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判标一题
最近在学习一些案例题,有一道不解,请有兴趣的朋友讨论。原题是:
审核组在审核某铸造厂时,在稀土铁硅合金熔炼车间的检验记录中看到,记录的“出炉温度”栏内填写的都是1100ºC。现场操作没有看到测温仪表,审核员问:“对于温度你们是怎么检测的?”
检验员说:“应该用红外测温仪,但是我们觉得温度测的不准,因此我们的记录是凭经验写的。”
审核员要求出示测温仪的校准记录,检验员由办公室取来检定证书,证书表明该仪器是上个月刚刚送到区计量检定所校准完毕,结论是“合格”。审核员问检验员:“你们使用红外测温仪多长时间了?”
检验员不好意思地说:“也就这次为了认证才买的,大家使用不习惯,就没有用。”
审核员进一步查看《熔炼检验规程》,上面规定:“使用测温仪检测温度,应在熔炼温度达到1100ºC时出炉。”
案例分析:
既然测温仪是刚刚校准完毕,说明仪器是好的,检验员不使用仪器测温,违反了《熔炼检验规程》的规定,是检验的有章不循。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检验记录上的记录栏“出炉温度”与《熔炼检验规程》所说的“熔炼温度”不同,文件矛盾,这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我的问题是:判7.5.1 e) 是否更合理?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检验的有章不循。直接判在8.2.4上就可以了
个人愚见 在铸造工厂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其实仪器真的还没有人的感觉准确,但好些企业为了认证,买了仪器,其实并不实用。如果是审核,判8.2.4是最妥帖的,但如果按铸造现实来看,判7.5.1更好一些,使用合适的监视测量设备,对企业理解标准而不是机械运用标准更有利。 7.5.1 e)和8.2.4的区别在哪儿?在判标中如何把握? 7.5.1e指生产过程中的过程参数的监视,8.2.4指产品形成各阶段的检验,判7.5.1e较合适。 判8.2.4,为什么不判8.2.3 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
之所以不判,我估计是因为:组织已经识别出了用测温仪检测温度,也就是说,组织已经要求了监视和测量的方法,只是人员没有执行。
不选7.5.1e条款的原因其实和8.2.3差不多。
至于是否判8.2.4,我还有点迷糊。如果是人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判 6.2.1 “从事影响产品与要求的符合性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 我是这个问题的发起人,我非常赞同5楼的答复。本题,专家原来的答案8.2.4确实值得商榷,因为这里不是对产品特性的检验,而是过程参数的控制,应该是7.5.1e). 我更赞同3楼的观点,这样对标准理解更切合. 3楼说的很好, 哈哈,其实判8.2.4的都被题目给误导了,题目中提到的检验记录和检验员其实是个幌子。重要的是铸造厂的熔炼温度肯定是过程参数(特性),而不是产品特性,所以这里所谓的“检验”其实就是过程的监控,判7.5.1 个人认为应该是7.5.1e 应该判7.5.1e 同意10楼 审核组在审核某铸造厂时,在稀土铁硅合金熔炼车间的检验记录中看到,记录的“出炉温度”栏内填写的都是1100ºC。现场操作没有看到测温仪表,审核员问:“对于温度你们是怎么检测的?”
检验员说:“应该用红外测温仪,但是我们觉得温度测的不准,因此我们的记录是凭经验写的。”
审核员要求出示测温仪的校准记录,检验员由办公室取来检定证书,证书表明该仪器是上个月刚刚送到区计量检定所校准完毕,结论是“合格”。审核员问检验员:“你们使用红外测温仪多长时间了?”
检验员不好意思地说:“也就这次为了认证才买的,大家使用不习惯,就没有用。”
审核员进一步查看《熔炼检验规程》,上面规定:“使用测温仪检测温度,应在熔炼温度达到1100ºC时出炉。”7.5.1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