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unhao 发表于 3-30 19:56:16

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怎么干,听听局长怎么说——静安篇

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怎么干,听听局长怎么说——静安篇
2017-03-29 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有趣 | 有料 | 有品




2017年3月14日,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张瑾接受了《质量与标准化》杂志的采访,就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畅谈该局的工作思路、试点举措和前景展望。










市场监督管理所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落实各项职能的基础和重心所在。从2014年工商、质监、食药监和物价职能整合,到2015年闸北、静安两区“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近三年来,我们在适应新的组织架构、应对新的职能任务,加快推进队伍和业务的融合上,面临很大的考验。因此对我们而言,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显得更加及时和必要。










认识与思路












有利于更新监管理念


在条线监管时代,工商、质监、食药监和物价监管部门,从监管理念到监管方式都各有积淀,职能整合之后,需要我们取长补短、融合更新。因此,这次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着眼点在于基层实践,给力处则在于上层建筑,需要对监管对象全面分析、对监管任务客观审视、对监管目标清楚确立、对监管方式创新取舍,从而实现效率化的监管。






有利于补强能力短板


高效率的监管离不开高素质的队伍。客观上讲,目前我们处在职能整合之初,处于市场监管一线干部,一下子面对众多跨条线、跨专业的工作任务,的确存在着能力上的短板。我们理解,通过这次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就是要给基层干部一个最基本、同时又比较规范的实务指南,既容易上手、便于操作,又体现重点、抓住关键,从而更快缩短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单一型向综合型监管人才进步的过程,使市场监管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落实得到有力保障,也为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履职能力不断增强提供一种路径支持。






有利于树立公众形象




市场监管行政行为直接面对社会经济主体和相对人,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十分重要。在上海这样的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创新业态不断涌现、主体层级趋向高端的地区,特别是静安这样的中心城区,市场监督管理所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公众形象。通过标准化建设,市场监督管理所提升了所容所貌、规范了内部秩序、再造了工作流程、树立了专业形象,可以提升在市场主体和市民群众的公认度和和信赖度,这也是一个新设立部门自身建设和职能发展的必由之路。






举措与进展




接受试点任务后,我局党政领导班子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由组织人事部门总牵头,法制部门负责市场监督管理所职权的清理和确认,注册许可、主体监管、公平交易和消费维权四个综合性较强的业务科室负责梳理业务工作和编制工作手册,从全局挑选了硬件设施和工作基础较好的石门二路市场监督管理所和共和新路市场监督管理所为第一批试点单位,紧锣密鼓加以推进。目前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进展:










经过广泛培训和认真学习,深化了对标准化试点工作的认识理解。先后召开了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试点工作动员会和标准培训会,局领导班子、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各市场监管所所长、支部书记、副所长、监管组长共300多人次参加,保证全局上下认识到位、目标清楚、任务明确、工作推进有序。








经过全面梳理和审慎考量,确定了市场监督管理所事权清单。根据《通用规范》提供的事权建议清单,召开专门会议布置梳理工作,明确“能够下沉到所的职能尽可能下沉到位”的指导思想,对137项事权逐一确认,并报经局长办公会议审议,最终明确下沉到所的事权为123项。








经过认真解读和重点筛选,建立工作手册和综合检查表编制目录并抓紧编制。在《业务指导书》认真解读的基础上,从监管实际出发,重点立足于“食品安全、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四个底线,我们确定了食品生产类企业、药品生产销售企业、特种设备重点场所、农贸市场、保健品市场、街道老年助餐点、大型卖场、商务楼宇、零售药店等10个业务工作手册的编制目录,目前已进入紧张的编写阶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怎么干,听听局长怎么说——静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