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的度如何把握
审核时,提不出什么问题,说明审核员没水平。但提的问题多了,审核员又不受欢迎,这个度不好把握 {:3_47:}没错!身经百战就有数了,像筷子在碗里识食深浅有度运用自如了。 我觉得以服务之心到企业去服务,不要想如何取悦企业,不考虑这些问题,是最好的办法 针对具体情况向受审核方提出应该提出的、对其有价值的问题。 是的,执两用中是最难的,还要看受审核组织对审核的认识程度,最高管理者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结合现场审核的审核发现,中肯的提出对企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过面对一个只想应付了事的企业,肯定你也没办法提太多。 结合企业特点,想提高且有能力提高的,那“实打实”审审。但是估计多数还是“多问少记”
大家都懂的!体制问题,很难“个人自清”啊 我觉得关键还是你的能力。比如你老提问,企业也回答你,问题是他回答出来的问题,你能不能给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我培训的时候,老师说,她那个圈子里有个牛人,某研究院退休下来的质量部长做审核员,每次问题多的不得了,开的不符合项也多得不得了,但是企业很欢迎,甚至打电话给机构,说如果这次初审不能通过,整改后的下次审核还让这个人来。企业不傻,究竟一个证重要,还是企业的管理问题重要?分不开吗? 把标准原义与企业管理现实结合,,问题还是能开很多,目标问题、职责是否合理、人员能力保证问题、过程流程的合理性、合同评审的方式等,,,, 回复:wxsunhao这样的人不一定就受欢迎。研究院与企业还是有差别的,特别是在管理上
其实大多数企业都是欢迎的,要知道找个懂行能给企业建议的人,他们请都请不来的,还会不乐意的。当然了,小作坊类型的企业肯定不欢迎,因为这些都要成本,他根本不需要。同样的问题,你觉得这样的牛人会去审核那么烂的企业吗?会进接这样单子的机构吗?站在什么平台说什么样的话,跟那些小作坊讲管理,纯粹鸡同鸭讲,浪费唇舌。 问问题,提建议都要提到点子上,老在旁枝末节上抓着不放,不从源头查找问题,没有让企业顿悟的感觉,企业不可能发自内心的尊重你和你的工作的。当然这都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积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这个尺度是你所在的机构给的 我的原则是:给企业提出问题或者开不合格,要看这个企业对认证工作的重视程度。如果企业对认证工作非常重视,那就要给企业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并指出企业的不足,让企业参考。如果是个烂企业,就是为了拿个证,我给人家提问题、开不合格有什么用?对牛弹琴的事,我不不干的。给企业提问题、开不合格,那是我看得起他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