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生产企业疫苗冷链储存运输过程中使用的温度计,家电制造企业电子元器件仓库安装使用的温湿度计、注塑机上的热电偶,机械厂机修使用的千分表、游标卡尺、压力表,化工产品制造企业在危化品原料仓库安装的可燃气体报警装置,企业在用的计量标准物质和计量法规规定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
按照新版标准,上述测量设备是否需要按照7.1.5.2要求进行管控,为什么?【请不要忽略8.2.1e)和8.5.4要求】 rml 发表于 2016-5-11 09:47
加工行业的COPY仪最先是人们对一些仿形加工设备探测系统的称呼。后来逐渐扩展到一些自动进给加工设备的探测 ...
说的有道理,本人赞同。实际的产品实现活动中,同一种设备或者仪器,因目的或作用不同,可能分属7.1.3和7.1.5管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尺子,如果用于出厂检验那就属于7.1.5,如果是岗位工人作为工具使用,属于7.1.3. 一剑封喉 发表于 2016-5-12 19:54
这个内审员试题所讲的,到底是使用所谓的COPY仪(对刀仪?)对磨削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属于 7.1.3 的基础 ...
这个题恰恰说明许多企业自身都没搞明白7.1.3的设备与7.1.5监测设备的区别,这时候就要审核员来正确判断。 7.1.5.1b)
事实是:监视和测量的资源未得到适当的维护,以确保持续适合其用途。
这里确实没有测量溯源的要求。 taojiangsong 发表于 2016-5-16 14:13
说的有道理,本人赞同。实际的产品实现活动中,同一种设备或者仪器,因目的或作用不同,可能分属7.1.3和7 ...
大家确实是做质量的,要求都很严谨。此处的例子说的简单了,我此处是举例是来论证“产品实现活动中,同一种设备或者仪器,因目的或作用不同,可能分属7.1.3和7.1.5管理。”,即尺子用于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如出厂检验,当然也包括过程检验)的就属于监测设备;但不是用于验证目的,而是产品实现过程的需要(非验证目的)特别是没有明确监测要求时而作为工具使用的应不算监测设备。“验证”是有明确定义的(见9000标准3.8.12)。
大家有争议是好事,就如对2015年9月转版第56题的争议“C) 维修设备上的指示表”,见仁见智。
再一个,审核员现场遇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要严格依据审核准则(包括体系标准、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并结合专业判断(需要审核员的专业能力)形成审核发现,更关键的是给企业提建议要对企业有价值(如合规、提升质量、效率等)。
rml 发表于 2016-5-17 11:12
新草案,这条确实也不是要求溯源的条款。但这里确保的用途是什么呢?就不看看第一段了吗?
第一段以要求 ...
我对这玩意不熟悉,就不谈答案,只谈思路吧。
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个东西的用途——关键是用于生产的,还是用于监视和测量的?区分清了就没有疑问了 在实际中无论判哪里都有道理,在考试中,按照题目的意思,我感觉判7.1.5更加合理点:lol 我们的考试题目答案本身就不一定对,按题意判标,是最好的 校正一般情况是日常维护;检定是法定概念,需要溯源;COPY仪属测量设备,主要用于过程控制,因此,属校正类测量设备,不符合ISO9001-2015 7.1.5.1b)得到维护,以确保持续适合期用途。
该题给出记录,没有讲记录要求中时间要求,不属文件问题。 最合适的就是7.5.1.2,按规定校准,但现状是没有这样做。大家最后的意思就是要“6小时校准一次”。搞得太复杂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