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0岁弃美回国,41岁成最年轻工程院院士,"中国芯之父"还在续写传奇
他30岁弃美回国,41岁成最年轻工程院院士,"中国芯之父"还在续写传奇2018-04-19 直观学机械
点上面蓝色字体直观学机械可长期订阅我们法律顾问:赵建英律师他颜值颇高,言语亲和有张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庞在科学家队伍里特别抢眼他是“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星微集团创建人、董事长被称为“中国芯之父”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历史他41岁新增入院士名单刷新了工程院院士的年龄线
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他很巧地兼而有之他的人生书写着一段传奇
挑战的价值他在年少时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1987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就读于地球与空间物理系大学期间破格进入黄培华教授的研究小组做科研 用量子力学解释了空间射线对地球矿产物质的晶体结构产生的影响论文刊发在核心期刊《科学通报》上并获得共青团中央及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从懵懂无知的阶段到懂得自己的价值
人生当壮阔
1992年他留学美国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物理学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多年来首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毕业生留学期间一次跟导师去日本出差让他的人生再次转向他对“社会责任”四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放弃巅峰1997年在IBM工作一年后他返回硅谷,创办Pimix公司研制高端平行数码成像技术2000年时创造了每秒成像8万次的世界纪录1998年,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找到他邀请他探索中国半导体工业新的道路面对周老的邀请他放弃当时市值已达1.5亿美元Pimix公司回国创业 1999年,他在北京中关村创办了中星微电子
搭建“充满友谊的团队”他的创业条件是艰苦的为了节省资金办公室里甚至没有暖气他先找到了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学博士杨晓东之后又找到南京师大附中的同学金兆玮搭建初始班子三人合理分工正是这个团队使得中星微的星光闪烁在世界的天空
极致专注去努力2001年“星光一号”研发成功并实现了产业化这是中国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的数字多媒体芯片终结了中国“无芯”的历史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国际大厂商都对“中国有芯片”表示怀疑
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时隔四年之后2005年夏索尼新一代笔记本电脑上的摄像头已经开始运行中星微的“星光5号”当年,“星光”芯片已被三星、飞利浦、罗技、创新科技、富士通、联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占领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以上的份额他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专注很专注的去做每一件事
之后的几年中星微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星光一号”到“星光五号”数字多媒体芯片接连推出2005年11月在美国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凭借核心技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大陆高科技公司
如今中星微电子多媒体芯片全球销量更是突破了几亿枚成功占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份额65%以上
他在书写传奇只是自己一直“浑然不觉”每当遇到外界的褒扬他总是保持着一副“当之有愧”的谦逊他更像一名科学家一名具备企业家敏锐嗅觉的中国科学家作为科技工作者他的责任更大了End
来源: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