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weilan 发表于 8-5 08:27:05

自检记录不合格怎么办


操作工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品质参数每小时进行记录一次,可是有的记录超出标准。按理说,应该有纠正措施。可是工人的文化水平太低了,不知道如何写。所以,每次作记录都是在应付。不按照实际的填写,而是把结果都写在指导书规定的范围内。这种情况在公司时常发生,不知道如何杜绝,请教!

emeipengxu 发表于 8-5 08:29:00

不一定要有纠正措施,看问题的严重性。也可不由操作工实施纠正措施,他们实施纠正就可以了。实施纠正措施的事交给工程或管理人员去做

huweilan 发表于 8-5 08:32:36

emeipengxu 发表于 2011-8-5 08: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一定要有纠正措施,看问题的严重性。也可不由操作工实施纠正措施,他们实施纠正就可以了。实施纠正措施的 ...

谢谢!比如说,记录炉温的变化,温度随时在变,有的时候会超出控制的标准。如果持续超出,操作工肯定会去调整。并不由工程师去调整。操作工要不要在记录上注明纠正措施呢?每次外审老师来了,看到只要有超出标准的,就开不符合项,哎,困惑

MYF 发表于 8-5 09:55:01

记录应该记录真实的数据,超标后有相应的调整方法及证实就应该可以。
做为管理人员应该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告诉他们这种情况的处理办法。

yuql 发表于 8-5 15:29:25

超标后要及时调整,如果长时间超标没有及时调整当然要开不符合项了

wxsunhao 发表于 8-6 07:02:09

huweilan 发表于 2011-8-5 08: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比如说,记录炉温的变化,温度随时在变,有的时候会超出控制的标准。如果持续超出,操作工肯定会去 ...

这种情况反映了对标准理解上的问题。我们也遇到过。理论上,对于炉温之类的控制难度很大,要保证不超标不容易,特别是在不能在线监测的场合,更不能避免这类情况。如果企业规定了一个基本办法,比如超过温度在怎样的范围,如何处理,可能更有指导意义。但现在的企业都不想多事,都不记录超标情况,造成了“两张皮”也在所难免

HGS 发表于 1-27 13:38:45

不一定要有纠正措施,看问题的严重性。也可不由操作工实施纠正措施,他们实施纠正就可以了。实施纠正措施的事交给工程或管理人员去做.......

HGS 发表于 1-27 13:40:26

对品质参数每小时进行记录一次......

HGS 发表于 1-27 13:41:08

谢谢!比如说,记录炉温的变化,温度随时在变,有的时候会超出控制的标准。如果持续超出,操作工肯定会去调整。并不由工程师去调整。操作工要不要在记录上注明纠正措施呢?每次外审老师来了,看到只要有超出标准的,就开不符合项,哎,困惑............

HGS 发表于 1-27 13:43:51

如果企业规定了一个基本办法,比如超过温度在怎样的范围,如何处理,可能更有指导意义。但现在的企业都不想多事,都不记录超标情况,造成了“两张皮”也在所难免........

HGS 发表于 1-27 13:46:00

在公司时常发生,不知道如何杜绝,请教!

rml 发表于 1-27 14:19:56

HGS 发表于 1-27 14:35:06

关键的问题还是应对过程按参数控制的情况进行评审,以过程是否批准来决定能否放行。对不符合控制参数要求的过程结果,应按照8.3予以控制。否则7.5.2a就是无用的摆设.......

wxsunhao 发表于 1-27 19:57:40

rml 发表于 2014-1-27 14:19
这就是典型的7.5.1e监测。
7.5.1e要求纠正和纠正措施了吗?没有。因为7.5.1e监测的目的主要是调控以使过程 ...

接着你的话继续。751e之为什么要对过程进行影视和测量,是因为过程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赶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在无论你到哪里去审核,看到的过程记录都是一片大好,没有任何问题,但事实上,最后还是有废品出现,怎么解释这一现象呢,如何根据产品的不合格来推断过程是不是有失控的情况呢?没有任何可以用的数据来进行原因分析,这样的过程纪录又有什么用呢?审核员一看到有过程超标的数据就开不符合,实际上恰恰助长了“两张皮”。反过来说,如果过程长期都没有问题,那是不是可以说过程监控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浪费呢,还要做什么自检、首检、互检等等做什么呢,质量管理岂不是笑话啦。举一个例子,铸造过程中需要对铁水温度进行控制,当出铁前进行温度检测时,发现温度达不到要求,这个时候好办,继续加温就可以了,但如果温度超过要求,这时正常浇注的话,会产生废品的,有经验的现场员工会继续出铁,调整浇注的顺序,或者采取转包的办法适当降温,这时,炉温的测定对后续工艺就起到指导作用,不是说超过就是失控。如果按rml先生的做法,增加预警值,那么,对整个工艺的控制可能就更加符合生产实际了。

HGS 发表于 2-5 09:02:23

不按照实际的填写,而是把结果都写在指导书规定的范围内......

无锡安心 发表于 2-6 09:33:01

我刚工作时就在炼油厂做过一段时间的司炉工,也是每小时记录一次炉温。经常会有在记录的时间点上炉温超标情况。但我还是老老实实地记录,因为记录纸上的温度曲线让你没法作假。虽然是每小时记录一次,实际上每过十几分钟就会去看看炉温曲线的运行情况,发现超标时就及时调整。
其实既然是每小时记录一次,那么只要不是连续2次超出设定范围,说明操作工已经在进行了调整和控制,偶然的超标不存在过程的不合格。审核员不能死板处理。
如果企业要应付审核员,建议在温度栏后面增加一栏“调整”,发生时操作工在这一栏打勾就行,或者记录调整后的温度。不过这种做法实际上无太大意义。

rml 发表于 2-6 10:24:3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检记录不合格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