿扯皮问题。
8 L! d% b$ m& y, D' G2 p) K$ M
(三)延伸了监管触角。改革前,三家监管部门只有原工商系统的56个工商所的监管触角能够达到乡镇、街道,而质监、食药监的监管触角只能达到市区和县区的城区部分,造成大片的监管盲区。
' e1 p6 o! G  x' o* j' x7 K
(四)明确了监管责任。整合后责任更加明晰,原来由市一级政府统一承担的监管责任下移到区、县一级政府。有利于增强区、县政府的责任意识,同时对于食品药 品监管和市场监管出现的责任问题更方便厘清。
  o6 H) d/ [. m
(五)降低了监管成本。通过对工商、质监、食药三局资源整合,全市市场监管所的办公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等基本上都是原工商所配备的,而不需要重新装备,降低了监管运行成本。

6 R  h, Y  n' o% o' J) s7 x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主体不合法。我市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主体资格来源于县区编办批复的“三定方案”。而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上并无“市场监督管理局”这一主体的表述。
# J! E. q8 K4 h! [$ N9 o' Y; D
行政执法上,该市4个行政区和3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其派出的51个市场监管所均使用安徽省法制办统一制作的执法文书。2个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其派出的5个市场监管所分别使用工商、质监、食药监三种执法文书。

! }, w! j6 {8 s  {6 F
行政许可上,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目前可以发放企业(经开、高新、淮上三局得到市工商质监局授权或委托)、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还可以颁发食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服务许可证。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授权市场监督管理局有以上登记权。一旦出现行政诉讼,市场监督管理局就会败诉。
; X; E1 ?+ `1 ]6 i- W: k9 x
(二)三个部门职能不同程度弱化。仅2015年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开展了机关学校食堂、豆制品、面制品、集贸市场食品、小餐饮、农资、“双打”、“两节打假”等近20项专项整治,许多整 治同步进行,往往有数量无质量。

6 H5 f6 k+ U0 u# Q+ m
文明创建、征迁拆违、秸杆禁烧、文明祭祀等县区中心工作,牵扯了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主要精力。导致工商质监、食药监的职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
' ^. [8 i8 ?7 H' b& t4 A
(三)监管力量明显不足。新组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绝大多数人员都是原工商系统人员。下划到各区的282名行政编制,其中工商260名、质监12名、食药监2名,其他8名。如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在在编在岗的32人包括工商系统27人(占比84.3%),质监系统2人(1人任副局长,占比6.2%))、原食药监系统仅1人,任局长(占比为3.1%),刚遴选的2人(占6.2%)。开发区有42家食堂,1000多家大小餐馆,靠食药监1人之力,连例行抽查都不可能完成。“工商人员查食药”、“工商人员查质监”在市辖区已成为现实。

5 n& Z. G. }/ A
(四)监管人员流失。划归区、县政府“三局合一”后,任务的增加、隶属关系的变化导致监管队伍思想受到了冲击,一些年轻同志通过个人努力和各种关系离开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县有关部门也或多或少地从市场监督管理局抽调了部分人员。

; ]1 ?* b6 `' U' A  r* Q- P: M
(五)队伍年龄老化,业务难精。由于工商系统人事冻结近3年,新鲜力量得不到增加,队伍年龄偏大。这些人对新增加的食药监、质监业务不了解。加之涉及三个部门的法律法规规章多达500多部(其中工商质监法律113部,法规216,规章132,地方法规5,地方规章9,合计475部),短期内很难熟悉。
8 Z6 v$ t+ I# X; }- u
(六)监管执法保障不够。全省虽然统一了执法证,但没有统一制服、标志,给执法带来了不便。公车改革后,乡镇所基本上很难兼顾到整个辖区。
6 y! f/ b! x2 @6 y- `  W& v: g
(七)执法标准不一。各区局各自为政,类似案件的处罚标准不一。
6 V: }& m3 c: |3 w$ T) B3 b3 e
(八)编制配置头重脚轻。按现有编制计算,各区总编制282名(区局机关共96名,占34%,23个市场监管所186名,占66%),占总监管编制的62.7%;市工商质监、食药监总编制168名,占总监管编制的37.3%。三县质监和食药监虽然有一部分力量,但绝大多数都在机关和直属机构,头重脚轻同样造成基层市场监管所监管力量不足。
  [6 ?& c4 Z# ~6 T3 F! N% _
对   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市场监管体系改革作出了“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地方保护”的规定。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明确了“应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骨干作用”。
  \$ ~7 ^" \! Y5 o2 r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
( b) h0 w8 E& l7 u
(一)解决主体合法问题。按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将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分拆为工商质监和食药监两个部门,分别使用工商行政管理局(加挂质量技术监督局牌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名称,使主体合法化。

# A0 _8 p5 m4 I5 l: [7 L; @" ?/ o
将市场监管所相应分拆为工商所(加挂质监所牌子)、食药监所,同时根据工商质监、食药监监管任务的轻重来设置基层工商(质监)所、食药监所。
" l, A* f  E% @* |* m  l  R& c# d" R  v2 A
(二)改革管理体制。工商质监、食药监实行市县政府分级管理,即各区局为市局的派出机构,人、财、物为市局所有,便于市局统筹调派力量形成监管合力,履行辖区的市场监管权;各县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为县政府直属机构,领导干部实行县政府与市局双重管理,业务上接受市局指导。
' k% T( n) I% o" B0 Q
这样,可以统合执法资源,统一执法标准,避免把监管事权、监管风险压给基层。把工商质监、食药监从琐碎的地方事务中解放出来回归市场监管的“主业”,以保证职能履行到位。
" K! y! {$ \$ |: K  X1 j
(三)固定编制人员。参照工商质监体制下划时的编制,重新核定工商质监、食药监的编制并予以固定。对在2014年1月体制下划时、2015年机构改革时已核减的编制,应按《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100号》的要求逐步补回并充实到基层或执法一线。明令禁止各区、县从工商质监、食药监借用人员,以保证相对稳定的执法力量。

  {) S' [. e* Q/ I6 D4 j
(四)充实执法力量。采取公开选调、统一招录、规范招聘等方式充实执法人员。重点是充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才、食品药品监管专业人才,保证有足够的专业人才和执法力量。

$ ], H' l# b( Q5 W* R
(五)加强执法保障。一是在人头经费上予明确和保障。对于因专项整治、监管执法而出现的常态性加班,采取合理合规的措施予以适当考虑。二是在执法装备上予以保障,统一执法服装、执法标志。尤其是在公车改革的背景下,对执法车辆宜采取特殊政策,以确保监管到位。

# F" K( G; p3 B
- End -

- S( V* |4 @( D- H! L

. }5 n& Y2 Q1 A7 H  z! p. U
7 A  q% b+ z1 B3 K  ~8 s! e

  K; E( z8 [+ t5 C  W
发表于 3-28 21: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还不少,也挺复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5-8 20: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