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审核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应坛内朋友请求解答:一、首先按标准要求,理解三大类“标识”:1、产品标识;2、状态标识;3、可追溯性标识。其中:常见的硬件产品的标识有:产品标识:包括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尺寸、重量、数量、生产时间、产地等等;状态标识:它的检验、试验状态标识——“合格品”、“不合格品”、“待检品”、“待处理品”等的标识;对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指导生产和服务的作业文件、检验规程、接收准则、质量记录等文件和顾客财产(知识产权类)的标识。可追溯性标识:指产品的生产日期、检验日期、出厂日期、生产批次号、产品编号、产品序列号、条码、生产厂、生产地址、认证标识和许可证号等等。二、搞清楚对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的目的。不外乎有以下方面:a. 防止不合格产品非预期使用;b. 控制同一产品,不同规格型号、不同批次和不同检验试验状态的产品混淆和误用;c. 对产品实现全过程的技术状态管理;d.需要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三、结合服务产品和计算机软件和信息系统集成企业举例对三类标识加以阐述:详见附件:
四)审核方法: 按策划的审核计划安排,在审核现场通过观察、查阅文件、记录、规定、标识、标签,识别所审核产品的三类标识的完整性、正确性、标识的充分性、适宜性等,对照标准和组织自己的管理体系文件规定(见4.2.1),获得客观证据,评价其符合性,符合为“合格”,偏离为“不合格”。于是得到审核发现。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谢谢袁老师。估计提这个问题的同学还是不会审核 谢谢老师提供资料 搞得这么复杂干什么,1查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策划,比如产品如何标识,是用型号、制造编号、分区存放、文字说明等;产品状态如何标识是否包括合格品、不合格品、待判等情况。2查现场是否按照规定执行,抽查主要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各3-5处,是否存在未标注编号、未进行文字说明、未分区存放,是否存在未标注产品状态的情况,如果有此类情况,则判为不符合项。 会认真研究老师说的审核方法的,谢谢老师 very good, thanks very much! 技术状态管理要做好不容易呀 关于“技术状态管理”,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有“技术状态管理”的要求,并另有成文的标准可循。可做参考。但IT行业的技术状态与管理与GJB的要求还有专业上的差异,需斟酌采用。
如附件: 1.先向负责人了解标识的方法有几种?是否有产品标识、状态标识和可追溯性标识?
2.然后到现场查产品标识:色标、标签、标牌、区域指示等,其内容主要有: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或是地点、方向、位置等;状态标识:标签、印章、区域牌、标牌、记录等, 其内容主要有;待检,合格,不合格,待定状态;可追溯性标识,标识效果是否满足其目的要求。
3.唯一性标识及相应的记录。
举例:
1、《手册》中明确在生产和服务运作的过程使用适宜的方法标识产品,并针对测量和监视要求,对产品的状态进行标识。
2、现场检查:
1) 状态标识:生产现场划定“合格区”,“不合格区”,“待检区”。
2) 产品/唯一性标识:
阀座、阀体采用电刻机打钢印的方式标注产品型号、厂名等信息。抽见:HNA-MU7EEF(阀体),HNA-M7B1(阀座)
3)产品外包装箱上贴《合格证》,标注生产日期、规格型号、生产单位、检验员、数量等。
3、经现场查验标识齐全、清晰、正确,产品标识管理基本符合标准要求并满足实际需要。
页:
[1]