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根本区别何在?
听资深老师讲过,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ISO9000的高阶版,更落地,更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还阐述了两者的一些区别,诸如最佳实践分享,诸如信息化等。但是,感觉不是怎么回事。这些区别始终都是基础管理,并不是什么神丹妙药。要想糊弄,一样流于形式。今天,突然感到,是不是缺乏绩效管理啊?这才是最逗硬的手段,也可能才是最根本的区别!各位老师,抛出话题,请赐教。
贴一段关于“卓越绩效模式与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的简单论述:
应该说卓越绩效模式与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可比性。IS0 9000族标准虽然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它涉及的也只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如ISO 19001)。实际上,一个组织的管理不只是质量管理,它还包括环境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管理,因而一个组织(单位)也可能存在诸多的管理体系。由此,一个组织要取得卓越绩效,不可能只依靠单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就能奏效。
卓越绩效模式提供给组织的是一种治理文化,它的内容更全面、系统,包容组织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所关注的质量是已扩展到经营质量的大质量,强调社会责任、战略策划和经营结果,反映了现代质量管理的最新理念和方法。以质量为中心,将组织的各种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建立卓越绩效模式不仅能确保组织的利益也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同时能保证顾客、股东、员工、供应商、社会5大相关方的利益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通过企业内部的持续的改进活动,实现质量、成本、交付期同时达到最优,实现更低的生产成本、更高的利润率和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更大增长。
此外,卓越绩效模式与管理体系在评价上也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属于诊断式的评价,用量化评分(1 000分)的方法全方位、平衡地诊断评价组织经营管理的成熟度,从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入手,旨在发现组织之最迫切和最需要的改进,不断追求卓越,而后者则是对一般过程的合格评定,从符合性入手兼顾有效性,重在发现与规定要求的偏差,进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为组织的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获得IS0 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只能证明其建立了一个最起码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其具备了进入市场的必要条件,但这并不能使其具备了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充分条件,对于一个获得IS0 9000认证的企业来说,只有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建立综合的管理体系,才能使其在竞争中领先。
没有扎实有效的ISO9001基础,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只能是空中楼阁。 楼上说得对。ISO 9000搞不好,卓越绩效也不会搞好。 楼上对卓越绩效已经进行了阐述。在中国的管理水平下,走得稳还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想跑起来非常困难,想跑得好就更难了。所以一般的企业如果把9001的思想真正做好,把PDCA的理念先在质量系统贯彻好,进而推广到其实领域,能做到这样的企业已经是少之又少了。对于所谓的卓越绩效,我觉得企业只要先理解,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部分工作,就是很好的了。 赞同孙老师的观点。 确实如此。符合性PK成熟度;走得稳PK跑起来。 学习受教中 在一个功利、浮躁、变动的环境下,是不可能做好的。试问,有几个老板重视,即使老板重视,各部门的主管又有几个不是打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