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友客 发表于 2-13 21:14:50

阐述题,请帮详细回答

2.请依据GB/T24001-2004标准4.3.2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条款的要求,编制审核检查表(格式包括受审核部门、标准条款号、抽样内容及数量、调查方法等)。

wddy 发表于 2-13 22:14:47

你先得理解标准4.3.2的要求,你才能编好其检查表。下面我将收集的理解资料发给你先参考一下,应该就会编了。
    GB/T24001标准在范围一节中指出:"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因此全面准确地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的基础,是环境管理的依据,也是实施和评价守法承诺的依据。本文主要对4.3.2要素的理解和实施谈谈本人的观点。
    一、4.3.2要素的要求:
    1、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程序的主要要求有2点:
    a) 识别适用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渠道;
    b) 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它的环境因素。
    2、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即建立这些"要求"与EMS中的其他条款要求的相互关系。
    二、对4.3.2 a)条款的理解和实施
    该条款的要求与GB/T24001:1996版要求是一致的,既识别法律法规要求及其他要求应与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相适宜,应明确到具体要求/内容/条款。
    该条款在以往实施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该条款的实施不尽如意,其主要问题如下:
    1、识别的法律法规不适用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如某组织不存在危险废物焚烧炉,组织的环境因素清单中也没有危险废物焚烧废气的排放,但其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中却出现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经询问组织并不了解《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适用对象。该标准是针对危险废物焚烧炉的选址,炉子的要求及焚烧温度、停留时间,焚烧废气排放限值等提出的要求,因此该标准是与该组织的活动不相适宜的;
    2、识别的法律法规不适用组织环境因素的管理。如陶瓷厂"废气排放"这一环境因素执行的排放标准应为《工业炉窑大气排放标准》,而某陶瓷生产厂则识别为《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法律法规没有识别到具体要求。如某组织的环境因素有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排放,组织只是在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中列出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名称,没有识别出与苯、甲苯和二甲苯排放有关的具体要求,如有组织/无组织排放限值等要求;
    组织只有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具体内容识别出来,才能更好地确定和考虑"这些要求"的应用,并为进行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提供充分的依据。
    4、"其他应遵守的要求"的识别比较欠缺,甚至有些组织根本就没有识别。
    "其他应遵守的要求"是指除应遵守法律法规要求之外,还应遵守组织签署的一些适合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要求。这些要求可包括:和政府机构的协议、和顾客的协议、非法规性指南、自愿性原则或业务规范、自愿性环境标志或对产品的护理承诺、行业协会的要求、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组织或其上级组织对公众的承诺,另外其他应遵守的要求还应包括本单位的要求等。
    5、获取渠道不通畅。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尤其是部门/行业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6、识别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下简称"法规要求")的人员能力和知识面欠缺。如,不了解组织的环境因素和"要求"之间的关系,不了解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不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组织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满足识别和确认"法规要求"的能力,如加强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总之应由具有相关知识的人员确定相关的具体要求。
    三、对4.3.2 b)条款的理解和实施
    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目的是应用。该条款要求组织对识别出来的"法规要求"应确定如何应用于其环境因素。如何满足该条款的要求:
    1、根据标准的要求,组织应有一个"确定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如何应用其环境因素的程序",程序应包括确定的依据、方式/方法、途径、职责等。该条款也可与a)条款一起考虑,不一定要求专门为此制定程序。
    2、根据4.3.2要素在环境管理体系的位置可看出,它是属于策划的要素,因此b)条款是指"法规要求"如何应用于环境因素的策划,该策划过程也可与识别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过程同时进行。
    3、确定"法规要求"如何应用于环境因素的依据:
    1) 首先,组织在实施该条款时应建立起"法规要求"与环境因素的关联关系,即某项"法规要求"与组织的哪些/哪类环境因素的对应关系应清楚。
    2) "法规要求"应用的确定应建立在对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实施现状的基础上,组织应对"法规要求"的遵守情况进行分析(该项工作有些组织在建立体系前的初始环境评审时已完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如何应用于组织环境因素的管理。该条款确定的结果可涉及到的要素有4.3.3、4.4.6、4.4.7、4.5.1。下面分别论述:
    a) 如何确定"法规要求"在4.3.3要素的应用
    对于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要求尚未做到的,组织应通过制定目标指标和方案实现守法的承诺。如果一个组织在体系建立前存在不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活动,或体系运行中一旦出现了违反法律法规要求的严重不符合,这是组织的主要环境问题,需重点解决。在任何情况下,组织为了证明符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应建立由适宜指标和管理方案支持的、能够达到符合性的目标。
    例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储存方式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而某企业危险化学品与其他化学品等放在同一个仓库,储存数量和方式也不符合要求。组织则应将上述法规要求作为制定相关目标指标和方案的输入,而目标指标和方案的具体内容应在4.3.3要素中加以考虑。
    对于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要求已做到的,或非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要求(如应鼓励等的要求),组织如何确定在4.3.3要素的应用?组织应根据自身的环境方针、持续改进的承诺和相关方的观点以及技术、财务、运行方面的考虑,确定在哪些活动中制定更高要求的目标指标。
    即使一个组织全面遵守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活动,也应考虑其环境方针的承诺以及4.3.3要素持续改进的承诺,制定一些比法律法规要求更高的目标指标,以持续改进组织的环境绩效。
    b) 如何确定"法规要求"在4.4.6要素的应用
    组织按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其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进行管理是起码的要求,组织应确定哪些"法规要求"应作为组织重要环境因素运行准则的输入,哪些"法规要求"应作为组织向供方及合同方提要求的依据。
    以上述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的问题为例,如果组织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之前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与储存数量等没有规定,那么组织起码应依据危险化学品储存有关的"法规要求"制定相应程序/规定;如果组织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之前已有危险化学品储存方面的程序/规定,但程序/规定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法规要求"时,组织应将有关"法规要求"作为对现有程序/规定修改的依据。
    c) 组织应确定哪些"法规要求"应作为例行监测测量的依据(在4.5.1要素的应用)。
    3) 组织应定期/及时识别新增的或发生变化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进行评价以便组织针对这些要求和变化做出响应。
    四.对最后一段"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的理解和实施
    l、该要求是从整个环境管理体系的角度提出对"法规要求"的应用。
    2、与b)条款的关系:b)条款强调的是"法规要求"在环境因素上的应用确定,应提出应用策划的结果。最后一段是从整个环境管理体系的角度强调对"法规要求"的应用(包括了在环境因素上的应用),强调的是确保,只要组织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确保对"法规要求"加以考虑就可表明满足标准的要求,不一定为此要求单独形成文件或记录。
    3、组织在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在有关要素中对法律法规要求及其他要求加以考虑,例如:
    4.2要素:承诺遵守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作为制定环境方针的输入;
    4.3.1要素:作为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准则之一;
    4.3.2要素:作为b)条款确认如何应用于环境因素的输入;
    4.3.3要素:作为制定目标指标的依据,尤其应关注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
    4.4.2要素:作为培训需求的输入;
    4.4.3要素:作为组织内部交流的内容之一;也可作为组织回应/处理来自外部信息的依据;作为组织决定是否向外界交流其重要环境因素的依据,法律法规有要求向外部交流的信息,组织必须向外界报告/交流;
    4.4.6要素:作为运行准则的输入;作为组织向供方及合同方提要求的依据;
    4.4.7要素:作为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预案中"处理紧急情况和事故的最适当方法"的依据;
    4.5.1要素:作为监测测量的依据;
    4.5.2要素:作为合规性评价的输入;
    4.5.3要素:纠正和预防措施中应反映出所发现的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问题;
    4.5.4要素:作为内部审核的准则之一;
    4.6要素: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小结:
    4.3.2要素属于策划模块的要素,策划工作如果做得好,运行则比较顺利,并有利于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承诺的实施与实现,有利于环境行为的改进,使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可得以充分体现。所以组织在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充分认识这一要素的作用。

wxsunhao 发表于 2-14 07:52:39

楼主的问题应该是请教老师的问题,二楼说得已经很清楚了。建议以后对某一点进行讨论比较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阐述题,请帮详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