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防措施
制定预防措施较难。标准里有提到,当数据分析发现有出现不合格的趋势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但除了这种情况,其它什么情况可以制定?很多企业都是当出现不合格时,填写的8D或不合格改进报告SCAR中,纠正和预防措施都有。但咨询老师说这个表里的预防措施不算,因为不合格已经发生了。要我单独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除了数据分析,我想不到什么可以去做预防措施。只好搞过预防措施一览表,将平时管理的一些措施都当做预防措施,如新产品生产前编制操作指导书,仓库配置灭火器,对新入职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这些算预防措施吗? 预防措施中很多的内容会涉及企业的投资,以及重大的决策。所以,很难确定工作流程和实施方案。除非总经理是这方面的专家。 预防措施的输入来源很广,但一般企业感到不好做,大部分是不知怎么做,主要是我国大部分对数据分析的统计技术应用低,有些平时没有收集数据,有些有数据但没有进行统计分析。一般可从本企业、本行业总结经常发生的不符合采取预防措施,如原建设部通报的建筑行业通病、易出现不符合的工序采取预防措施,或本地区行业主管通报的或本组织多年总结的易发生的不符合制定预防措施,是很好的做法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某的具体问题而言的.上一个工序的纠正措施往往就是下一工序的预防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没必要去抠这个字眼,
事实上,每家公司不可能没有预防措施,只是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而已.
比如,制定某个岗位的任职资格,可以说就是预防将来这个岗位的在职人员因能力不足而出现异常.
对在制品进行检验就是流出不良品的预防措施.
楼主提到的制定作业指导书,若是参考同类产品的相关异常信息,也就是防止新产品出现问题的预防措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